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核裁軍「美俄優先」原則不能動搖

郭曉兵稱,《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是美俄核裁軍碩果僅存的最後一個重要條約。它主要有三方面內容,一是限定了美俄兩國部署的核彈頭及核武器運載工具的數量,二是規定了現場覈查的措施,三是規定了關於戰略核武器數據交換的內容。

郭曉兵表示,2010年俄美簽署《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時,雙方領導人美國總統歐巴馬、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都給予很高評價。現在條約「休克」,「世界及歐洲安全的基石」也被動搖,這種趨勢如果延續下去,各個國家會越來越傾向於依靠「拳頭」來確保安全。

英國宣稱在向烏克蘭提供主戰坦克同時,還要提供貧鈾彈,用以突破俄羅斯坦克的裝甲。俄羅斯回過頭來就宣佈在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核武器。白俄羅斯則稱,也可能部署戰略核武器。由常規衝突而引發核升級、核衝突的風險在切實增加。

郭曉兵強調,《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休克」不僅涉及核裁軍的問題,更令人擔憂的是反映出對於國際核秩序普遍共識正受到侵蝕。其影響涉及防擴散、核安全、和平利用核能等各個方面。

例如,出口管制曾是各國防止核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重要合作領域,但如今出口管制也在異化爲地緣政治博弈的工具。在美國主導剛結束的第二屆「民主峰會」,拜登政府推出「出口管制與人權倡議行爲規範」,顯然是要用意識形態重塑全球科技生態,應對核武器對人類安全的共同威脅,早已被拋到九霄雲外。

郭曉兵指出,當年導致美俄核裁軍進程取得成果的國際核格局,尚未發生質的變化,防止核軍備競賽、防止核戰爭、防止核擴散仍然符合主要大國的共同利益,「兩超優先」等國際共識,仍然具有現實意義。美俄雙方克服分歧,儘早恢復履行《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規定的義務,是國際社會共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