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社事件150週年…屏東借鏡歷史 傳遞愛與和平

「牡丹社事件」發生至今150年,屏東縣長周春米(左四)昨與牡丹鄉部落族人、臺日官民和美國在臺協會代表齊聚事件發生地舉辦紀念系列活動,併爲石門古戰場揭碑。記者潘欣中/攝影

日本1874年以宮古島漂民事件懲兇名義攻臺,屏南排灣族人爲捍衛家園多人戰死,史稱「牡丹社事件」;時逢150週年,屏東縣政府昨邀牡丹鄉部落族人、臺日官民和美國在臺協會代表舉行紀念活動,併爲石門古戰場揭碑,縣長周春米盼以屏東爲起點,借鏡傷痛歷史,向世界傳遞追求愛與和平的信念。

宮古島朝貢船1871年回航時遇颱風在南臺灣上岸,54名船員卻遭當地原住民殺害,3年後日本以懲兇名義出兵臺灣,在今日牡丹鄉石門峽谷與在地排灣族激戰,族人奮勇抵抗,因兵力懸殊造成數百死傷、家園被毀,史稱「牡丹社事件」;清朝事後議和賠償,是涉及臺灣原住民族、琉球、中國及日本多方的國際事件。

牡丹社事件距今150年,屏縣府昨辦紀念活動,縣長周春米指1867年美國「羅妹號事件」,當時美方駐福爾摩沙領事李仙得與斯卡羅原住民協議「南岬之盟」和平協定,至1871年琉球漂民的八瑤灣事件,及導致3年後的牡丹社事件,清廷才注意到臺灣佈防及治理問題。

周春米說,牡丹社事件因語言、文化隔閡誤解而發生,當事人和後裔2005年曾赴宮古島市向遺族表達善意,勇於面對歷史,縣府這次擴大舉辦,主要紀念族人捍衛家園的決心,並向世界傳遞愛與和平的信念。

另「石門之役」發生地石門古戰場,是牡丹及高士佛社人抵禦日軍入侵的所在,去年底登錄爲縣定史蹟,縣府昨爲史蹟碑揭牌並啓用旅遊資訊站,展開傳統競技、風域祭、國際交流講座及小旅行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