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禁完華爲…下一步禁人才? 從教授到留學生遭波及
圖文/鏡週刊
自華爲被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列入「實體清單」後,美國政府正考慮將 5 家中國設備企業列入黑名單,禁止其獲得美國零件與軟件,這其中包括海康威視和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當很多人開始在想,川普的下一個打擊對象是誰?答案來了。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近日有半導體業內人士透露,在一些敏感技術和項目上,美國近一年來已經大幅延緩了本土企業僱傭中國籍員工的許可審批。
審批等待期從之前的平均數週,延長到了6個月以上,影響了高通和英特爾等知名半導體企業的招聘計劃和內部人員調動。
此前諸多跡象表明,對於處於敏感職位的華裔科技人員,一些在中國有學術兼職的科學家,乃至更廣泛的在 STEM 專業(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求學的留學生,很多人都受到一定的波及。
根據美國出口管理條例(EAR)的相關規定,出口管制手段也適用於某些國內的敏感技術。EAR 在特定章節中詳細規定了敏感技術的定義和種類,其中包括核技術、電信系統和半導體(芯片)等高新科技領域。
即使是在美國本土企業工作的外籍員工,想要接觸這些技術,或者參與使用這些技術的項目,企業也必須向美國商務部提交申請,提供詳細的員工背景,工作性質和技術細節等信息。企業只有在獲批後,才能給外籍員工安排相應的工作。
這一流程被稱爲「視同出口許可證(Deemed Export License)申請」,即獲取敏感技術被視爲是出口至外籍人員的原籍國。
從 2013 年到 2017 年,中國公民獲得了 60% 以上的獲批准「視同出口許可證」,其中最常見和第三常見的許可類型與芯片有關,而第二常見的則是電信技術。
一般來說,從申請到批准只需要幾周的時間,不過也跟涉及敏感技術的數量和種類有關。即便如此,這一過程自 2018 年開始就被延長了數倍,放緩趨勢十分明顯。
業內人士指出,這種放緩跡象蔓延到了各個行業,只要是與EAR清單上的敏感技術有關,就很可能遭遇長時間審覈。雖然企業仍然可以僱傭中國員工,但漫長的等待過程很容易導致人才流失,延緩項目的推進,尤其是在對人才要求格外嚴格的半導體領域。
英特爾和高通等知名公司都受到了波及。一些招聘工作不得不暫時擱淺,很多被相中的有潛力的候選人無法及時進入公司工作。還有一些重要的內部項目也不能如期開始,因爲這些項目需要工程師內部調崗,接觸新的敏感技術,也就意味着需要重新經過審批。
這讓本來就人才稀缺的芯片行業更難找到心儀的人才。半導體調研機構 Linley Group 總裁 Linley Gwennap 表示「多年以來,外籍工程師都是芯片領域的重要人才,很多人都在美國創辦了公司。」
芯片製造商已經對這一趨勢和未來潛在的限制表示了擔憂。今年 1 月,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致函美國商務部,要求後者充分考慮技術限制可能造成的經濟影響,避免制定過於寬泛的政策。
學術圈的清查
除了高科技領域之外,美國科研界最近也不斷有針對華人學者的風波出現。
美國埃默裡大學(Emory University)華裔終身教授李曉江的經歷可能是最新的一例。近日有消息稱,李曉江的實驗室被突然關停,大學官網上有關李教授及其實驗室的相關介紹也消失不見,而且其實驗室所有成員均被要求上交門卡,關閉工作郵箱。
李曉江教授是著名生物學家,主要研究方向是遺傳性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神經系統發育,在Nature 和 Cell 等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上百篇論文。
他在 2005 年成爲埃默裡大學人類遺傳學系終身教授,2008 年開始擔任華中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長江學者講座教授,並在 2015 年製備出了世界首例帕金森病轉基因獼猴模型,是研究帕金森病病理和療法的重要動物模型。
目前埃默裡大學官方並未給出任何解釋。有聲音認爲,這次針對華人教授的打壓行爲,可能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有關。
早在 2018 年,NIH 院長 Francis Collins 就曾表示,要對那些接受 NIH 資助的研究機構和科學家進行調查,查看他們是否同時接受了外國資金支持但沒有披露,或者違反了其他規定。
在後續清查活動中,美國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於今年 4 月開除了三名華人科學家,理由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認爲三人違反了保密原則,存在利益衝突,但並沒有公開任何證據和詳細說明。
當時就有消息人士透露,不止是這三名華人科學家,MD 安德森癌症中心在過去的 18 個月裡,已有 10 名華裔高級研究員或管理人員退休、辭職或被安排行政休假。
不僅如此,美國議員還提議在留學和學術交流上針對中國設置更多障礙。
對於華裔科技人才的種種限制,甚至已經下探到中國留學生羣體。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從去年開始,很多希望回到美國校園的中國留學生變得十分着急,因爲他們的簽證被 「Check 」了。
原來,在 2017 年 12 月美國發表的 「 國家安全戰略 」中,公開表示將限制 STEM 專業(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留學生簽證;而在 2018 年 5 月,共和黨參議員 Chuck Grassley 等向國會提出立法,除一些特殊人羣外,縮減所有「敏感專業」申請赴美進行學術交流的中國學生、學者等人員的簽證。
在去年 6 月,美國正式宣佈縮減攻讀航空學、機器人學與先進製造領域等理工科中國留學生簽證。由於擔心競爭和知識產權被竊取,自 2018 年 6 月 11 日起,參與機器人,航空和先進製造業的中國研究生簽證從最長 5 年減少到 12 個月。
雖然,美國政府並沒有指出「敏感專業」的更多細節,並且只是說「縮減」新的簽證。但是,這已經將許多想要回到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不得不選擇停止學業。
在 2018 年 6 月白宮的一份官方智庫報告中指出,中國學生是(美國)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目前,中國公民約佔赴美留學大學生的三分之一,大約有 25% 的(赴美留學的中國)研究生專攻科學,技術,工程或數學。所以,其敏感專業,就是涉及 「商業管制清單」 中的分類,更多的是高科技新興產業。
根據早前媒體的報道,很多參與赴美簽證的中國留學生,美方並不是直接拒絕,而是通過 Check 覆核的方式,讓其等待,變相拒絕其正常的簽註。
「 Check 」,簡單來說,是學生籤 (F)、學術訪問籤 (J) 和外籍高科技從業者 (H-1B) 的申請人無法順利得到赴美簽證的一種方式,需要再次通過大使館等美國政府級別單位標註,交由 USCIS(美國公民和移民服務處)進行後續的覆核,若符合覆核條件,纔可以順利發放赴美的簽證。
美國移民局已經在其官網宣佈,他們完成了 2020 年度 H-1B 簽證所有中籤者的數據錄入工作。也就是說,現在想赴美的相關學者、留學生,無法短期內到美國,不得不通過 Check 簽證的方式,等待入美。
美國保守派智囊團人員 Michael Pillsbury 曾對紐約時報表示,特朗普已經將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模糊化,將中國的經濟崛起視爲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威脅。
根據南華早報的說法,在美國 363341 名中國學生中,約有 36% 在 STEM 領域學習,這次美方設置的障礙,可能將會給更多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在美尋求工作的中國人帶來危機和恐懼。
幾十年來,中美兩國的學術交流等會議,從未與政治掛鉤。但隨着兩國關係緊張,美方一步步將管制措施從商業、貿易領域,推進到學術界、產業界的高科技人員層面。這讓許多相關學者和中國留學生很憤怒。
實際上,美國科技界也有很多人擔心,當下的環境會導致具有中國族裔背景的科技人才對美國望而卻步,轉去其他國家發揮自己的才能,從而使美國的科研、高科技產業蒙受無形的、甚至可能是重大的損失,因爲當今世界的國力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競爭。
更多鏡週刊報導最新研究發現:腸道表皮胺基酸調控果蠅睡眠AI讓模特兒失業? 髮型師、服裝設計師、造型師跟着遭殃【韓核電技術之死1】幫別國打戰換訂單 「南韓之光」背後黑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