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電動汽車正在將中國的石油時代推向終結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彭博社12月21日文章,原題:電動汽車正在將中國的石油時代推向終結 爲了看看電動汽車的基礎設施和人們的態度是否與能源轉型預測相符,彭博新聞社決定進行一次電動汽車公路旅行。
我們從上海出發,經過武漢,然後進入中國偏遠的山區,想看看能否瞥見石油時代的終結。我們在上海取車的加油站是一個早期跡象,表明即使是傳統化石燃料公司,也在押注向電動汽車的轉型是有前景的。這裡由中石化運營,不僅提供汽油和柴油,還有大約20個充電樁和一個集裝箱大小的電池交換站。張姓工作人員說,在加油站開業後的幾年裡,充電服務已經發展成爲主要服務項目。
在中國多花些時間開車,你很快就會發現,像這樣的充電設施不是個例。與美國等許多地方不同,在中國不用擔心找不到充電站:截至今年10月,中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爲795.4萬臺。充電網絡的發展是國家規劃和民營企業共同努力的結果。國家電網等大型國有企業獲得了佈局充電樁的授權,而一些民營企業則抓住建設充電樁的機會,部分原因是爲了搶佔最佳充電位置。而地圖軟件把充電樁彙總,提醒人們該去哪裡充電。
儘管中國正在大力投資可再生能源,但電動汽車的激增並沒有突然把中國變成環保主義者的天堂,即使這確實意味着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在一個路邊休息站,兩名男子說他們對電動汽車的環保宣傳持懷疑態度。他們問道,製造電池產生的污染不和燃燒汽油一樣多嗎?
如果電氣化交通要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就不能每次都從頭開始製造電池。在荊門,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電池回收商之一,與從大型製造商到小企業的所有人合作,採購廢舊電池,並將其運往分揀中心,在那裡進行分類和儲存。在一個工廠內,廢舊電池經過幾天的機械破碎和化學反應,被還原成它們原來的成分——外殼的鋁和銅,以及電池內部的鋰、鎳、鈷和錳等金屬。
該企業對電動汽車革命帶來的潛在商機的關注表明,最初的發展得益於政府補貼,而現在依靠經濟和消費者偏好乘勢而上。(陳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