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即將開播!方序中、李漢強談視覺設計的巧思與難題
籌備多時,臺灣首部幕僚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即將開播,由製作過《我們與惡的距離》、《做工的人》等話題臺劇的大慕影藝與公共電視合作,《與惡》導演林君陽執導,謝盈萱、黃健瑋、王淨等人主演。從候選人身後的幕僚如何奮鬥選戰、影響選情,窺見選舉成敗的另一面,也爲臺灣民主價值留下紀錄與思考的機會。
爲了讓故事碰觸議題,切合真實卻不具針對性,製作團隊邀請多位專家學者給予建議,並在前期就邀請視覺統籌、設計師方序中加入討論,帶領團隊「究方社」參與劇中政黨Logo、主視覺等設計;而必須創造觀衆期待、傳遞戲劇內涵的「前導視覺」與「主視覺」,方序中找來旅日藝術家李漢強繪製。新劇將上線之際,500輯邀請二人聊聊,這張耳目一新、資訊量滿載的視覺藏着哪些彩蛋?做這種類型臺劇的視覺設計有什麼難題?兩人對臺日的選舉美學有何觀察?
設計師方序中聯手藝術家李漢強打造《人選之人-造浪者》前導視覺,透過藝術家擅長將現實描繪出想像空間的特色,帶出此部劇在製作與訊息傳遞的心思。 圖/王聰賢攝影
幽默揶揄的視覺,帶來虛實難分的趣味感
方序中回憶製作期的討論,由於《人選之人-造浪者》是以熱血趣味反映真實的職人劇,希望前導視覺可以拋出輕鬆幽默的印象,加上劇中有不少幕僚透過媒體影響選情的情節,決定讓觀衆在看這組視覺的時候,也像是「直接閱讀媒體」般,獲得資訊、有不同解讀。「我們想呈現一個好像真實存在的週刊,而漢強很擅長將大衆熟悉的事物,透過自己的手繪重新詮釋;你一定看得出來他在畫什麼,卻會保留一種介於虛實間的幽默感,以及自己解讀的空間。」方序中譬喻,那種似曾相似就如同老歌新唱,「和觀衆的連結會很快建立起來,產生一種既親密又嶄新的感受。」
方序中(左)|平面設計師,「究方社」總監,多次擔任臺灣三金典禮視覺總監,負責過多部臺劇、電影主視覺設計,參與《我們與惡的距離》主視覺設計時與導演林君陽首次合作。李漢強(右)|旅日臺灣藝術家,品題材主要來自於對當代消費社會與生活的觀察,以超級市場傳單系列、週刊雜誌系列、果汁自拍照計劃、李點卡計劃等作品爲人所知,與Supreme、林宥嘉、詹記麻辣火鍋、顏社等品牌皆有合作。 圖/王聰賢攝影
埋入劇情提示,讓觀者「閱讀媒體」
「我們希望觀者可以閱讀視覺上的資訊,資訊有真有假,有些是劇情提示。」依循着方序中給的線索,觀看《人選之人-造浪者》的前導視覺變得很有趣,例如「文方、亞靜」其實是劇中要角的名字,新聞標題「惡犬狠咬總統候選人」正是首集內容;「SBC」麥克風是《與惡》中的「品味電視臺」,猶如那個世界仍持續運作、發生這些事件;週刊的ISBN條碼,則是劇組開鏡的日期;而正在看這本週刊的人,身上識別證露出像是政黨的Logo,沒猜錯的話,就是在劇中飾演幕僚的謝盈萱!
《人選之人-造浪者》前導視覺,由方序中消化劇情、決定調性、擬定草稿,再交給李漢強繪製。 圖/《人選之人-造浪者》提供
李漢強回憶當初收到合作邀約其實有點意外,還不太清楚要做什麼,仍一口答應,「在我印象中,方序中非常會說故事,會引人入勝的一直想聽下去。合作後發現他除了講話很好笑,還是個非常替別人着想的人。」
收到草稿後,李漢強加入自己的個性進行調整,如他曾在500輯訪談中提到創作上很在意「好不好玩」,希望觀者在作品中可以喘口氣、呼吸一點新鮮空氣,於是他爲人物畫上「招牌白眼」,在標題加上漸層陰影,不只加強視覺力道,也讓它更擬真電視新聞的跑馬燈,爲看似嚴肅的主題增添一點綜藝感。
方序中補充,「很難得的是,這個視覺非常『手工』,連藍色的底色都是漢強畫的,不是電腦調色套上去的。」細看果然可以看到手繪的顏料質地,李漢強笑說,自己以往的作品畫面都很擠、視覺感很爆炸,這是他相較比較「留白且入時」的嘗試。
而談及劇中政黨視覺設計上的困難,方序中認爲困難在於如何做到「真」,又能與現實做出區隔,比如顏色的彩度、明度以及如何搭配等細節,都得避免與真實案例「撞色」,不然容易產生不必要的聯想。
爲了呼應劇情設定以及劇中兩個黨派的差異,方序中將工作室拆成兩組,針對政黨個性和溝通訴求分別提案。「一開始我們都會做得太滿、太美好,需要回頭想像傳統政黨如何在美學上進步的過程,他們真正面對的選民是誰,將設計『超過』的部分收回來一點。」這部戲劇奠基於真實,選舉設計溝通的是一般民衆,太理想就會變得抽離。
劇中「民和黨」與「公正黨」的Logo設計。 圖/《人選之人-造浪者》提供
圖/《人選之人-造浪者》提供
圖/《人選之人-造浪者》提供
臺日選舉參與度、美學大不同
臺灣人對羣衆運動的熱衷,設計對年輕選民的有效溝通,帶動了近年的選舉美學。方序中認爲,選舉相關設計因而有了進化的機會,例如前年就有「公投公報再設計」,設計師以視覺設計重整投票資訊和動線,讓民衆方便閱讀理解。
方序中在多次收到政黨邀請的同時,也思考着選舉設計是否有更多可能?「常見的溝通手法都是比較驚歎號或句點式的,作爲受衆好像只是被『單向告知』,但如果換作幽默的語法或提問,好像會讓我有所思考、也因此產生更多連結。期待未來的選舉設計能有更多元表現方式,能更深度對話。」
長年居住日本的李漢強則有不同觀察,相較於臺灣政黨重視年輕選票、試圖以美學革新與之對話,日本年輕人則普遍不太關心政治。「就我的感覺,在日本似乎沒有選舉美學的必要,十幾歲和二十幾歲的選民投票率大約只有四成,部分覺醒的年輕世代也只能在同溫層呼籲、很難破圈。」李漢強說,多數候選人海報的拍攝和設計手法都很相似,「新意好像不是展現在視覺設計上,而是候選人裝扮,像有人會塗白臉或角色扮演(笑)。」
方序中擅長說故事的特質,加上李漢強超脫的幽默感,爲《人選之人-造浪者》創造出令人難忘的視覺設計。 圖/王聰賢攝影
《人選之人-造浪者》私心看點:驚喜的演員陣容,層層揭露的劇情
回到《人選之人-造浪者》一劇,兩人因參與視覺設計都先看過部分劇情,直呼精彩期待。「我是看阿亮(卜學亮)主持的節目長大,這次他在劇中飾演某黨的副秘書長,看到他出現超級驚喜。」李漢強說自己平常鮮少看臺劇,但這部會從頭到尾追完。
方序中則喜歡《人選之人-造浪者》反映現實、揭露幕僚工作的深度和巧思,「你會覺得這些劇情好像在現實中都發生過,有一種似曾相似的共鳴。看角色們怎麼處理、社會大衆怎麼反應⋯⋯一切層層推進與揭開,你以爲的事實後面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遠比你想像中的黑暗辛苦,卻也溫馨熱血,會吸引我想一直看下去。」
《人選之人-造浪者》最新公佈的主視覺,同樣由方序中和李漢強聯手打造。 圖/《人選之人-造浪者》提供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