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版“香積寺之戰”,老兵精銳軍團級對決,穆提那戰役有多慘烈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羅汝才
字數:5646,閱讀時間:約15分鐘
隨着政治局勢越來越不利,公元前44年夏,馬克·安東尼命令馬其頓的4個軍團移師南意大利布倫迪西以控制局勢。他們分別是:
▲凱撒的虎狼之師
安東尼在當年的執政官任期即將到頭,他要求山南高盧總督德西穆斯·布魯圖將行省移交給他,前者卸任後即可繼續控制一個行省。布魯圖拒絕了此要求,與此同時,感覺到危險的屋大維前往阿雷佐開始召集養父凱撒的舊部,凱撒的舊部當時被安置於意大利和高盧各地,屋大維一呼百應迅速組建了一支軍隊。重建了第七與第八兩個凱撒軍團。
安東尼認爲意大利的局勢仍然在他的控制當中,此外,凱撒黨人在西班牙有7個軍團,由雷必達與波里奧掌握,在高盧有4個軍團歸普蘭庫斯指揮,安東尼有理由相信他們會加入自己,一旦佔據山南高盧便可與他們聲氣相通。
另一方面,屋大維權衡之下決定繼續與元老院合作,年輕的凱撒確實頗具政治智慧。安東尼在布倫迪西的部隊被策反,第四軍團與瑪爾斯軍團背叛安東尼並投奔了屋大維。
安東尼無法阻止這次變節,他只能派遣副手德西狄烏斯和文提狄烏斯去坎帕尼亞與皮契努姆徵募部隊。安東尼決定向山南高盧進軍並擊敗布魯圖,經過一輪徵募後,安東尼重建了第五雲雀軍團,同時也獲得了大批新兵作爲補充。
安東尼認爲與屋大維在阿雷佐集結的凱撒老兵軍團對抗是危險的,11月底,他離開羅馬,率領部隊迅速挺進北方,而主力部隊已經沿着亞得里亞海到達了裡米尼,他在那裡與之會師。
安東尼再次命令布魯圖放棄行省,但布魯圖再次拒絕服從,他大爲震怒,準備率兵入侵山南行省。他現在實力雄厚,手頭有3個軍團的兵力以及龐大的輔助部隊和新兵,還有大幾千名騎兵,其中包括凱撒爲征討帕提亞而準備的摩爾輕騎兵。
相比之下,布魯圖擁有3個軍團以及一批他訓練出來的角鬥士,其中兩個軍團是忠誠的老兵軍團,另一個是新募且缺乏經驗的新兵軍團。
到12月安東尼迅速佔領了波河以南的主要城市,但他沒能阻止布魯圖進入穆提那並設守,於是他在穆提那周圍修築了一系列壕溝與牆壘準備長期圍困後者。穆提那坐落在廣闊的平原上,其東、南、西三面環水,有利於據守。
安東尼的圍困似乎並不嚴密,卡西烏斯·狄奧甚至報告了布魯圖的覓食隊伍與安東尼的覓食隊伍衝突的事件。看來安東尼不打算逼的太緊,想要靜靜等待局勢變化和城內糧食耗盡。
時間來到前43年,這年的執政官是奧盧斯·希爾提烏斯和維比烏斯·潘薩,都是凱撒的友人,儘管他們不喜歡安東尼。1月,西塞羅繼續在元老院發表抗議安東尼的演說和觀點,鼓吹與安東尼開戰。
然而元老院的態度相當冷淡,大多數人並不贊成西塞羅激進的措施。他們首先向安東尼遣使,要求他解除圍攻,並接受傳喚。安東尼自然拒絕了傳喚,2月3日,元老院收到了安東尼的回覆,他提出了一個妥協方案:
西塞羅強烈抵制這項協議,他援引凱撒在高盧擔任總督的先例——凱撒後來積累了更爲雄厚的實力並進軍意大利,戰勝了貴人派和偉大的龐培。元老院現在拋棄幻想準備開戰,安東尼被宣佈爲國家公敵,一切跟隨公敵的士兵也將被視作從逆。同時,元老院也向西部總督們下發公文,要求他們討伐安東尼,不出所料的是凱撒黨將領們都對此無動於衷。
元老院發佈緊急徵兵的號令,大概在此時,屋大維被授予了資深裁判官的職位,可以合法的統率軍隊,執政官希爾提烏斯加入了屋大維的軍隊,後者將第四軍團與瑪爾斯軍團交給執政官指揮,而屋大維自己則指揮第七、八兩個軍團,他們先行前往穆提那解圍。另一位執政官潘薩留在意大利中部負責徵兵。
凱撒軍團之間的內戰即將打響。
共和國軍隊目前擁有實力計有希爾提烏斯與屋大維的4個軍團,由一些騎兵和輕步兵支援,以及一小隊數目不明的大象。他們還各自組建了一支親衛大隊(cohors praetoria,即後來帝國禁衛軍的前身),具體數目不詳。
潘薩還將徵集另外4個新兵軍團,在穆提那還有布魯圖的3個軍團,因此,從表面上看,元老院的軍隊規模龐大,然而就整體素質而言這無法與安東尼麾下的精兵相提並論。
安東尼手頭擁有多於3個軍團的兵力,他從軍團中遴選出1000名最有經驗的精銳充任親衛大隊,他擁有大量輔助部隊與騎兵,屋大維麾下的一支高盧騎兵還叛逃到了這邊來,按照雷必達的說法,即使從穆提那撤離後,安東尼還擁有不少於5000名騎兵。
此外,安東尼的部將文提狄烏斯在皮契努姆募集了3個軍團。一開始他試圖威脅元老院的側翼,現在他決定前往穆提那與安東尼會師。
▲意大利各大道路示意圖
希爾提烏斯生了一場大病,非常虛弱,然而他強起前往解救穆提那,執政官和屋大維沿着弗拉米尼亞大道前往裡米尼,並接着再走埃米利亞大道來到克拉特納,該鎮位於博洛尼亞(Bononia)東南方向,他們很快驅逐了安東尼的前哨守軍,並擊潰了安東尼部隊的反撲。此時是2月底,安東尼面臨兩面夾擊。
3月初,希爾提烏斯與屋大維向穆提那進發,將博洛尼亞從安東尼手中奪走,隨即進一步逼近穆提那,安東尼對外線警戒嚴密,他的騎兵也佔據數量優勢,雙方發生了一連串的騎兵衝突,但是由於地形崎嶇,溪流分割戰場,這抵消了其人數優勢。
希爾提烏斯和屋大維沒有發起強攻,決定等待潘薩前來會師。19日潘薩在羅馬主持了元老院會議,翌日他便離開羅馬,率領4個軍團的新兵北上,他取道卡西亞大道,再接着轉道埃米利亞大道前往加入希爾提烏斯和屋大維。
安東尼不能放任兩軍會師,他想要主動出擊掌握戰役主動權。4月中旬,在留下少量部隊繼續圍困穆提那後,他分兵又佯攻希爾提烏斯和屋大維的陣地,試圖將這二人釘在原地,趁着夜幕繞過其陣地,來到埃米利亞大道上距離穆提那約11公里處所謂的“高盧廣場”(Forum Gallorum)設伏等待潘薩的軍團。希爾提烏斯察覺了安東尼的動作,13日夜間,他派遣瑪爾斯軍團以及他和屋大維的親衛大隊繞道東側與潘薩匯合,這個決定風險很大。不過好在雙方仍舊會師,統帥該部的將領是德西穆斯·卡弗勒努斯與蘇爾皮西烏斯·加爾巴。
高盧廣場地形不平且沼澤地較多,安東尼無法正常部署騎兵並展開隊形。他將親衛大隊和尤尼烏斯·西拉努斯(雷必達派來增援的將領)的親衛大隊部署在道路上,此處地勢被擡升起來,高過兩側低窪的土地;此外,第二軍團與第三十五軍團分別埋伏在廣場左右兩側,隱藏在沼澤地的蘆葦叢當中。安東尼指揮輕步兵和騎兵沿着大道繼續前進,試圖吸引潘薩主動進攻,將他引進伏擊圈。
14日早晨戰鬥突然打響,卡弗勒努斯發現了安東尼的伏兵,隨後部隊不受控制地向安東尼的陣地發動攻勢。考慮到當地地形,實際上戰場被分割爲左側、右側、大道三個區域,由於大道的地勢被擡升,所以各個戰場的戰局互相不可見。
安東尼可能效法凱撒的習慣部署三線陣,這意味着他的正面有10個大隊,可能約近1.5公里寬(這並沒有考慮騎兵)。相比之下,潘薩和卡弗勒努斯指揮的共和國軍隊以瑪爾斯軍團構成第一線,以屋大維等人的親衛大隊部署在大道上正對安東尼的親衛。
阿庇安說潘薩還有5個新兵大隊(約2400人)位於後方,前文提到的軍官加爾巴則說是兩個軍團,這裡應該相信加爾巴。共和國軍方面的部署非常單薄,瑪爾斯軍團排成了一條單線陣,10個大隊一字排開,大道右側是8個大隊,由卡弗勒努斯指揮,左側是2個大隊,左側連同大道上的親衛大隊一起由潘薩指揮,也就是說共和國軍正面有12個大隊,但是考慮到實際人數的不明以及騎兵問題,兩軍的正面寬度相去不會多遠。
由於無法控制憤怒的部隊,戰鬥迅速打響,雙方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阿庇安描述這些凱撒老兵們靜默地發動進攻,並以同樣堅強的意志互相近身廝殺纏鬥,戰況極爲激烈殘酷:
“在怒火與私利的驅使下,士兵們奮不顧身地撲向對手,堅信他們不只是爲將軍,更是爲自己而戰。身爲經驗豐富的老兵,他們不會大聲吼叫,因爲呼喊聲是嚇不倒這些對手的。無論戰況如何,他們都不會在交手時發出任何毫無意義的聲音。沼澤與溝渠讓雙方都無法發起衝鋒或者調兵攻擊對方的側翼。
同時,無論哪一方的士兵都不能迅速地擊退另一方。於是,他們只得糾纏在一起,彷彿在用劍刃摔跤一樣。這些士兵的每一次攻擊都很精準。但受擊者不會痛苦地哀號,只會硬着頭皮承受下來,直至死亡,最多隻不過是重重地喘息而已。倘若有人倒下,他的同袍會立刻將其擡走,另一位戰士會過來填補空缺。
這些百戰精銳不需要他人的鼓勵。他們的經驗令其足以成爲自己的督戰官。疲憊之時,他們會暫且後撤。等到體力恢復,他們又再次開始纏鬥。看到這樣嚴明的軍紀和安靜的戰場,新兵們驚歎不已。”
卡弗勒努斯的8個大隊漸漸逼退安東尼的第三十五軍團,儘管加爾巴說第一次攻勢就逐退了對方,但這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一種誇張的吹噓。安東尼的軍團並沒有遭受慘重損失,只是一點點地讓出陣地,在左側和大道上經過長時間的激烈搏戰,瑪爾斯軍團的2個大隊被第二軍團擊潰。
安東尼親自指揮大道上的親衛兵攻擊共和國軍一方的親衛大隊,並在騎兵的幫助下成功佔據上風,完全殲滅了希爾提烏斯與屋大維的親衛。戰鬥的天平似乎倒向了安東尼。
右側的8個大隊向前追擊了500步的距離,但現在安東尼的摩爾騎兵迅速衝過來並投擲標槍,他們行動輕捷,來去無蹤,試圖包圍瑪爾斯軍團的老兵們。卡弗勒努斯被擊中,不久一命嗚呼。
軍團步兵不情願地整隊向後退卻,同時仍舊反覆擊退摩爾騎兵的攻勢,加爾巴現在接過了指揮權,他親率輕步兵前去驅逐摩爾騎兵,以使軍團大隊安然後撤。
潘薩在左側的交戰中被擊中了頭部,身受重傷,他被轉移到博洛尼亞,不久後身亡。身處後方的2個新兵軍團在目睹了前線老兵的潰敗以後居然迅速四散奔逃,陷入了瓦解的狀態,幸好潘薩的另外兩個軍團還在後方構築營壘,這將爲敗兵提供庇護所。
但是,安東尼的追擊仍舊斬獲頗豐,重創了敵軍,緊逼其營地,不過他沒能拿下營地的工事。安東尼發現自己的部下飢疲交加,無法進一步奪取其營地。而瑪爾斯軍團的8個大隊還留在外面,他們造成了潛在威脅,安東尼遂傳令班師。
現代軍事史學者戈茲沃西認爲安東尼放過了勝機,他提出如果凱撒指揮可能不會撤兵離去,而是就地紮營設立工事,並持續對潘薩的軍團施加壓力,就像凱撒在伊萊爾達之戰中類似的做法,如此則潘薩的部隊很可能會投降。
我認爲這種說法有待商榷,因爲凱撒在伊萊爾達的情境與此不同,希爾提烏斯和屋大維的部隊無法被忽視,如果他們解圍穆提那,則安東尼的整體戰役目標宣告失敗,如果他們選擇切斷安東尼的補給線,情況一樣會急速惡化。或許,安東尼的問題僅僅是過於自信,低估了執政官們的能力。
潘薩遣使報知希爾提烏斯戰況與困境,經過再三權衡,後者決意不去解圍穆提那、並放任後方之敵於不顧,親率20個老兵大隊(即第四軍團與第七軍團)沿着埃米利亞大道東下,此時他距離高盧廣場約10公里。
希爾提烏斯的決斷着實高明,他成功在傍晚遭遇了班師歸來的安東尼軍隊,他們的秩序混亂,精疲力盡,無法抵禦共和國軍團密集陣型的衝鋒。他們倉促組成的戰線被迅速突破,遭受了重創,兩個軍團皆被完全擊潰,鷹旗被俘獲,還丟了其餘60面軍旗。
安東尼的部隊四散奔竄瓦解,不過騎兵並未遭受損失,他在騎兵的幫助下於夜間收攏了部分潰兵,將殘部帶回了穆提那營地。就這樣,安東尼在白天取得了一次大勝,在晚上卻遭遇慘敗。
安東尼仍然控制着封鎖線,他還保有一定的實力,第五雲雀軍團仍然完整,他的騎兵也幾乎沒受多少損失,他還可以期待文提狄烏斯的三個軍團趕來合兵。而考慮到布魯圖的糧草即將告竭,希爾提烏斯決定強攻安東尼的防線。時間是4月21日。共和國軍集中在一處進攻,而安東尼其餘地方的守軍距離過遠,無法趕上防禦戰。
戰鬥血腥而激烈,並且單純是緩慢的持久戰,再次的,雙方沒有什麼戰術上的巧妙可言,可能是因爲雙方都投入的是老兵,潘薩的新兵似乎沒有出現在進攻當中。屋大維對上了約20個敵軍大隊,並逐步取得上風,而希爾提烏斯也督兵猛攻,與第五雲雀軍團激戰,共和國軍團最終突破了一個口子,殺進了安東尼的營地,戰況很快變成了一次混戰。
由於第五軍團的優秀素質,他們的抵抗仍舊強烈,希爾提烏斯試圖直搗安東尼的軍帳,然而這位執政官未能如願便被殺死在軍帳附近。屋大維在此出現並挽救了戰局,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微妙的時間節點。安東尼再次被擊敗,但還沒有陷入全面的潰敗。
他決意撤圍退走,以凱撒般的迅速拔營沿着埃米利亞大道往西北行軍,騎兵仍舊相對完好,第五軍團也未受多少損失,看起來儘管安東尼無法和凱撒相提並論,但他的將才也堪稱卓越。他後來討伐帕提亞帝國的弗拉斯帕戰役在撤退戰中也打的相當漂亮。
就戰役勝負而言這無疑是元老院的一次勝利——強大的將軍安東尼被共和國軍擊敗逃亡山北高盧、凱撒黨人自相殘殺、穆提那被解圍,這是他們所樂見的,他們現在正在慶祝勝利,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場戰役的最大贏家是年輕的凱撒,兩位執政官同時喪命,這堪稱離奇,諸多文獻也給予了暗示。元老院的勝利即將成爲一場政治上的失敗,屋大維正在崛起,他們高興不了多久了。
參考文獻
古代文獻:
阿庇安《羅馬史》
卡西烏斯·狄奧《羅馬史》
西塞羅《書信集》
現代著作:
阿德里安·戈茲沃西《奧古斯都:從革命者到皇帝》
理查德·奧爾斯頓《羅馬帝國的誕生》
羅納德·塞姆《羅馬革命》
尼克·菲爾德斯《穆提那之戰 43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