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歸母淨利虧損近百億 鬱亮稱新房性價比有很好提升
中新經緯8月30日電 (薛宇飛)萬科於30日晚發佈2024年半年度報告,並舉行中期業績推介會。推介會上,萬科管理層對上半年公司業績虧損向投資者表達了歉意,公司表示,會通過聚焦三大主業、加快推進大宗資產和股權交易等方式化解潛在風險。
董事會主席鬱亮認爲,經過近三年調整,新房的性價比得到很好提升,房企也開始“卷”產品、“卷”服務,“房地產行業終於有了一點像造汽車一樣去造房子的味道”。
四大因素導致業績虧損
2024年上半年,萬科實現營業收入1427.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8.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98.5億元,同比下降199.8%。分業務類型看,萬科來自房地產開發及相關資產經營業務的營業收入爲1234.0億元,佔比86.4%;來自物業服務的營業收入爲160.0億元,佔比11.2%。
上半年,扣除稅金及附加前,萬科房地產開發及相關資產經營業務的毛利率爲7.2%,較 2023年同期下降12.1個百分點,扣除稅金及附加後的營業利潤率3.5%,同比下降11.2個百分點;物業服務毛利率爲13.7%,較2023年同期下降1.7個百分點。
業績推薦會上,萬科管理層對於業績虧損表達了歉意。萬科董事會秘書朱旭說:“再次對這次業績虧損表示深深的歉意,我們也會誠懇地接受各位投資者和媒體朋友的批評和質疑。”
對於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半年報中稱,一是,房地產開發項目結算規模和毛利率顯著下降。報告期內,公司房地產開發業務結算利潤主要對應2022年、2023年銷售的項目及2024年上半年消化的現房和準現房庫存。這些項目大部分爲2022年前獲取的土地,地價獲取成本較高,後續銷售階段市場持續下行,銷售情況和毛利率均低於投資預期,導致報告期結算毛利總額大幅減少。上半年,公司開發業務的結算收入爲1116.8億元,同比下降34.6%;開發業務的結算毛利率爲6.8%,同比下降13.5 個百分點。
二是,計提減值。結合市場情況、結算毛利大幅下降,以及大宗交易等過程中多項目出現虧損,按照審慎原則,中期對部分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1億元(含非並表項目計提1.7億元)。此外,針對部分應收款項計提信用減值損失21億元。
三是,部分非主業財務投資出現虧損。四是,部分大宗資產交易和股權交易虧損。爲更快回籠資金,公司對資產交易和股權處置都採取了更加堅決的行動,部分交易價格低於賬面值。
下半年交付約10萬套房源
今年以來,萬科多次出售相關資產股權受到關注。
萬科在半年報中表示,公司將經營安全放在第一位,上半年制定並落地了“一攬子方案”,全面化解潛在風險,積極適應行業向新發展模式轉變。一是全面聚焦綜合住區開發、物業服務、租賃住宅三大主業,提升產品服務競爭力。二是加快推進大宗資產和股權交易。1至7月,公司共實現大宗交易簽約金額 204 億元(含印力的資產交易及REIT發行),資產類型覆蓋商業、酒店、辦公、長租公寓等業態。
萬科稱,三是積極利用金融支持政策,推動融資模式轉型,獲得金融機構大力支持。上半年公司合計新增融資、再融資612億元,其中新增融資的綜合成本3.66%。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萬科已完成73億元的境內公開債券和摺合約104億元的境外公開債券的償付,2024年年內尚有9月份到期的20億元境內公開債券待兌付。萬科執行副總裁、財務負責人韓慧華表示,9月份到期的境內公開債券已經做好資金安排,在下半年,公司繼續錨定年初制定的經營目標,積極推進銷售,加快大宗資產交易和資源的盤活。
中報披露,萬科在今年上半年交付了7.4萬套房源,預計全年將交付18.8萬套。韓慧華介紹,今年上半年公司整體交付量同比下降約30%,下半年約有四成的下降,開發業務規模、經營支出等也在下降,這些因素下,從今年二季度,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已經回正,有信心在今年三季度、四季度繼續保持經營活動現金流爲正。
對於房地產市場未來的走勢,鬱亮認爲,從中長期看,潛在住房需求已經過了歷史峰值,但市場也有可能低估了潛在住房需求的絕對量,這一規模仍然非常巨大。從短期看,經過近三年調整,新房的性價比得到很好提升,同時,政策對多元化住房需求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加,這些都爲市場復甦積累了能量,也爲行業進入新發展階段提供土壤。
鬱亮稱,隨着房地產供求關係發生根本性改變,行業的關鍵競爭要素已經從規模競爭轉變到產品力競爭,要爲消費者提供優質住房。“房企開始‘卷’產品、‘卷’服務,這對消費者來說是一件好事情,房地產行業終於有了一點像造汽車一樣去造房子的味道。隨着企業產品力和服務力的提高、房價的回落,新房的性價比已經得到比較大的提升。”鬱亮說。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薛宇飛:xueyufe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