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歐盟難取代 經濟學人:未來10年中國仍將主導綠色能源技術
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成功吊裝。(摘自新華社)
當綠色能源逐漸成爲全球趨勢後,經濟學人智庫近期發佈一份報告表示,儘管美國、歐盟和其他發達經濟體試圖刺激國內綠色技術製造業,但中國在許多領域(尤其是太陽能、風能和電池技術)的領先地位,至少在未來十年裡,仍將是推動綠色轉型的關鍵技術供應商。
此外,大陸觀察者網引述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也稱,即便已開發國家制定政策促進國內供應鏈,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中國仍將主導全球綠色科技產業,直至本世紀30年代。
報導稱,去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由國會通過的總價值達7500億美元的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不僅爲綠色產業提供大量補貼,還鼓勵在國內採購原材料和設備,確保美國在清潔能源供應鏈上的領先地位。歐盟今年稍早也提出類似法案。
經濟學人智庫(EIU)高級分析師馬修(Matthew Oxenford)在本月發佈研究報告稱,「儘管美國、歐盟和其他發達經濟體試圖刺激國內綠色技術製造業,但中國在許多領域(尤其是太陽能、風能和電池技術)的領先地位,至少在未來十年裡,仍將是推動綠色轉型的關鍵技術供應商。」
經濟學人智庫解釋,企業在當地的搬遷將不可避免地增加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大規模生產的綠色商品成本,並補充稱,鼓勵企業購買國內零部件以獲得綠色補貼將提高這些項目的成本,導致生產者價格上漲,並減少在給定資金水準下可建造基礎設施的實際數量。
畢馬威中國(KPMG China)首席經濟學家康勇(Kevin Kang)表示,與半導體和人工智慧不同,太陽能和鋰離子電池等綠色科技行業高度商品化,這意味着成本是一個關鍵因素。中國一直主導着許多這些技術的供應鏈,因此具有規模經濟的優勢,美國和歐盟短期內想要發展自己的供應鏈,成本仍將很高。
《南華早報》也指出,在供應方面,綠色製造業比例極大地集中在中國。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資料,中國佔全球電動汽車(EV)電池產量的75%以上,並主導着從採礦到加工以及製造的整個下游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此外,中國還佔據全球太陽能元件製造能力的60%以上,是世界上主要風能元件的最大製造中心。至於在需求方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到2022年將佔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