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體育項目知多少——“搶樞”、民族式摔跤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正當時
民族體育項目知多少?
今天介紹黑龍江代表團參加的
表演項目“搶樞” 競賽項目民族式摔跤
1
搶樞
“搶樞”是勤勞、勇敢的鄂溫克族羣衆同自然界搏擊中流傳下來的一項古老的民間傳統體育競技遊戲項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搶樞”器材
在鄂溫克語中,搶樞叫“樞體能”。搶樞中的“樞”在鄂溫克語中是“銷子”之意,是指遊牧民族所使用的勒勒車的車軸上固定車輪的木製卡銷。“體能”在鄂溫克語中是“搶”的意思。鄂溫克人將日常遊牧、狩獵過程中的快速奔跑、接力、摔跤等衆多技能融於一身,以獨特的方式形成了“搶樞”運動,深受鄂溫克族羣衆的喜愛,同時也爲蒙古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等羣衆所接受,通過“搶樞”運動,有形有感有效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鄂溫克族“搶樞”
“搶樞”運動強度大、爭奪激烈,是一項集思想性、教育性、娛樂性和觀賞性於一身的競技體育類項目。搶樞中所用的器材有一根樞和一套勒勒車的輪軸。比賽雙方隊員共5人以上,身着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服裝進行搶樞比賽。雙方運動員在藏樞區、前鋒區、中鋒區、後衛區、車輪區內以合理的技術動作,戰術配合依次接力完成尋樞、傳樞、接樞、持樞、擊輪五個階段比賽即爲一局,以得分多者爲勝。這項運動通過鍛鍊運動員的耐性和搶樞的技巧性,從而增強運動員的挑戰意識、對抗意識、靈活應對能力,使運動員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完善,達到搶樞的最佳效果。
2
民族式摔跤
摔跤運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早在遠古時代就產生了摔跤的雛形——角力。民族式摔跤歷史悠久,民族特色濃郁。自1953年的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始,摔跤就成爲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競賽項目。
民族式摔跤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因時因地因習俗而形成的,不同民族的摔跤都有着本民族的特色和自己的規則,這項運動也成爲了各民族羣衆喜聞樂見並積極參與的傳統體育活動,雖然歷史悠久,卻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全國民族運動會上,民族式摔跤包括搏克(蒙古族式摔跤)、且裡西(維吾爾族式摔跤)、格(彝族式摔跤)、北嘎(藏族式摔跤)、絆跤(滿族、回族式摔跤)以及希日木(朝鮮族式摔跤)六個跤種。
01
搏克(蒙古族式摔跤)
比賽設團體賽和個人賽,團體賽採用三人輪賽制。個人賽爲單淘汰制。運動員均不分體重級別,兩人相遇以一跤定勝負。勝負的標準爲在比賽中,先倒地或膝關節及其以上任何部位先着地爲負。
運動員一般穿着有金屬鉚釘鑲邊皮製的“卓得戈”(跤衣)、“班澤勒”(跤褲)、“策日布格”(綵帶)、“淘術”(套褲)、“果特勒”(蒙古靴或馬靴)和“布蘇勒”(皮製腰帶)。
02
且裡西(維吾爾族式摔跤)
雙方運動員必須先抓好對方腰帶,裁判員發令後,比賽即開始。在比賽中,運動員雙手均不得離開對方的腰帶去抓握對方的其他部位。運動員可以用扛、勾、絆腳等動作將對方摔倒(肩胛骨着地,側身着地或臀着地)爲勝。比賽不分年齡,按體重分爲52公斤、62公斤、74公斤、87公斤、87公斤以上五個級別。比賽採取三局兩勝制。
03
格(彝族式摔跤)
運動員雙手從兩側抓住對方腰帶,通過抱腰、抱單腿、過背、穿腿、夾臂翻等技術動作應用,將對方摔倒爲勝。按體重分爲52公斤、62公斤、74公斤、87公斤、87公斤以上五個級別。比賽採取三局兩勝制。
04
北嘎(藏族式摔跤)
北噶比賽在平坦鬆軟的草地或摔跤墊上均可進行。比賽時,運動員應着跤衣,按規定繫好腰帶。雙方運動員必須按要求雙手抓好對方腰帶(可一手在前,一手在後,或雙手在對方背後握抱),僅靠腰臂之力提起對方將其旋轉摔倒,忌用腳絆或蹬踹對方。進攻者膝先着地,則判進攻無效。運動員肩、背、腰、臀、頭、髖、體側的任一部位着地即爲負。1991年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首次將北噶列爲競賽項目。
05
絆跤(滿族、回族式摔跤)
雙方運動員身着摔跤衣,在10×10米的比賽場地上互摔,以把對手摔倒爲勝,並根據動作質量得1分、2分或3分,每場比賽三回合,每回合3分鐘,中間休息1分鐘。以三回合中得分多者爲勝。如未到比賽終止時間,而一方已超過對手10分,則超過10分者爲勝。按體重分爲56公斤、65公斤、75公斤、90公斤、90公斤以上五個級別。
06
希日木(朝鮮族式摔跤)
類似於蒙古族式,但又有不同。運動員在參加比賽時,上身赤裸,下身穿緊身運動短褲(不得遮蓋膝關節),赤足。比賽雙方相對彎腰,一方右手抓住對方腰帶,左手抓住對方系在腿上的腿繩,進行較量。比賽中一方膝(含膝)以上的身體任一部位觸地即爲負。按體重分爲52公斤、62公斤、74公斤、87公斤、87公斤以上五個級別。
部分內容來源於國家民委
編輯丨陳佳玉 校對丨王子銅
責編丨呼立明 總編丨叢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