內蒙古鄂托克前旗:“以工代賑”助推全民防沙治沙

光伏矩陣持續鋪展,樹木深深紮根沙土之中……在人與沙角力的征途上,鄂托克前旗又一次吹響了衝鋒的號角。來到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鎮防沙治沙的作業區現場,400多名當地農牧民正在加緊鋪設立式網格狀和平鋪式網格狀沙障。通過國企牽頭、合作社和農牧民參與的治沙新機制,爲廣袤沙漠播下綠色的希望。

“我們現在主要採取的是‘黨支部+合作社+農牧民’的方式,帶動周邊農牧民投工投勞,讓農牧民由治沙的‘看客’變爲治沙的‘主角’,構建起全民參與防沙治沙新格局。”敖勒召其鎮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總理人李建功說。

“在防沙治沙項目建設中,我們優先僱傭當地的農牧民,爲企業解決了用工難的問題,也爲項目快速推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鄂托克前旗正騰集團城市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項目負責人戴繼鵬說。

鄂托克前旗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西南部,地處蒙陝寧三省區交界處毛烏素沙地腹部,全旗境內有裸露沙地127萬畝。在這裡實施的是“項目+國企主導+合作社+農牧民”的“以工代賑”模式,由旗屬國有企業牽頭抓總,合作社提供協調服務,農牧民自願就近參與。通過這種方式,合作社可獲得項目總投資5%的利潤用於發展集體經濟,農牧民每天可獲得勞務報酬280元。

來到鄂托克前旗城川鎮二道川村防沙治沙作業區,連綿起伏的沙丘上佈滿了縱橫交錯的方格沙障,上百名農牧民和工人正在方格沙障內栽植檸條苗,這頗爲壯觀的防沙治沙場景,就是通過“項目+嘎查村集體組織專業合作社自建+農牧民勞務報酬發放”的“以工代賑”模式實施的。

“原先我們打工很不方便,現在這個防沙治沙工程建設項目來到了我們家門口,我們既不耽誤家裡的農活,也不耽誤照顧家人,同時還能增加收入。”農牧民賀東東高興地說。

該模式按照“主動參與、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原則,因地制宜選定“以工代賑”的實施主體,由35家嘎查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建設防沙治沙項目,優先吸納當地農牧民羣衆就近參與防沙和後期管護,增加務工收入。這種模式不僅打破了以往單一採取企業中標治理沙地局面,還省去招投標程序,大幅降低成本,提升了建設速度,並通過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讓廣大農牧民一肩挑起沙地治理與日常管護雙重責任。該方式能爲嘎查村集體經濟增收30%。

同時,爲了解決絕大多數農牧民不具備招投標資格、無法直接參與生態建設等現實問題,鄂托克前旗創新實施了“項目+農牧民自建”的“以工代賑”模式,在全旗劃定38個治沙作業區,打包衆多防沙治沙“以工代賑”項目,優先鼓勵承包地農牧民通過自建方式參與治沙,並由林草部門按照“統一開工時序、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項目監理、統一組織驗收”的“四統一”原則進行全程指導。

“我們大沙頭村將總投資350萬元的防沙治沙項目,採用農戶自建的方式以工代賑,由本村的6戶農牧戶自行投資、投工、投勞建設,項目建成後,戶均可實現增收約35萬元,利潤率可達60%以上。”敖勒召其鎮大沙頭村黨支部書記楊文清說。

截至目前,鄂托克前旗在先行先試、探索實施各類“以工代賑”新模式的過程中,累計吸納農牧民務工1.2萬人次,並且廣泛發動農牧民以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地出地、有機械出機械等多種方式自願就近參與,全面增強農牧民參與防沙治沙、保護家鄉生態的積極性,實現治沙與致富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