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倣沒有出路 中國企業狂投研發追求領先世界
比亞迪是中國研發人員最多的企業,總數近7萬名。這種研發的力量催生出性能卓越的磷酸鐵鋰電池,成爲該公司技術主力之一。圖爲比亞迪展示的智能底盤動力系統。(圖/新華社)
在經歷長期的模倣甚至抄襲後,許多中國企業開始快速轉型,大量投入研發以擺脫技術瓶頸。根據萬得(Wind)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大陸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達到1.6419兆元,5年間成長約2.6倍。
《日經中文網》引述江蘇神馬電力副總經理吳晶的話說,該公司「已經佔據歐美90%的市佔率」,目前輸電線用的絕緣體材料「絕緣子」正在迅速由傳統的陶瓷向複合材料轉變。神馬電力公司自主開發出更安全、更輕、壽命更長的聚合物絕緣子,提供給對安全性有更高要求的變電站,一躍成爲世界領先企業。
報導說,在此之前中國企業通常把從日美歐尖端企業引進的技術加以國產化,利用巨大的本土市場優勢提高營業收入。不過,模倣戰略在海外市場難以通用,企業成長性開始顯出疲態。包括江蘇神馬電力在內的中國新興民營企業已逐步轉型,不斷推進研發,開始打破通向世界市場的技術壁壘。
中國企業的優勢在於規模,報導指出,中國大陸上市企業的研發人員總數已達308萬人。而江蘇神馬電力研發人員共216人,約佔總體員工的14%。知名的新能源車製造商比亞迪(BYD)是中國研發人員最多的企業,擁有69697名研發人員。其中博士生590人,碩士生7827人,曾在歐美名牌大學留學的人也不在少數。這種研發的力量催生出安全性和容量卓越的磷酸鐵鋰電池「刀片電池」等產品。
報導表示,有一些中國企業的研發人員甚至佔到了員工總數的9成,例如開發國產CPU(中央處理器)和人工智慧(AI)用晶片的海光信息技術。對於擁有高度專業知識的優秀人才,該公司不惜給予高額報酬。雖然大部分都是20~30多歲的年輕人,但研發人員的平均年收入卻高達89萬元人民幣(約合臺幣375萬元)。
《日經中文網》認爲,爲了實現自立自強,中國鼓勵企業技術研發,尤其在目前經濟因房地產陷入低迷,面臨通貨緊縮的邊緣,而通過鼓勵研發促進創新,將是避免步上日本長期停滯後塵的重要政策。
不過,報導認爲,企業的經營資源有限,應該將有限的經營資源分配到股東、員工、研發和設備投資中的哪部分?正是企業經營的難題。而就目前中國企業而言,他們大力將資源投入研發,目的正是藉此追趕全球企業界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