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禁止中國汽車是危險的,也會適得其反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治國方略”網站10月13日文章,原題:禁止中國汽車是危險的,也會適得其反 今年9月,美國商務部發布了一項規定,將在事實上禁止所有中國汽車進入美國。
這只是最新的跡象,表明美國政治精英面對中國的挑戰感到恐慌,正逐步走向全面切斷與中國先進行業的聯繫。這種做法不僅會使我們在大國集團政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且很可能會嚴重損害美國企業的長期全球競爭力。
根據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的規定,將禁止中國設計或生產的硬件和軟件出現在美國道路上的聯網汽車中。但麥肯錫預計,到2030年,全球銷售的汽車將有95%實現聯網,而2020年這一比例僅爲50%。每一家汽車製造商都在進行盈利模式轉型,主要基於銷售聯網汽車軟件和利用聯網汽車提供的消費者數據。向電動汽車的轉變強化了這一趨勢,因爲97%的電動汽車都是聯網的。
中國車企在這兩方面都走在前列。最近,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佔中國汽車銷量的近54%,而美國僅爲19%。在數字技術方面,中國公司也正在超越美國、日本和其他國家的傳統汽車製造商,他們少有的真正對手是特斯拉和Rivian等美國公司。
拜登政府沒有提供任何證據證明中國政府強迫車企利用其技術收集情報,或操縱其硬件留下秘密漏洞。它沒有考慮到,美國數據隱私保護幾乎不存在,這是否會導致有更容易的途徑獲取信息,也沒有考慮美國對車聯繫統的監管薄弱是否會讓外國對手入侵汽車。
這種推斷反映了決策者近年來思想的急劇轉變。以前,他們可以容忍國際聯繫和相互依存所帶來的風險,而現在,他們表現出絕對不能容忍所能想象出的任何風險,尤其是如果這種風險可以被想象成涉及中國不良意圖的話。這種轉變不僅導致美國領導人低估了其他風險,還使他們忽視了可能更爲嚴重的威脅:大國衝突。
中國的觀察家們顯然領會到了這一訊息。中國外交學院的李海東教授說,把正常經濟活動塞進“國家安全”這個筐,是美政客近年來抹黑打壓中國的一貫做法,也是他們在民衆中製造反華共識的套路,目的是爲接下來更極端的對華政策做輿論鋪墊。
每一項新的排華措施都會加深中方的失望,進一步分裂全球經濟,加劇導致美中關係出現崩潰的零和壓力。
助長全球範圍的衝突並不是唯一的後果。將中國企業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也阻止了任何恢復(中國汽車)市場準入的途徑。這意味着美國車企將永遠不必面對更先進的中國競爭對手的挑戰,而這可能會損害美國汽車工業本身的長期生存能力。
應對中國的競爭挑戰有更好的辦法,比如研究中國在上世紀末應對競爭環境的對策。在融入全球經濟的過程中,中國面對的是來自富國的企業,這些企業主導着各自的行業,幾乎沒有給中國企業留下機會。中國領導人並沒有因此排斥外國企業,而是歡迎它們進入中國市場,以獲取先進技術和知識,並對中國企業施加競爭壓力。但爲了趕上外國企業,中國領導人也在全面開放國內市場之前,利用有管控的貿易、產業政策和國家組織的市場競爭等手段,調節外國競爭的壓倒性力量。
美國汽車製造商自身缺乏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自身,但汽車行業對美國經濟的就業和創新至關重要,不能被犧牲。然而,面對中國競爭而採取絕對的保護措施,實際上會導致美國公司進一步落後,並在全球汽車產業中變得越來越無足輕重。對中國產品進入美國社會的恐懼不僅將我們帶入國際衝突,而且也在破壞美國實力的核心來源。(作者傑克·沃納,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