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爸爸"畫1440幅漫畫教女兒學成語
來,跟着“漫畫爸爸”學成語,你知道這些漫畫是什麼成語嗎? 何先生希望,未來女兒看到一個成語,腦海中就可以自己“畫”出一個漫畫來幫助記憶。 圖由何先生提供
頭埋土裡、手拿鋤頭是“埋頭苦幹”;姓豆的人用碗扣下年華兩人是“豆蔻年華”……爲幫助7歲女兒完成背誦1440個成語的學習任務,在成都從事土木工作的何先生憋出“大招”:根據學習進度,每天提前畫好漫畫來幫助女兒聯想記憶。
趣味性強、簡單好記的漫畫大大激發女兒學習興趣,最終女兒所在班級全班學生都用他的方法完成學習任務。目前,何先生又開始嘗試創作漫畫幫助女兒背誦唐詩。
創作初衷
幫女兒完成背成語的學習任務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聯繫上漫畫創作者何先生,他目前和家人在成都工作生活,從事土木行業。畫漫畫是他的一個興趣愛好。
這次的“畫漫畫學成語”系列,不僅讓何先生在女兒貝塔(化名)所在班級成爲名人,也在網上火了一把,他還被網友稱爲成都“漫畫爸爸”。
何先生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這次畫漫畫學成語完全是“無心插柳”。2個月前,他的女兒貝塔所在學校西南交通大學附屬小學佈置了學習任務,“娃娃班上接到一堂公開課的任務,要求海量閱讀,其中考覈指標就是學習背誦1440個成語,要求短時間內全部記下。”
何先生給女兒畫的漫畫
時間短任務重。“我看娃娃背得很痛苦,就想辦法幫她一下。”何先生想到自己愛好的插畫,黑鋼筆、打印紙成爲他的創作工具。
何先生下筆的第一個成語是赤縣神州,出自《史記》:“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赤縣神州是中國的別稱。剛開始,他就畫了一箇中國地圖,圖上插了一個紅旗。
“女兒覺得很好玩,一下就記住了。”何先生回憶,妻子也對“畫漫畫學成語”很贊成,“娃娃也很期待,覺得很好玩,學習效率也上去了。”
效果不錯
女兒越背越快一個班都跟着這樣學
貝塔的背誦速度越來越快,引起老師的好奇。“老師知道這個方法後覺得不錯,就讓我每天畫了在班級羣裡發出來,全班學生一起學。”何先生說。
爲此,他每天都會像備課一樣,提前創作好漫畫。“畫成語會根據班上學習進度來,每天可能會畫兩三個小時。”期間,他在外地出差,也會帶上筆和紙,繼續創作。
談起班級學生的背誦效果,何先生說,按此前的進度,“學生上課背誦後,放學回家還需再背1個多小時。有了漫畫後,有些學生中午就背好了。”
這1440幅漫畫是何先生和女兒貝塔的共同創作成果
事實上,這1440幅漫畫是何先生和女兒貝塔的共同創作成果。看畫越來越多,女兒也會給他提意見,怎樣更清晰易懂,更符合小孩子的視角,“像成語班門弄斧,我原來畫的就是一個門,上面寫了一個班字,意思是魯班的家。但娃娃說,她不曉得這個故事,無法理解,我就改了漫畫,畫成一個人正在搬門。娃娃一下就記住了。”
整個班級裡最受好評的成語是埋頭苦幹,“他們對這個成語印象最深,我畫的是一個人把腦袋埋在地上,然後拿鋤頭苦幹,娃娃們覺得很搞笑。”
簡單、搞笑、貼近娃娃生活、從娃娃的角度考慮問題——這也成爲何先生創作的宗旨。最終,1440個成語在2個月內全部拿下,按照進程算平均一天要背誦約40個成語,成績斐然。
1440個成語漫畫畫好後,何先生目前正在創作唐詩漫畫。相較於成語,唐詩的意蘊更深,“目前還在試驗階段,漫畫會不會誤導孩子,我還在猶豫。”他透露。
迴應質疑
先背下再點撥理解
比生搬硬套效果好
何先生的漫畫發出後,在網上引發熱議。很多網友爲他的教育方式點贊,也有部分網友認爲,這樣畫圖記成語的方式,可能會引起娃娃的誤解。
“事實上,學會的成語娃娃經常都會使用,運用得很準確。”何先生解釋,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方式,是有自己的教育觀念在其中的。“在古代教學中,理論基礎講究音、形、意、韻四個層次,其中音的層次最淺,韻的層次最高。古代人對待詩歌都是先背下,再對着字看,慢慢理解其中韻味,最後再寫詩。而現代人學東西是先理解意思,再背下。”何先生覺得,很多成語要花大量時間精力去理解,他更贊成“先背下,再慢慢理解。”
“我外公是學畫的,80歲時依然記得小時背下的《左傳》《春秋》,當時背的時候可能並不理解,但長大後在某一天遇到相似場景,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了,有茅塞頓開的感覺。”何先生解釋。
對於部分家長和網友的質疑,何先生覺得,“可能現在背下效果更好,至於誤解不誤解,只要先背下,稍加點撥說明就好理解了,也很容易和現實結合起來,這個比生搬硬套效果要好。”
班主任說
沒強迫要求背完成語
漫畫簡單明瞭幫助記憶
爲何要在短期內讓小學二年級學生記住大量成語?
成都商報記者聯繫上貝塔所在學校西南交通大學附屬小學2年級班主任周平昭。周老師透露,確實有這樣的背誦要求,但沒強迫要求一定要背完1440個成語,只是應公開課要求越多越好。要求學生背成語,“是希望加強學生成語積累,對寫作也有幫助。”
春節時,周老師接到一個公開課任務,“公開課希望有亮點和高潮,我就想到我們的優勢跟特色,上學期積累了1000個成語。”周老師說,因此確定公開課最後環節爲10分鐘成語接龍:由現場老師提出成語,學生們接龍。“確定要成語接龍後,就要求成語積累越多越好。”爲此,在公開課開始前2個月,周老師召開了一次家長會,提出1440個成語,“但沒要求一定要記完,盡力而爲。”
對於何先生提供的漫畫,周老師覺得“功不可沒”,簡單明瞭幫助記憶。周老師透露,公開課最後的成語接龍非常成功,甚至有外省老師希望拷貝漫畫去學習成語。
專家們說
若曲解成語則不妥
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興趣
對於何先生創作漫畫幫助孩子記成語,《咬文嚼字》創始人、名譽主席郝銘鑑認爲可行,“通過漫畫把成語形象化,在解釋班門弄斧時,如果畫在魯班的門前弄斧頭,那是接得上的。”但郝銘鑑並不贊成曲解、諧音的漫畫記憶方式,“像班門弄斧,要是記住一個人在搬動門,學生也是記住錯誤的涵義,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學習方法,我覺得不能走這條路。成語學習有不同的形成過程,總要把典源搞清楚。”
“2個月內要求記住1440個成語的教育方式,這是填鴨式的教育方法,本身不符合語文學習的規律,我們不能貪多。”郝銘鑑認爲,學習成語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自己掌握學習方法。選擇其中特別有趣的先跟學生說,日積月累自然學得很快。
教育學家紀大海認爲家長的畫漫畫行爲可以理解,“家長可能是需求驅使來培養孩子的背記功夫,結果可能反而不好。這和成語原來的意義和文化含義背道而馳了,這種歧義做多了讓學生對成語本身容易產生誤解。”
對於老師要求短期內背誦大量成語,紀大海覺得,“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應根據學生對成語的認知水平來進行。”
來源: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