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慢火車”一路搶“鮮”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7日電 題:南疆“慢火車”一路搶“鮮”

新華社記者郝玉、靳博文

入夏以來,往返於新疆崑崙山下的綠皮火車,以逢站必停的慢行方式,串聯起塔里木盆地周緣的片片綠洲,不僅便利居民出行,帶動趕巴扎(巴扎,意爲“集市”)的人流,還孕育出“慢火車”一路搶“鮮”的生動場景。

夏末時節,沿途胡楊林漸黃,記者登上了7557次列車。

列車緩緩駛入阿圖什站。今年54歲、賣無花果的果農依馬買買提·賽帕爾早已在11號車廂處等候。車門打開,他在列車員幫助下,拉着小推車,提溜打包好的鮮果,在靠近車門處落座。

離站後列車提速、行駛平穩,依馬買買提起身,不無誇張地“表演”起來:拿起一個金黃色的無花果,用一片寬大的綠葉包裹好託在左手心,右手迅速拍打,隨着“啪”聲響起,軟糯的果實綻裂開來,露出嵌有微黑籽粒的果肉。

“不甜不要錢!”在他的吆喝聲中,掰塊嚐了的旅客立即拿起手機掃碼購買。一時間,車廂內手機軟件支付到賬聲此起彼伏。

不出三站地,依馬買買提帶來的鮮果就賣出一半,收入接近1200元。買到手的旅客有人立即大口吃起來,有人細心碼放起來包好,準備隨身帶走。

塔里木盆地盛產無花果,皮薄多汁,甜軟如蜜,當地居民稱其爲“糖包子”。不過正因此特性,無花果不耐遠距離運輸,很少走出盆地。綠皮火車開通前,依馬買買提只能就近趕巴扎,很難賣上好價錢。

與南疆大多數果農一樣,生活在阿圖什市鬆他克鎮阿孜汗村的依馬買買提世代耕田種地,各色瓜果是家裡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坐火車賣無花果,可以從阿圖什一直賣到和田,路上可以賣掉一大半。若不坐火車,賣得慢、損耗大,掙得錢也少。”依馬買買提說。

7556/7557次列車穿行於和田、喀什、阿克蘇等地,是新疆一趟公益性“慢火車”,因停靠站點多,加上票價低廉,沿途居民紛紛攜帶瓜果上車,轉運到周邊縣市出售。

入夏後,“慢火車”一路瓜果流香:5月底至6月,小白杏、色買提杏等“接踵而至”;6月至7月,粉紅的櫻桃、紫紅的車釐子“爭先恐後”;7月至8月,金黃的無花果、五彩繽紛的葡萄、青綠的伽師瓜、紫黑的西梅,齊刷刷“登車亮相”。

爲了幫助沿線農戶售賣“鮮”貨,2021年,“慢火車”開辦了“流動巴扎”。春日蔬菜、夏日瓜果、秋日乾貨、冬日花卉……“流動巴扎”上從不缺應季貨品,常年上車的商戶超過180戶。

擔任列車長7年的坡拉提汗記住了許多熟面孔,包括兩年前開始登車的依馬買買提。到了巴扎日,他就惦念着誰來誰沒來,“聽說有好的特色農產品,我們會親自到老鄉家看一看,合適的就請到‘流動巴扎’上來”。

隨着新疆遊持續升溫,“慢火車”成爲一些外地遊客“快進慢遊”的首選。夏季,串接沙漠綠洲的“慢火車”把遊人帶到南疆,也讓他們第一時間嚐到這裡的鮮果。來自黑龍江的遊客侯宗萌頗感意外地發現,原來當地的伽師瓜“一咬一嘴蜜”、無花果軟到入嘴就化,“坐這趟車,不僅能慢遊好風景,還吃到了這麼好吃的新疆瓜果”。

“慢火車”一路搶“鮮”,爲南疆瓜果銷售搶得先機。依馬買買提增收意願也變得越發強烈,登車的次數逐漸增多。不過,在列車長坡拉提汗看來,最大的變化還在於上車的商戶眼界開闊了。“慢火車”運行至今,南疆居民與外地旅客接觸大大增多,不僅提高了用普通話交流交易能力,一些頭腦靈活的商戶還開始嘗試直播帶貨。

午夜時分,列車緩緩停靠在終點站和田。夏日風暖,瓜果的香甜隱約可聞。雖然帶來的鮮果沒有全部賣掉,但依馬買買提並不犯愁,與幾個打招呼的旅客道別後,帶着不多的剩餘鮮果下了車,“明早還可以趕和田巴扎,賣完再坐火車回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