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平安夜的省思借鏡以色列的歷史

工商社論》

每年冬天的耶誕節,人們總會收到遠方老友寄來的耶誕卡,讓平淡的生活增添溫暖,也讓城市多了些歡樂,不論是否信仰基督教,多數城市、多數人在這個日子都特別快樂。

耶誕節是紀念耶穌降生,人們之所以紀念他、推崇他,是因爲他把人性的美德活出來了,並且爲紛亂的人世指出一條生命的道路,也就是帶給人們平安,新約聖經記載:「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他降生的那一夜就是平安夜。

新舊約聖經有300多次提及平安,我們平日裡不覺得平安重要,但此刻陷於戰火的烏克蘭,爲疫情所苦的中國大陸,必然明白平安是無價之寶。而聖經之所以強調平安,正是因爲那個年代的以色列人沒有平安,舊約聖經寫的是以色列人的歷史,像摩西、大衛、所羅門這些歷史人物的故事,多半已被拍成電影,有可歌可泣者,也有發人深省者,值得我們在此刻回憶一下。

以色列在西元前十世紀所羅門執政時,達到高峰,恰如王維筆下的初唐,那是「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世,非僅鄰國爲之折服,連遙遠的示巴女王也來訪。更令人驚歎的是,以色列富裕到連盾牌都是用金子打造,舊約聖經說:「所羅門年間,銀子算不了什麼。」但也就是如此,所羅門耗費財力,對外舉債,大興土木20年,今天建聖殿,明天蓋王宮,後天又爲法老的女兒建別館,此外還在各地蓋積貨城,年年如此,稅負沉重,苦不堪言,繁榮的背後,人民何來平安?

以色列的首都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希伯來文的意思就是平安的居所,然而所羅門執政40年雖創造繁榮,也埋下民怨,他的兒子繼位後,那些金盾牌全被埃及人掠奪一空,而不久更分裂成兩國,北邊爲以色列國,南邊爲猶大國,兩國雖是一家人,但由於政治上的對立,彼此不睦,多次交戰。西元前八世紀以色列王比加,聯合亞蘭王攻打猶大國,猶大國見情勢不妙,也找來亞述撐腰,兩方惡戰,民衆全成了犧牲者,而引外國勢力介入的結果,以色列亡於亞述,猶大國最後也被巴比倫所滅,西元前六世紀耶路撒冷的聖殿、王宮、房屋全遭焚燬,耶路撒冷象徵的平安居所,灰飛煙滅。

在耶穌降生的那個年代,以色列百姓之渴望平安,於此可知,也因此這個平安的福音不久即傳遍猶大、以色列全地,如今更傳遍世界各地,以色列人這段歷史,雖是他們的事,但以之對照今天的臺灣,或許我們也可以有兩點啓示:

第一、舉債小心,特別預算要節制:以色列的分裂,最早的原因在於政府花費太兇,建設固然好,但建設也要衡酌財力、民力,所羅門的智慧仍足以因應債臺高築的局面,但其繼任者無知,終致國家分裂。這些年政府動不動就循特別預算舉債,前瞻基礎建設、防疫紓困振興、國防軍購無一不靠舉債,如今依國際貨幣基金(IMF)所定義的各級政府債務已達7.5兆元,若干特別預算都已編到2026年了,這意味着未來各年債務還要繼續升高,必須謹慎爲之,古典經濟學家說:「國家不消滅公債,公債必消滅國家」,並非危言聳聽。

第二、兩岸關係,宜努力追求和諧:西元前930年到西元前722年這段期間,以色列一分爲二,彼此不睦,還拉攏其他國家相互對抗,最後兩敗俱傷,先後亡國,猶大的國祚雖久一些,但在西元前586年也爲巴比倫所滅。以色列、猶大同屬以色列人,如今兩岸也同屬一家人,只是因爲歷史的變故而立於海峽兩岸七十餘年,各自發展,且在世界舞臺上也都闖出一片天,兩岸並非仇人,即或在政治立場上不同,也應該平心靜氣的坐下來協商,而不是像今天一樣彼此對立,千萬要記取以色列、猶大聯合亞蘭、亞述的故事,過度對立而引發軍事衝突,豈非又將重蹈以色列、猶大的歷史覆轍,誠屬可哀。

聖經讓我們看到歷史的憂傷,因此平安更顯可貴。國防部長邱國正於10月在立法院答詢時坦言,當前兩岸情勢是他從軍40餘年以來最嚴峻的時刻,而在野的國民黨日前也示警「特別預算常態化」的危機。

也許今天我們仍可以歡樂的過平安夜、吃耶誕大餐、聽耶誕音樂,然而,只要執政者繼續加深兩岸對立、繼續以特別預算舉債,以歷史爲鑑,臺灣還能過幾年平安的日子,恐怕就很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