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玉帝不敢斬殺孫悟空,你看玉帝是菩提祖師的誰,就懂了

《西遊記》雖然主要講述的是唐僧的取經隊伍西天取經的故事,但毫無疑問,孫悟空纔是這一部著作的第一主角。

的確,早在《西遊記》的開篇,作者吳承恩就花費大量的筆墨描寫孫悟空如何驚天出世、如何拜師學藝、如何大鬧天宮。

那時候的孫悟空閱歷淺薄,不知天高地厚,僅憑一人之力就妄圖打進靈霄寶殿,試圖推翻玉帝的統治,最後被如來用五行山配合六字真言符咒壓得無法動彈。

讓人奇怪的一幕發生了,原本要斬殺孫悟空的玉帝突然對孫悟空不聞不問,任由孫悟空在五行山山下反省了500年之久。

隨後如來派出觀音菩薩將孫悟空拉進了取經隊伍,玉帝不但既往不咎,還屢屢派出救兵助孫悟空一臂之力。

爲何玉帝的態度會有如此之大的改變?

一、孫悟空和玉帝

孫悟空乃天地所生,具有絕佳的靈根。他憑藉靈性,很快就發現了水簾洞的秘密,繼而成了花果山的美猴王。

在孫悟空300多歲的時候,他又自行悟出了生死之道,當即駕起扁舟、尋仙問道。只是在方寸山待了10年,孫悟空就練成了上天入地的本事,最後單槍匹馬殺進天庭,打得四大天王無影無蹤、揍得九曜星君閉門閉戶。

然而孫悟空還是太狂妄了,甚至當如來佛祖前來護駕之時,孫悟空依舊大言不慚地說道:“他雖年久修長,也不應久佔在此。常言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與我,變罷了。若還不讓,定要攪亂,永不清平!”

孫猴子如此囂張跋扈、目中無人,難怪玉帝起初想要置孫悟空於死地。

原來孫悟空當時因爲寡不敵衆,加之太上老君拋出金剛琢暗算,被二郎神用利刃穿了琵琶骨扭送天庭,綁到了降妖柱上。

玉帝爲了以儆效尤,打算給孫悟空來一個斷頭斬。誰知孫悟空練成了金剛不壞之軀,不僅刀砍斧劈奈何不了孫悟空,就連電閃雷轟也無法傷孫悟空分毫。

於是當太上老君提出用八卦爐焚燒時,玉帝點頭答應了。

那孫悟空被如來用五行山壓得無法動彈時,玉帝爲何又改變了主意,不再危難孫悟空了?其實,你若搞懂了玉帝和菩提祖師的關係,這些謎團就能迎刃而解。

二、神秘莫測的菩提祖師

儘管吳承恩留給菩提祖師的筆墨不多,隨着孫悟空被菩提祖師掃地出門,菩提祖師就此消失在讀者們的視線之中。不過結合原著的設定來看,菩提祖師不僅僅只有孫悟空這一個弟子。

好比孫悟空當初上了方寸山的時候,他遇到了一位砍柴的樵夫。樵夫是這麼對孫悟空說的:“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那祖師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你順那條小路兒,向南行七八里遠近,即是他家了。”

果然如樵夫所說的那樣,孫悟空被菩提祖師納入門下後,他赫然發現周圍還有很多師兄,他們一起砍柴挑水、一起打坐修煉,度過了無憂無慮的十年。

不過問題也跟着接踵而至,既然菩提祖師門下出去的徒弟不計其數,爲何孫悟空上天爲官、西天取經都沒有遇到半個同窗校友?

其實,這正是《西遊記》的魅力之處,整部著作看似通俗易懂、詼諧幽默,實則博大精深,蘊含了懸而未解的謎團。

這些謎團,作者吳承恩大多都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需要讀者們自行發揮想象去補足缺失的劇情。只要補足的劇情能夠前呼後應,都能視爲一個妙趣橫生的劇情解讀。

正因爲如此,筆者認爲,玉帝和菩提祖師有一個特殊的關係,這才讓玉帝最終放棄了斬殺孫悟空的念頭。

三、玉帝是菩提祖師的誰?

原來,菩提祖師是這麼對孫悟空說的:“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

湊巧的是,玉帝有個稱號喚作“大天尊”。原著寫道,如來不敢違悖,即合掌謝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來此,有何法力?還是天尊與衆神洪福,敢勞致謝?”玉帝傳旨,即着雲部衆神,分頭請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極、九曜、十都、千真萬聖,來此赴會,同謝佛恩。又命四大天師、九天仙女,大開玉京金闕、太玄寶宮、洞陽玉館,請如來高坐七寶靈臺。調設各班座位,安排龍肝鳳髓,玉液蟠桃。

天尊就是天尊,玉帝爲何非要叫一個“大天尊”?莫非玉帝是菩提祖師門下的弟子,歸在了“大”字輩?這樣一來,孫悟空乃菩提祖師的第十代弟子,而玉帝則是菩提祖師的第二代弟子。

將玉帝和孫悟空視爲同門師兄弟,是不是所有的謎團都能迎刃而解了?

不得不佩服吳承恩的才高八斗,不同的人翻閱《西遊記》,會得到不一樣的觀後感。好比少年人看《西遊記》,看的是玄幻神奇、降妖伏魔;成年人看《西遊記》,看的是人情世故、世態炎涼,難怪《西遊記》會躋身四大名著之一,成爲名著裡的唯一一部神魔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