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福州尤女士確診!醫生:很多人有這習慣
來源:福州晚報
人們常說,不好好吃早飯
容易得膽囊結石,這是真的
最近
福州市第一總醫院普外科病房裡
患者尤女士(化名)
就因爲常年三餐不規律
膽囊長了30餘顆結石
不得不將結石連同膽囊一起切除了
“一個月我們要做三四十臺膽囊結石手術,患者大多飲食不規律、少飲水、高膽固醇飲食 。”普外科主任張坤介紹。
三餐不規律 女子膽囊長30多顆結石
尤女士今年56歲,五年前體檢查出膽囊結石。因爲沒啥症狀,她選擇定期複查。前些日子,她再次體檢,發現結石已長大數倍,而且數量增多,幾乎塞滿膽囊。
“真的能和膽囊長期和平相處嗎?”即便沒有症狀,尤女士也非常擔心。爲此,她找到張坤主任團隊,希望能取出結石。
經過詳細檢查,張坤主任判斷,尤女士的膽囊已喪失功能,即便能取石保膽,也容易復發。權衡利弊後,張坤、李明振兩位醫生爲其實施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
手術過程很順利,術後將切除的膽囊打開一看,只見裡面密密麻麻暗綠色的結石有30餘顆 ,其中最大的一顆如龍眼一般大,其餘像黃豆粒一樣。
“這種黃豆粒大小的結石,與大結石和泥沙狀的結石相比,風險更高,如果堵塞了膽囊管,容易造成急性膽囊炎,如果掉入膽總管內,容易誘發急性膽管炎、急性胰腺炎等,有時甚至帶來生命危險。”張坤主任介紹。
膽囊結石的誘因是什麼?
看着自己的結石,尤女士也十分吃驚,好端端的怎麼會長結石呢?
“膽囊結石的成因複雜,高脂飲食、少飲水、飲食不規律、作息不定時、過度節食、肥胖、糖尿病、女性激素水平升高等都是重要誘因 。”普外科李明振副主任醫師介紹,膽汁在肝臟內形成,然後流向膽囊並在膽囊中儲存起來。每當人們吃飯時,膽囊就會收縮,把儲存的膽汁釋放入小腸內,與食物混合發揮消化食物的作用。所以說,每次吃飯過程中膽囊都會被排空,然後再重新儲存新形成的膽汁。如果經常不按時吃飯,膽汁在膽囊內儲存的時間過長,膽汁中的膽固醇和膽鹽等成分就容易形成結晶,這就是膽結石的形成機制。
“因此,人們常說不吃早飯容易膽結石,這是有道理的。 ”李明振介紹,該科室每個月要做三四十臺膽囊結石手術,其中女性患者居多。而且大多數人存在飲食不規律、高脂飲食的情況。尤女士也是三餐經常不定時,特別是早餐常常不吃。
李明振還提醒,不僅僅是早餐,午餐、晚餐間隔時間太長同樣會出現這種情況 。所以預防膽囊結石一定要三餐規律,確保膽囊定時排空,避免膽結石的形成。
該切除膽囊還是保膽取石?
臨牀中,不少患者覺得沒有症狀可以不手術,有的患者則有着強烈的保膽訴求。那麼沒症狀要手術嗎?該切除膽囊還是保膽取石,如何選擇?
“沒症狀不等於無害,要定期複查,遵醫囑,積極治療,有手術指徵應儘早手術。”張坤主任介紹,膽囊癌與膽囊結石關係密切 ,因此如果有直徑大於3釐米的膽囊結石或者充滿型膽囊結石、膽囊已經失去功能等,都應該選擇手術。
對於是否保膽取石,張坤錶示,目前無論國內還是國際,主流醫學專家都不建議“保膽取石”。因爲膽囊取石術後複發率最高可達20%~40%,這意味着致病“溫牀”還在,整個膽囊不管是解剖結構還是功能方面都已發生變化,很大可能要二次三次手術。
當然對於極個別的特殊情況需要保膽,且條件符合的,普外科同樣具備保膽取石的技術。
記者 陳丹 通訊員 陳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