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新研究:目前在大多數崗位,AI取代人並不划算

1月23日消息,麻省理工學院最新研究發現,目前人工智能取代大部分工作並不划算。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試圖消除人們對人工智能在許多行業取代人類的擔憂。研究認爲許多人工智能成本效益低下,反駁了人工智能會廣泛取代人類工作的看法。

研究人員首次深入調查了人工智能取代人工的可行性。他們對美國各種崗位自動化的成本吸引力進行了建模研究,重點關注了使用計算機視覺的工作,比如教師和房地產評估師。他們發現,以美元工資計算,只有23%的員工能被人工智能有效取代。在其他情況下,由於人工智能輔助視覺識別的安裝和操作成本高昂,人工完成工作更經濟實惠。

去年,OpenAI的ChatGPT和其他工具展示出人工智能技術的潛力之後,各行各業都在加速採用人工智能。各大科技公司紛紛推出新的人工智能服務,並加快開發計劃。一些行業領袖甚至警告說,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太快了。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擔心人工智能對就業的影響。“‘機器將搶走我們的工作’是人們在技術快速變革時期經常表達的一種情緒。”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這篇題爲《人工智能暴露的另一面》(Beyond AI Exposure)的45頁論文中表示:“隨着大語言模型的相繼創建,這種焦慮再次出現。”“我們發現,由於人工智能系統的前期成本很高,只有23%的員工薪酬’暴露’在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中,對企業來說纔有成本效益。”

計算機視覺是人工智能的一個領域,使機器能夠從數字圖像和其他視覺輸入中獲取有用信息。最普遍的計算機視覺應用出現在自動駕駛的物體檢測系統中,或者幫助對智能手機上的照片進行分類。

計算機視覺的成本效益在零售、運輸和倉儲等領域最高,這些領域都是沃爾瑪和亞馬遜公司的專長。MIT研究論文稱,計算機視覺應用在醫療保健領域也是可行的。研究論文作者表示,積極推廣人工智能,特別是通過人工智能即服務訂閱產品,以擴大人工智能的用途,使它們更可行。

這項研究由MIT以及IBM的沃森人工智能實驗室資助,並利用在線調查收集了800個崗位中約1000項視覺輔助工作任務的數據。研究人員表示,目前只有3%的同類任務自動化具備經濟效益。但如果數據成本下降,準確性提高,到2030年這一比例可能會上升到40%。

ChatGPT和谷歌Bard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重新引發人們對人工智能會搶走工作的擔憂,因爲這些新的聊天機器人開始能熟練應對以前只有人類才能完成的任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週表示,全球近40%的工作崗位將受到影響,政策制定者需要仔細平衡人工智能的發展潛力和負面影響。

在上週舉辦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許多話題都集中在人工智能取代勞動力的問題上。InflectionAI和谷歌DeepMind的聯合創始人穆斯塔法·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表示,人工智能系統“從根本上說是替代勞動力的工具”。

MIT研究論文中的一個案例研究着眼於一家假設的麪包店。研究人員說,麪包師每天都要目視檢查原料的質量狀況,但這隻佔他們工作職責的6%。他們總結說,安裝攝像頭和人工智能系統所節省的時間和工資,與升級這種技術所需成本還相距甚遠。

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未來科技研究項目主任尼爾·湯普森(Neil Thompson)說:“我們的研究考察了計算機視覺在整個經濟領域的應用情況,幾乎考察了人工智能在所有行業和部門的適用性。”他通過電子郵件表示:“我們的研究表明,零售和醫療保健行業的自動化程度將會提高,而建築、採礦或房地產等領域的自動化應用會更少。”(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