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新視界:胡勇》疫情之初 陸媒失責
在「國士」鍾南山親口證實武漢疫情大爆發後,大陸14億人民度過了一個風聲鶴唳的春節。面對這一自SARS以來最嚴重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大陸媒體連日來開足馬力,爲公衆全方位普及防疫知識、不間斷報導疫情進展、不遺餘力弘揚「衆志成城抗疫情」的主旋律。與此同時,疫情之所以一發不可收拾,作爲社會瞭望者的媒體也負有失察之責。
不間斷報導疫情進展
公衆號「傳媒內參」發表〈抗擊疫情之戰,主流媒體六大價值凸顯〉一文,系統梳理了大陸主流媒體在防疫抗疫信息戰中的諸多亮點。作者首先注意到,疫情爆發後,大陸多家主流媒體大幅增加了疫情報導的版面安排,基本都安排在頭條位置。《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中央級主流媒體的微信號更是成爲轉發量最大的「大號」,權威信息、深度報導接連被髮布傳播。
此外,文章不無驕傲地指出,「專家對於疫情的最新分析、當地官員對細節信息的公開,被包括紙媒、電視媒體、新媒體等多渠道、多層級、多背景的媒體大量轉發,這些權威信息佔據了一次又一次輿論的潮頭,而這些權威信息的一手發佈者無一不是國家主流媒體」。
然而,令一些人感到失望甚至憤怒的是,這些所謂亮點其實是疫情爆發後的亡羊補牢。疫情發生之初,當局固然遮遮掩掩,避重就輕,但媒體也沒有窮追不捨,刨根問底,相反還爲當局粉飾太平,麻痹民衆。有好事者翻出《湖北日報》、《長江日報》等當地主流紙媒和《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一段時間以來的頭版,發現在習近平發出抗擊疫情最高指示前,沒有任何一家報紙將疫情報導放在頭版顯要位置,更談不上向民衆發出預警。
南京大學傳媒學者杜駿飛對各大媒體最初的無所作爲簡直怒不可遏。他憤然寫下這段在社交網路上一度刷屏的評論,「什麼全媒體、融媒體、智媒體,不能報導真正的新聞,就都是假媒體。什麼中央廚房、數字矩陣,不能爲公衆提供切近的服務,就都是僞創新」。
隨着輿論將矛頭直指湖北和武漢當局,媒體人曹林的舊作〈輿論監督凋零的惡果〉重新浮出水面。作者認爲讓公衆知道的真相越多,人心就越有安全感,這就是輿論監督的最大意義。報紙乾淨了,社會就髒了。反之,報紙上髒,社會反而讓人放心。如果長期缺乏輿論監督,公衆的焦慮無法釋放,輿情就容易爆炸,而官員輿論迴應能力的退化,也只會讓塔西佗陷阱進一步加深。武漢的疫情與輿情再一次證實了惡果的存在。
即使在媒體全面介入後,有些報導也堪稱敗筆。公衆號「三聲」推出的〈抗疫時期的中國輿論場〉就點名《湖北日報》的一篇〈有召必回!宜昌市醫務人員徒步七十里返院戰鬥〉遭到廣泛批評。微博大V「闌夕」如此評論道:「召回醫務人員但不給安排車輛,讓人徒步35公里走到醫院,還挺得意於這種宣傳,這就是湖北的文宣作風」。
最後,一些市場化媒體在這次疫情報導中成功樹立了口碑。有人撰文指出在深入一線調查報導的17家市場化媒體中,《三聯生活週刊》發而原創報導(包括徵稿)共16篇,全部都是10萬+。其中多篇報導以還原度高見長,細節豐富,內容具體,讓讀者如臨其境,瞭解疫情一線具體、鮮活的情況。此外,《財新》、《新京報》、《第一財經》和《中國經營報》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他們總算爲陸媒掙回了些許顏面。(作者爲大陸自由作家、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