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丨公募“踩線”數量大幅增加 持股集中將帶來多重風險
每經評論員 李蕾
最近,公募基金完成了一季報披露。其中一個細節引起了筆者的注意,那就是今年觸碰“雙十”紅線的基金數量出現了較大幅度增加。
根據天相投顧的數據,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市場共有超過140只主動權益基金觸碰“基金持有個股比例不得超過基金資產淨值10%”紅線,創下近三個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較2023年末更是增加了超過70%。此外,還有20餘隻基金出現了多隻重倉股踩紅線的情況。
所謂“雙十”紅線,是指單隻基金持有某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值不得超過基金資產淨值的10%;同時,同一基金公司旗下所有產品持有的單家上市公司股票市值不得超過該公司總股份的10%。這一規定旨在促進基金投資的多元化,降低系統性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
在基金圈,單隻基金持股比例踩“紅線”的話題其實已經是老生常談,也曾引起過各種討論。經過了多年規範發展和監管機構的三令五申,那種用基金資產持續買入某隻個股直到“踩線”、知法犯法的主動操作其實已經很少見了,更多的還是被動的,比如行情上漲或者短期基金出現鉅額贖回等情況,導致被動“踩線”。
也正是爲了防止這種情況下出現“誤傷”,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因證券市場波動、上市公司合併、基金規模變動等因素導致“踩線”的,基金管理人可以在十個交易日內進行調整。換句話說,這是監管機構爲基金管理人提供的一個限期糾正的機會,但這不應該成爲某些機構眼中的“退路”。
舉個例子,今年一季度部分“被動”超限的基金,其實本身對某單一個股的持倉比例就已經不低了。一季度又繼續加倉,很容易就會踩到紅線。這背後的原因,深究起來又可以分爲好幾個層面,例如基金經理本身風格可能素來就比較激進,也可能是一季度該股漲勢較好,基金管理人想要趁機獲取更多超額收益。
在此前的一些通報中,監管機構還提到過,有基金公司對基金經理授予臨界線位的持股比例權限比較高,投資集中度管控粗放。近年來監管力度持續增強,公募也更加合規發展,基金管理人對這些“超限”基金此前的持股情況不可能一無所知,但也允許了這種比較冒險的操作,某種程度上是不是也算合規管控風險意識不強的表現?
既然被稱作紅線,那就代表着警示和不可逾越。客觀來說,頻頻踩線會爲基金帶來持股集中、流動性、市場波動等多個方面的風險。正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爲基金持倉留出安全空間是基金管理人進行風控管理應有的舉動,市場上有很多基金公司在嚴格遵守這樣的“遊戲規則”,監管機構也在不斷修改、細化相關規定,規範基金持倉。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確保公募基金行業的健康發展,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維護資本市場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