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博士默茨實地勘察驗證:《山海經》記載的是美洲大陸
美國女博士亨莉埃特·默茨因爲學術研究研讀維寧翻譯的中國古代典籍《山海經》。
默茨被《山海經》中大量的有如旅行記錄般的客觀記載所震撼,認爲書中的內容是非常誠懇的,一里又一里,里程分明的記錄絕不是心血來潮的夢想,也不是捕風捉影的幻境,而是紮紮實實的、客觀的事實。
默茨深陷其中,於是決定對證《山海經》的古本,結合國內外能夠查詢到的資料,用現代高精度的地圖繪製方法重新繪製《山海經》地圖。
在繪製《山海經·東山經》的地圖時,默茨有了一個意外發現,她發現繪製的地圖怎麼看怎麼眼熟,但卻不知道這種感覺來於何處。
直到有一次,家裡的孩子到她工作的地方玩耍,看到默茨繪製的《山海經》地圖後,突然疑惑的問:媽媽,你爲什麼要把北美大陸的地圖手繪下來。
默茨自己都驚訝了,她拿來美國地圖一看,這才發現,這一部分她感覺眼熟的地圖確實和美國地圖高度吻合。
這是怎麼回事?默茨遍查資料,也向很多相關方面的專家諮詢,都沒有得到什麼準確的意見,她隨即又做出一個重要決定:默茨決定像《山海經》中記錄的那樣,用雙腳去丈量勘測進行驗證。
具體的做法是兩點:
1,不憑藉任何現代的工具;
2,完全遵從《山海經》的內容,書中讓向東就向東,讓走幾百裡就走幾百裡。
默茨歷經艱難險阻,僅憑雙腳一步步丈量勘測,得出結果。
第一列山脈,起自今美國懷俄明州,至德克薩斯的格蘭德河止,共12座山。與《山海經·東次一經》完全相符。
第二列山脈,起於加拿大的曼尼託巴的溫尼泊,止於墨西哥的馬薩特蘭,共17座山。與《山海經·東次二經》都對得上。
第三列山脈是沿海岸山脈的太平洋沿岸,完全走太平洋海岸航行,起於阿拉斯加的懷爾沃德山,至加州的聖巴巴拉,共9座山。與《山海經·東次三經》的記載一致。
第四列山脈,起於華盛頓州的雷尼爾火山,經俄勒岡州到內華達州北部,共8座山。與《山海經·東次四經》幾乎可以一一對應上。
這些結果一經媒體公佈,舉世皆驚。
更爲讓人們感到不可思議的,還在於默茨在實地勘察過程中,還發現了非常多的細節都和《山海經》中的記載吻合。
在《山海經》中記載有“大壑”和“十日傳說”。
默茨根據內容一路而行,當驗證到“大壑”時,眼前赫然出現了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查詢相關文獻,發現在土著人的確是將這大峽谷稱爲大壑。
繼續走訪,土著人自古流傳這樣的傳說:狗酋達(犬形神人)創造天地日月,造成十個太陽和十個月亮。他們本來是輪流出現的。後來有一個時候,十個太陽白天並出,十個月亮夜裡並懸。弄到日間則熱似焦火,夜裡則凍似寒冰……人民十分痛苦。狗酋達就出來毀滅了九個太陽和九個月亮。然後人類生活得以恢復常態。
默茨驗證發現:東山經之首的樕瑤之山,就是美國懷俄明州的大霍恩山脈,“食水”指的是斯威特沃河,記載中的神奇:鱅鱅之魚,顏色像犂牛、聲音像豬叫,指的是海獺。
在驗證《東次三經》時,同樣有重要發現:東次三經這條山系主要分佈在阿拉斯加灣沿岸,所以涉及的記載都提到“水行幾千裡”,而首山屍胡之山被認定爲是阿拉斯加的費爾韋塞山,這裡提及的神奇動物“有獸焉,其狀如麋而魚目,名曰妴胡”,就是這一區域廣泛存在的麋鹿。
通過默茨驗證的這些結果,可以比較充分的認識到,過去幾千年來一向被中國人認爲是神話的《山海經》,不是神話,而是真實的文字記錄。珍藏在中國書庫中的這部文獻提供了充分的證據表明,早在幾千年前中國人便已到達美洲探險。
《山海經》是上古先民認知世界的記錄,其囊括的範圍大大超越了現今的中國本土。在《海內經》和《海內南經》、《海內北經》、《海內西經》、《海內東經》諸篇中,已可以大致看到一個“海內”的輪廓,這個輪廓的東南角已達“會稽”,西北角已達“兇奴”、“東胡”,西南角甚至達到“天毒”(晉郭璞注:天毒即天竺,按指今印度),而東北角則明確記爲“朝鮮”與“倭”。
而中國古人到達東部如此之遠的地方,之所以“質明有信”,並非虛妄,乃是因爲有人雙腳丈量的結果。
還有一個情況值得注意,《大荒東經》記載的許多山名都不像中國的山名,比如:
大荒東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於天。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羝。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蘇門。
東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
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日兇犁士丘。
上述這些中國人聽來很怪的山名,無疑是外域山名的音譯,是對當地土人所稱山名的直譯音錄。這從另一方面,證明古人確確實實到達了《大荒東經》所記載的地方。
默茨博士在美洲的踏勘中,發現過幾處古代石刻。一處位於加拿大的阿爾柏達,一處位於美國北達科他,還有一處在亞利桑那的“四角”。這些石刻文字明顯與古瑪雅象形文字不屬於一個系統,反而與中國商殷之際的甲骨文極爲相似,有些文字簡直與甲骨文相同。
在北美洲發現的這些古代石刻,很可能就是古人“自東極至於西極”測量大地所留下的遺蹟。
《山海經》中有: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
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是一個相當遙遠的距離。
僅以普通行走,兩步爲一公尺計,五億步當有2.5億公尺,已有20萬公里以上了,其行走距離,早已遠遠超出中國本土,如果考慮古人行走時翻山越嶺、涉水渡海,不可能以直線行走,“自東極至於西極”距離的記載是可信的。
從《大荒東經》和《大荒西經》兩篇記錄來看,其敘述風格如出一位親歷者之手。可以推想,古時健行人完成了“自東極至於西極”的壯舉,將大荒之東和大荒之西的所見所聞記了下來,並講述給別人,因此纔有了《大荒東經》和《大荒西經》。
對於那些早在幾千年前就只靠雙腳丈量大地,爲高山險峰、大河急流繪製地圖的剛毅無畏的先輩們,我們只有低頭,頂禮膜拜。
參考資料:
①《《山海經》中的“東山”區位地理考古研究》劉樹人/地球信息科學. 2004(01)
②《深入《山海經》研究,探索美洲文明起源》張敏/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 2007(01)
③《幾近褪色的記錄》亨莉埃特·默茨/海洋出版社/199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