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語族從中國沿海來? 南科遺址獲考古發現獎!

南科遺址工程挖掘出人類骨骸。(圖/翻攝自地下古文明–南科考古搶救計劃

記者林冠瑜/綜合報導

中央研究院領導在南臺灣的「南科考古計劃」研究成果得到2015年12月「世界考古論壇上海」的肯定,獲得「田野考古發現獎」,可謂考古界的臺灣之光!該計劃執行期間,挖掘出南臺灣的最大遺址,包括有「臺灣第一米」、「第一狗」,成果豐碩,進而形成否定南島語族源自東南亞的推論,是南島語族起源理論的重大里程碑

1995年政府準備開發臺南科學園區時,發現地層中有古代人類及物品遺骸國科會因而委託中研院院士振華進行評估,1996年啓動搶救工程,於將近3000公頃共發現58處考古遺址,總面積達12萬多平方公尺。施作方法以兼顧文資保護爲前提,並同時進行工程開發模式施工時若發現遺址,便不斷變更設計、避開遺址。

▼臧振華院士。(圖/翻攝自地下的古文明–南科考古搶救計劃)

南科考古計劃的研究成果,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形成推翻「南島語族源自東南亞」的通說,並支持南島語族來自中國沿海的推論。臧振華認爲,這批族羣極有可能從中國沿海出發,往臺灣、東南亞等地移動的多路線傳播路徑,與過去學界主張的「出臺灣說」,已臺灣爲跳板往東南亞移動的說法有相當大的差異

南科考古遺址所發現的人類骨骸與遺物收穫頗豐,諸如陶器石器玉器骨角器鐵器銅器文化遺物,生態遺物也不乏植物種子動物骨骸等。遺蹟部分,包括墓葬建築遺存溝渠灰坑等。總體時間距今300至近5千年前,橫跨6個時期文化。

臧振華表示,發現的遺骸與泰雅族原住民相似,但缺乏進一步的科學證據,去年年底已將顳骨送往國外進行DNA鑑定,半年後可望有所解答,甚至有可能找尋出臺灣原住民的起源。

▼犬隻骨骸。(圖/翻攝自地下的古文明–南科考古搶救計劃)

▼南科遺址採用文資保存與工程開發兼併模式,考古學者一邊監工一邊進行工程,中途若發現遺址與工程重疊區域,則視遺址的重要性而回填或更改工程設計保留。(圖/翻攝自地下的古文明–南科考古搶救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