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失落的十年

日本在1990年代被國際社會指稱度過失落的10年。在21世紀初,又被重複這麼形容。聽到他的陳述,我也不免惋惜,看看近期的臺灣經濟數字,好像「失落的十年」這個詞也流傳到臺灣來了。例如,在很多面向,像是資本市場的規模與活絡程度、薪資水準,在過去10年、甚至將近20年,都幾乎原地踏步或沒有看到太多進展。

我也實際看到臺灣與國外在不少領域發展的距離拉大。我們常鼓勵同仁走出去、向外看,參加國外會議或訓練,回來跟大家分享。我在同事們的報告或是聽到友人的分享中,常看到在臺灣只聞樓梯響、各界大聲疾呼或充滿擔心的領域,在國外已經看到很多實踐的例子,甚至成爲普羅大衆與中小學生教育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人工智慧、機器人、大數據、量子電腦、腦部研究與認知等制訂未來競爭規則的研究、討論與應用。

在社會氛圍與年輕人可施展的空間方面,差距就更大了。目前正值畢業季,媒體時有名人在名校畢業典禮的致詞。其中,最打動我的,是看到最年輕的演講人、臉書創辦人祖克伯在哈佛大學的演講。那場在戶外的畢業典禮儘管在雨中,還是有很多人穿着雨衣熱情地參加與迴應。他勉勵畢業生們,作爲千禧一代,不能只找到個人的目的或使命,更要彼此連結,願意投入公共事務,創造一個每個人都有使命感的世界,社會才能保持進步與幸福。

我的1個同事在那段時間也正好造訪哈佛,他說,在校園看到的標語、畢業生的感言、當地友人的談話,都圍繞在怎麼從自己的崗位上創造改變,讓世界更美好。他從臺灣最好的商學院畢業,10年前回到臺灣工作,對「失落的十年」感觸深刻。近期,他已鮮少在同儕或學校聽到、看到這樣的訊息,卻因爲這樣走一趟而備受激勵。

近期,有1位曾任重要政府職位的前輩寫信給南山人壽,給我們鼓勵與建言,也跟我們分享他過去的歷練。我看到他20年前戮力建言、大開大闔的風範與氣度,以及從全球局勢出發、爲臺灣擘畫未來,卻沒有被採用的遠見,可以想見,爲什麼今天台灣會面臨這麼多發展的困境。因爲在過去這一段時間,臺灣沒有掌握到大勢,錯失許多機會。

在思索的同時,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也要負責。因爲在我們職涯成長的歷程中,也許有機會,卻沒有一樣知無不言,或是把握際遇中每一個能爲臺灣做更多事、培養人才的契機。

失落的10年,影響究竟有多大?2007年,賈伯斯的第1代iPhone問世,多數人都還在使用Nokia。如今,不只iPhone引領風騷,蘋果電腦搭建的平臺,更主宰了很多人的工作與生活,不能1天沒有它,也宰制了許多企業的生死。

企業如此,至於國家的發展與影響力,落差就更大了!

這樣的反思,或許來得還不算太遲。每個崗位上的領導人,其實都不只是一位主管,不能只想到他處理、負責的事務,而是要用經營的心態,去思考他的每一個決策、行動可以產生的影響力。每1位菁英,也不應只從學術、專業的角度獨善其身,因爲他們的投入,都會改變、幫助周遭的人。

所以,對照很多人不滿現狀、對環境痛心疾首,其實大家更應該着眼於,可以如何幫助別人、改變世界,哪怕只是身邊的小事。當這樣的思維蔚然成風,連成一氣,就像祖克伯說的,創建一個有使命感的社會,世界纔會更進步。

逝者已矣,展望未來10年,每一代的政治、企業領導人都應該捫心自問,爲社會做了什麼?要爲社會留下什麼?要怎麼讓自己的生命成爲別人的祝福!(作者爲資深企業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