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歡聚 同心同行——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賽會綜述
新華社三亞11月30日電 題:民族歡聚 同心同行 ——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賽會綜述 新華社記者季嘉東、張逸飛、劉博 30日晚,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運動會”)在三亞市體育中心舉行閉幕式。全部比賽已在29日結束。過去的9天,56個民族歡聚一堂,訴說手足之情,唱響團結之歌。本屆運動會共設競賽項目18項149個小項、表演項目三大類170個小項。近7000名各族運動員團結拼搏、友好互助,在競賽和聯歡中加深情誼,寫下共赴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同心築夢 民族團結一家親
在萬衆矚目的場館裡,在清風拂面的碧海邊,在熱烈閃耀的陽光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得到了具象化呈現。 來自上海體育大學的張盛在觀看開幕式上代表團的駐停表演時數次動容。“這些表演把文化、競技和民俗融合起來,點燃了每一個人的鄉愁。” 在民族健身操自選套路第二輪競演後,得到全場最高分的西藏隊興奮地敲響手中的熱巴鼓,領隊開心地爲隊員們戴上哈達。山東隊也來送上誠摯祝賀,西藏隊隊員們把脖子上的哈達摘下,爲他們戴上,熱情地邀請他們一起跳舞。他們用藏語唱起《我們相聚在一起》,各族運動員紛紛加入,現場響起了《相親相愛》的背景樂。 “運動會”特有的環節——民族大聯歡活動在26日舉行。活動中,海南特色的牛角號與蛙鑼奏響迎客,朝鮮族舞蹈《穀雨》似春雨綿綿、播下希望,歌舞《同心共築中國夢》唱響同一顆中國心,表演者和運動員、教練員手拉手翩翩起舞……正如蒙古族舞蹈演員田丹所說:“民族大聯歡就像大型的家庭文藝匯演。”
超越自我 錘鍊意志強體魄
在本屆運動會上,各族運動員展現了超越自我的信念。他們樂觀向上的風貌是中華體育精神的個體化呈現,是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一磚一瓦。 貴州代表團的張仁信在27日獲得押加項目55公斤級一等獎。平日裡的他是一位礦山救護隊員。爲了備賽減重,張仁信20多天沒有進食碳水類食品,“我堅持了好幾年,也算給自己一個交代”。 來自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學的體育教師彭湘,27日在陀螺比賽中手肘受傷,但她仍然堅持和隊友並肩作戰。這是彭湘第五次參加這項賽事,她仍然飽含熱情。“大家練了這麼久,我不能在這個時候掉鏈子,這就是體育人的精神吧,一定要堅持到最後。” 北京隊獲得花炮一等獎後,43歲的賀忠亮告別賽場。曾是橄欖球運動員的他爲中國隊贏得過2006年多哈亞運會銅牌,也獲得過2013年全運會冠軍,但他仍然在花炮決賽中拼盡全力。敬業、專業的態度在他身上閃光。“年齡確實大了,但我在比賽的時候總忘了自己的年齡。”
以賽會友 同胞情誼貫山海
在民族大聯歡現場,浙江的龍泉青瓷、海南的海島風情絲巾和手鍊、遼寧的柞蠶絲滿族刺繡荷包……禮物琳琅滿目,成爲促進各地各民族文化交流、增強相互理解認同的媒介。 山海難擋情意濃。在24日的表演項目裡,10多名來自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各行各業的隊員帶來了麥熱球表演。山高路遠,他們歷時三天才抵達三亞。“我們想向全國人民展示麥熱球這項運動,在場外和大家多交流,讓各族人民瞭解南疆的發展變化。”隊長吾買爾江說。 28日晚,12名“壽星”過了一個集體生日。遼寧代表團高腳競速運動員、滿族姑娘呂思妍特意給大家準備了緞面藍色手袋,以滿繡工藝繡上剪紙風格的紅色石榴。山東代表團帶來的“花開齊魯石榴紅”特色文創產品,寓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團結奮進、共同發展。
開枝散葉 傳統項目煥新顏
流傳於西藏的押加在1999年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成爲競賽項目,當時西藏隊在五個項目中拿到三枚金牌(當時設有金牌)。而在本屆運動會上,西藏隊未能進入該項目所有級別的決賽。對西藏隊來說,這個結果有些讓人鬱悶,但對一個項目來說,或許是值得高興的——這說明押加已經走出西藏,走向全國。 這次花炮項目有11支隊伍參加,其中河北隊、重慶隊和海南隊是首次參賽。以兩支勁旅廣西隊和北京隊爲南北方的中心,這項起源於南方壯、侗等少數民族聚居地的運動開枝散葉。而攀椰競速首次出現在本屆運動會上,就吸引了10多個省區市的運動員參賽。 這些都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斷髮揚光大的縮影。一批項目“出圈”“出彩”,正是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中華民族同心築夢的絕佳註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