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嘴二層”是什麼?

摘要:走在這段路上,人們姿勢一致:擡頭,仰望。

在小紅書上搜索“陸家嘴三件套”,可以搜出超過1萬條筆記,內容五花八門,其中討論度最高的是拍照打卡攻略。

以三幢摩天高樓爲背景,展示自己的靚麗身姿,成了年輕人的一樁樂事。

“三件套”打卡熱其實算不上新聞。長期以來,陸家嘴就是海內外遊客遊覽上海的必到之處,而綿延數百米的陸家嘴二層步行連廊是縱覽這片摩登景緻的最佳選擇。

從二層連廊看“上海儂好”。

20年還看不夠

從陸家嘴環路的起點乘坐扶梯上到連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環球金融中心,也就是“三件套”中的“開瓶器”。一路往濱江方向走,會依次經過“注射器”金茂大廈、“打蛋器”上海中心,隨後抵達國金中心。

走在這段路上,人們的姿勢出奇地一致:擡頭,仰望。這座城市天際線的波峰就在眼前。

三件套。

這是人們最熟悉的陸家嘴,一座金融城,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經過30多年發展,陸家嘴金融城已成爲我國市場主體集聚、專業人才匯聚、功能配套完備的世界級中央商務區和全球最佳投資目的地。

在這樣“高大上”的地方,居然有人在跑步,還穿着襯衫、皮鞋。我忍不住上前搭話。

跑步者名叫布蘭登,來自中國臺灣,做瓷磚生意,已在陸家嘴住了20年。“我每天要跑5000米,平時大多沿着濱江步道跑,偶爾在連廊上往返跑,調劑一下。清晨這裡特別安靜,晚上燈光亮起又特別好看。”布蘭登說。

今年65歲的他,主要生活區域就在陸家嘴。遇到他的這個下午,他剛在旁邊商場吃好飯,不忘見縫插針地跑一跑,因此沒有換上運動裝備。

隨時開跑的布蘭登。

見我來Citywalk,布蘭登打開了話匣子。他指着環球金融中心介紹,“這是2008年建成開放的,當時裡面的酒店剛開業,我就咬咬牙帶着夫人訂了外交官套房,過結婚紀念日。”

轉了個方向,他又說,“看到這幢樓了吧,以前是高爾夫球場。”

“這裡倒是沒變,我剛來的時候就是一片綠地,鬱鬱蔥蔥。”他說的是陸家嘴中心綠地。

看了20年,陸家嘴的風景布蘭登還沒看夠。

不再“看得到、走不到”

聯通各個大樓的二層連廊是遊客聚集之地,卻不是一開始就有的。

最早的陸家嘴環形景觀天橋,AKA明珠環,上海世博會前就完工了,連接了東方明珠、正大廣場、國金中心和陸家嘴地鐵公交樞紐。

後來,環與新增的連廊接上,構成了小陸家嘴地區的空中步行系統。沿線的主要景點、商務樓宇、商場全面聯通,人們便不用在地面穿過車流、繞路前往目的地,也不再有“看得到、走不到”之嘆。

人們在二層連廊處休憩。

天橋、連廊,最初只是爲了滿足連接剛需的基礎設施,而在陸家嘴,其本身也成了景觀的一部分。就像一位建築師說的,“通過天橋和連廊,樓與樓之間相連,慢慢形成一個體系,景觀、人行和規劃相結合,激活了消極空間,妙手回春。”

如今,人們享受着“陸家嘴二層”開闊的視野,期待着在城市上空的短暫停留、休憩和可能發生在此的種種故事。

有人停留,就有各種需求。一路走,我也在觀察各種細節。

使用無障礙電梯的人。

比如方便推輪椅或嬰兒車的人使用的無障礙電梯,每個節點處都有。電梯處貼了溫馨提示,正常運行時間爲8:00-23:00,旁邊還有個一體設備,上面是共享充電寶,下面是滅火器。

充電寶。

又如自動扶梯。環形景觀天橋的各個入口人流量特別大,自動扶梯增加了不間斷的語音提示:上下扶梯請站穩扶好,小朋友請站在中間黃色腳印區域,請攙扶好老人。

連廊導視圖上,標註了地鐵、公交、洗手間、母嬰室、無障礙扶梯、自動扶梯的位置。各個拐角處有路牌和地貼。可短暫休憩的公共座椅,設置在地鐵交通樞紐上方區域。分類垃圾箱,幾乎每隔50米設置一個。遮雨頂蓋,部分區域有。

導視牌。

人人共享的藝術領地

英語、法語、意大利語、韓語,東北話、四川話、粵語,在陸家嘴二層步行連廊,你能聽到各種語言和方言。

Mico和Julia是來自意大利羅馬的小情侶。他們正在中國旅行,已經去了北京、西安、桂林,上海是最後一站。第一次來上海,兩人計劃待4天,相遇時,他們剛從上海之巔觀光廳下來。

小曾和小楊大學畢業後都在上海工作,這次小曾的父母從老家過來,他們特地請了半天假,帶老人在陸家嘴遊玩。

熙熙攘攘。

別以爲只有外地、外國遊客會來,上海人實際上也不少,以中老年爲主。城市日新月異,他們也願意走出家門來看看。令我有些意外的是,在和東方明珠合影之後,一對上海老夫婦往浦東美術館的方向走了去。

浦東美術館2021年開館,處在陸家嘴濱江核心區C位。有媒體報道,在浦東美術館奠基前,區域內每幢商務樓平均稅收超過2.5億元。這塊地是許多開發商爭搶的“香餑餑”,但這座城市選擇造一方人人共享的藝術領地。

浦東美術館鏡廳。

有人說它的外觀“不出挑”,這卻也是建築師有意爲之。談及浦美的建築設計,操刀者普利茲克獎得主讓·努維爾說過:小陸家嘴不缺少標誌性建築物。我和我的團隊認爲浦東美術館應該從屬於它所處的小陸家嘴、從屬於黃浦江,而不是參與到上海城市天際線的競爭中去。

美是多元的,公共美術館也不應是“高高在上”的殿堂級建築。

不需要爬上高高的臺階就能到達美術館。

總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的浦美,格外“平易近人”。不論是從濱江方向過來,還是從環形天橋方向過來,人們都可以輕鬆步入美術館大廳,不需要爬臺階。美術館二層還設有一條步行天橋,連通濱江的觀景平臺。

夕陽西下,風景正好,美術館內外,遊客們都把鏡頭對準了對岸的外灘。

此時想到作家陳丹燕曾寫道:

在浦東美術館鏡廳,外灘如一幅大畫那樣展現在所有參觀者面前。

有時我黃昏時分去,看得到落日從外灘背面莊嚴地燃燒着落下,江水熔金,從楊浦濱江那邊開來的黑船緩緩犁開耀金的江水,好像燦爛的歡笑。

走出美術館,外灘就在眼前。

有時我初冬時分去,南北交匯的冷暖氣流在江上交匯成灰白色的霧,外灘的大樓就在霧裡隱現,好像往事縈繞時的老人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