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裡水鄉不難尋

南潯古鎮位於浙江湖州南潯區,初爲潯溪村、南林村,至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建鎮,取兩村名首字,稱“南潯”,至今已有760多年曆史。自西向東的頔塘運河與自南向北的潯溪相交,構成十字港形態。鎮上房屋依河延伸,石橋傍水而立。清亮的河水哺育了小鎮,也孕育了聞名天下的輯裡湖絲。用這裡的河水繅的絲,白、勻、細、圓、韌,品質絕佳。靠着位於京杭運河口的便利,早在南宋時,南潯一帶已是“耕桑之富,甲於浙右”,至明清,更是富甲一方。從湖州高鐵站下車,坐上去往南潯的公交,一個多小時後,就到了南潯古鎮。新建的絲綢碼頭高大寬闊,碼頭上,遊人往來如織。租一條小遊船,順着古老的頔塘運河前行,不知不覺就到了古鎮深處。

沿着頔塘運河行至通津橋,就到了十字相交處。船一調頭,進入潯溪,絲行老街就在溪邊。這條不足百米的石板街上,煙火氣十足。小吃店前,身着花圍裙的老闆娘正忙着炸油餅。不遠處的絲綢店裡,不少遊客在挑選絲巾

陸士虎老人今年70多歲,作爲土生土長的南潯人,他對小鎮歷史如數家珍。據他講,明清時期,每逢小滿新絲上市,絲行埭上“列肆喧闐,衢路擁塞”,“一日貿易數萬金”。19世紀中葉,上海開埠後,南潯的絲商們不再只是在當地販賣生絲,而是走進了大上海,開始從事生絲出口貿易。他們還涉足銀行、地產、鐵路等行業,積累了鉅額財富。當地人用動物體形大小比喻潯商財富規模,俗稱“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

坐船順着潯溪一直往前,沒多久就看到一座江南大宅,那便是崇德堂,南潯“四象”之首劉鏞第三子劉悌青於清光緒年間所建。外面白牆黛瓦,裡面卻是歐式建築,巴洛克式門柱、花崗石臺階、半圓陽臺、鏤花鐵欄、木質百葉窗,盡顯屋主人的西式審美趣味。再往前,就到了南潯“四象”之一張頌賢的長孫張石銘舊宅樓窗上鑲嵌着法國進口的藍色刻花玻璃,上面鏤刻着四時花果,工藝繁複,時人稱“一塊玻璃一兩黃金”,爲當世珍品。

張靜江故居、金家大宅、求恕裡……小鎮上的古建築羣超過20萬平方米,蔚爲壯觀。船行至潯溪最南端,就到了江南名園小蓮莊。它是劉家祖孫三代耗費重金建造的私家園林,規模宏大,精美絕倫。園林中心是一個佔地十數畝的荷花池,迴廊、亭閣、假山、老樹、古藤點綴其間,沿湖長廊上鑲嵌有衆多名人手跡碑刻。長廊中間的升斗廳,是主人與文人雅士吟詩喝茶的地方,有“淨香詩窟”的雅號

劉家的後代中,出了許多文化名人,其中之一就是藏書家劉承幹。毗鄰小蓮莊的嘉業堂,是劉承幹所建的藏書樓,曾藏有數十萬卷珍貴古籍。1951年,劉承幹將嘉業堂捐給了浙江圖書館。如今,它正迎來自1986年後又一次大修。從門口向內望去,主樓被層層腳手架圍繞,工人們正在小心地更換屋頂破損的瓦片。

潯商靠“一根絲”起家,深知財富聚難散易的道理。在小蓮莊內,有一座叔蘋獎學金成就展覽館,吸引了許多人蔘觀。走進館門,牆上“得諸社會,還諸社會”8個字格外醒目。陸士虎說,這是南潯“四象”之一顧家第三代繼承人顧叔蘋的臨終遺言。顧家的絲行在第三代手中已經衰落,第四代顧乾麟父親病故後輟學經商,10年後重振家業。1939年,顧乾麟以父親的名字設立獎學金,資助家境清寒的優秀中學生,至今受惠者已有近萬人。

陸士虎從小便聽“四象八牛”的故事儒商的形象深深印刻在他的腦海中。鎮上的古建築承載着這些名人巨賈的故事,是寶貴的文化遺產。2011年,南潯成立古鎮管理委員會,古鎮保護與發展掀開新篇章。除了對劉氏梯號、張石銘舊宅、嘉業堂藏書樓、小蓮莊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繕,當地還成立了以建築園林、江南商幫等爲研究對象的南潯學研究會,陸士虎作爲其中一員,加入到推動古鎮文化復興的大潮中。

前不久,陸士虎家所在的寶善街開挖,他搬離了老房子。“寶善街原來是寶善河。在我的記憶裡,河上有三四座木橋,河埠頭隨處可見,人們外出、求學、嫁娶、販運都離不開這條河。”陸士虎說,寶善河後來不再行船,被填成了街道。如今要恢復水鄉風景,讓寶善街變回寶善河,他別提有多高興。

隨着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南潯古鎮成爲首個整體榮膺世界遺產的江南古鎮。近年來,南潯古鎮交通越來越便利,遊客也越來越多。不少在外打工的南潯人回到家鄉,開餐館、辦民宿,收入比從前翻了幾番。潯溪旁的“花間堂·求恕裡”是一家“網紅”民宿,生意火爆。求恕裡原是劉承幹1930年所建別墅,本着“活態利用”的宗旨,政府將求恕裡外租作民宿。“裝修就花了1250萬元。你看這間房,爲了保護屋頂的雕樑畫棟,沒有改作客房,把它變成茶室。”花間堂·求恕裡總經理劉玲說。

華燈初上,通津橋在燈光映襯下更顯古樸幽美,不少遊客在橋上舉着手機自拍,歡聲笑語不絕於耳。自去年南潯古鎮開通夜遊路線以來,夜間經濟愈發紅火。未來,隨着南潯高鐵站的建成,古鎮將書寫更多美麗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