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陸極限施壓 新冷戰漸成型

好事多磨!陸美經歷了多次協商,現在積極朝向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圖爲美國總統川普(右)在今年4月於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接見大陸副總理劉鶴(左)。(美聯社

隨着本月15號美將大陸最後一批價值1600億美元產品增稅的最後期限趨近,北京華盛頓究竟是否會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成爲全球關注的焦點。大多數分析家都對雙方在最後一刻達成協議保持樂觀。但中長期而言,陸美貿易戰代表的可能是新冷戰的開端臺灣則在此過程中逐漸被推向前臺

臺灣 逐漸被推向前臺

愈來愈多的國際觀察家認爲,如果日後回顧歷史,由美國總統川普發動的貿易戰可以視爲是以貿易的形式發動的對大陸「新冷戰」。這場新冷戰和過去人們熟知的冷戰相比,並沒有硝煙也沒有高強度地緣政治對抗和代理人戰爭,取而代之的是把貿易和關稅壁壘作爲武器;以市場爲後盾強制重組全球化生成的產業鏈供應鏈;以科技做爲阻礙對手產業升級手段,最終目的還是要北京簽下吳下之盟,在可見的未來,不會成爲超越、威脅美國的對手。

新冷戰的氛圍在貿易戰深化下逐漸成型原本只存在於川普團隊的對北京強硬派,隨着陸美貿易戰、科技戰、地緣政治競爭而擴張,美國國會兩黨在中國政策上達成了罕見的共識。這可以從國會以極快的速度通過了多個涉及臺灣、香港和新疆法案看出。民主共和兩黨從內政外交吵的不可開交,唯獨在壓制北京上達成高度共識。而最新的民意調查更指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美國人比例從2018年的47%躍升至2019年的60%。只有26%的美國人對中國有好感。白宮團隊、國會乃至一般民意,新冷戰賴以滋生的土壤以極快的速度成型。

行政國會民意 對陸強硬

但爲何雙方既要打打,也會談談呢?原因在於兩邊在貿易戰的過程中都體認到代價太過高昂。大陸出口貿易創下新低,牽動整體經濟。美國則因貿易戰首次體會到了農業州受創,跨國企業和金融投資也很難繞過快速增長的大陸市場和與之緊密相連的全球價值鏈。也就是美國要殺敵1000,絕對會自損800。封殺華爲,也是對美國高科技企業的自殘。因此到目前爲止,美國一直重複極限施壓的手法,希望透過「不平等協議」固定雙方的差距

不過,阻止川普真正實現脫鉤最大的制衡力量,是川普自己。一心想要求得連任的川普,目前幾乎可以確定會在耶誕節之前被民主黨控制的衆議院彈劾,成爲美國史上第三個被彈劾的總統。

多次角力 瞭解彼此底限

如果和北京的貿易戰角力持續,則股市大幅度下跌,失去農業州和跨國企業和華爾街支持將是大概率事件。從過去美國總統尋求連任的經驗來看,川普目前深陷危機。原因無他,他的民意支持度始終在45%上下徘徊。卡特和小布希在連任當年3、4月的民意支持度就是45%,最後都導致了連任失利。川普執意將貿易戰打到底,可能會發現最大的犧牲品就是他的總統職位

從北京的「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的官方表述來看,北京始終採取被動因應但守中有攻的模式,華盛頓則幾乎嘗試了各種可以使北京屈服的手段。

雙方經過一年多的角力已經充分了解了彼此的底線。因此從理性分析,中美第一階段的協議應該會達成。但關鍵在於美國朝野、民意的新冷戰結構已然成型,東西方文明衝突則似隱若現。這場「史詩級貿易戰」終將被歷史證明,擺在雙方前面的:可能是新冷戰,或東西方文明衝突的濫觴,也可能是東西方和解的人類新的歷史開端,儘管後者的可能性日益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