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電動汽車遭歐美圍剿 繞道耕耘「非洲」市場
盧安達首都基加利,行駛在馬路上的中國造電動公車。(新華社)
據觀察者網引述港媒《南華早報》5日報導,歐美對中國製電動車加徵關稅,但難阻中國車企加速出海,深耕東盟市場、搶佔南美市場之餘,非洲這一新興市場,正成爲衆多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新的熱望所在。
包括比亞迪、吉利汽車、東風汽車、長城汽車和上汽集團等中國電動車領先品牌,爭先恐後進入摩洛哥、南非、盧安達等非洲國家搶先佈局。與此同時,在肯亞首都奈洛比等地,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組裝裝配線也在加速引入。
報導稱,儘管面臨當地基礎設施欠缺和能源不穩定等挑戰,但隨着非洲多國政府公佈支持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促進電動汽車產銷量增長和本土化研發生產,日益受到非洲市場青睞的中國電動汽車將在幫助非洲推動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促進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當地時間7月4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一份長達208頁的文件,決定自5日起,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最長4個月的臨時反補貼稅。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3家被抽樣調查的中國車企將分別被徵收17.4%、19.9%和37.6%的臨時反補貼稅,其他合作但未被抽樣的中國車企將被徵收20.8%的加權平均關稅,未合作的車企稅率爲37.6%。這一措施若得到歐盟成員國投票通過,還將進而轉爲長達5年的正式徵稅。
早些時候,美國亦以「國家安全」之名,行保護主義之實,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從25%增至100%。
面對美歐聯手圍堵,中國電動汽車品牌哪吒副總裁周江對《南華早報》指出,美歐對中國電動汽車和電車電池提高關稅是明晃晃的「保護主義政策」。
駁斥所謂「過度補貼」的無端指責,他強調,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優質產品、良好服務和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是經過十多年發展形成的,不能簡單歸因於政府補貼。而且在全球範圍內,許多國家的政府都會向汽車廠商提供補貼。
儘管對於政策持續時間過長,可能會對消費者的產品體驗和廠商的技術開發產生負面影響有所擔憂,但周江仍相信,這些政策或障礙是暫時的、短期的。
他還指出,關稅反而會促使中國企業尋找替代市場,開拓其他海外市場。非洲、東南亞、和南美市場都在中國電車製造商的考慮範圍之內。哪吒已經在泰國、印尼設廠,目前正在馬來西亞建設第三家海外工廠,「我們相信,全球消費者會選擇最好的技術、優質的產品和卓越的服務。」
《南華早報》報導稱,說這話的時候,周江正在哪吒汽車於肯亞開設的非洲首家門市出席揭幕儀式。這家電動車廠商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將產品銷往20個非洲國家,三年內開設100家門店,實現年銷售量突破兩萬輛的目標。
此外,哪吒汽車還與總部位於肯亞的聯合車輛裝配商(AVA)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提供培訓和技術轉讓資源,在肯亞本地生產電動汽車。
據周江所說,裝配工作預計將在2025年上半年開始,每月將組裝250輛電動汽車。屆時,肯亞將成爲哪吒汽車出口到非洲其他國家的樞紐。
據《南華早報》報導,認爲非洲這一新興市場是電動汽車發展的巨大機遇,進而積極佈局的,還有比亞迪、吉利汽車、東風汽車、長城汽車和上汽集團等中國電動車領先品牌。
在南非,比亞迪去年就發佈了SUV車型「Atto3」,一度引發當地熱議。這是繼長城歐拉之後,進入南非市場的第二款中國電動車。Atto 3售價約爲41260美元,價格遠低於此前更早進入的梅賽德斯-奔馳、寶馬和奧迪的高端電動車型。今年以來,比亞迪又先後打入盧安達、摩洛哥市場。
上週,比亞迪還與盧安達電動車製造商Ampersand合作,在2026年底前在盧安達和肯亞生產4萬輛電動摩托車。Ampersand將購買比亞迪的電池芯,其長期目標是將非洲3000萬輛商用摩托車中的大部分電氣化。
比亞迪發言人對此表示:「讓遍佈非洲、廣泛使用的商用摩托車電氣化,是全球南部這一巨大的摩托車潛在市場,實現去碳化的合理的第一步。」
與此同時,在一些非洲國家,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組裝生產線也正在加速引入。比如,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與中企合作開通了西非首個快速電動公交項目,由中國生產的電動小巴也以完全拆卸方式出口到衣索比亞。
在肯亞,BasiGo是第一家推出電動公交車的新能源汽車公司,他們從中國車企進口拆卸套件,在肯亞總裝車輛,已經在奈洛比道路上成功投放了17輛電動公車。
BasiGo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吉特·巴塔查里亞(Jit Bhattacharya)近日受訪時大讚道:「看到中國領先的原始設備製造商認識到非洲新興電子移動交通產業帶來的巨大市場機遇,我們感到非常興奮。」
今年,盧安達首都基加利也引入了中國製造的電動公車。BasiGo派駐盧安達的負責人多琳·奧裡沙巴告訴新華社,4輛中國造電動公車爲期3個月的試點運營非常成功,許多公車運營商意識到綠色環保的優勢,很快就訂購了132輛電動公車。
她堅信,這一數字還將繼續增長,「在盧安達每投放一輛中國製造的電動公車,就能減少多達3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爲環保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根據《人民日報》報導的數據,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對非洲出口同比增長291%。另據麥肯錫和殼牌基金會對肯亞、衣索比亞、奈及利亞、烏干達、盧安達的市場分析預測,到2025年這5個國家的電動汽車和電動摩托車銷量預計爲34萬至82萬輛,到2040年將增長到380萬至490萬輛。
《南華早報》援引標普全球移動服務歐洲、中東和非洲汽車預測首席分析師沃爾特·馬德拉(Walt Madeira)的話稱,中國汽車製造商對其電動汽車有着宏偉計劃,多年來,中國政府和建設公司在非洲各地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馬德拉說,其預測顯示,非洲對中國汽車製造商的需求發展勢頭良好,但可持續增長的速度較慢。最大挑戰則來自於非洲的電動汽車基礎設施欠缺和能源的不穩定性。
一直以來,大衆等歐洲車、豐田和鈴木等日系車在非洲的新車市場上保有較高存在感,但是這些品牌主要生產的還是燃油車。
馬德拉認爲,對中國汽車製造商而言,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PHEV)將是一項很好的過渡產品。這種產品既省油,還不用操心充電問題,也在消費者中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
《南華早報》在另一篇報導中提到,非洲氣候基金會執行董事薩利姆·法基爾近日受訪時表示,目前非洲的電動汽車普及率仍然較低,但是該區域國家陸續推出的脫碳政策和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無疑有助於電動汽車的普及。
比如,衣索比亞、突尼斯、贊比亞、肯亞、迦納、阿爾及利亞等國,近年來相繼取消或降低電動汽車的進口關稅和其他相關稅收,積極促進電動汽車產銷量增長和本土化研發生產。非洲地區擁有大量鋰、鎳等金屬礦產資源,也爲電動汽車的電池等零部件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爲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南非權威ICT媒體「MyBroadband」報導,南非公共電動汽車充電網路進行重大升級,僅一家大型運營商一年內就會增加150個新的充電站。這些新增充電站將發揮關鍵作用,確保南非快速增長的早期電動汽車使用者有更多的充電樁可用。
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近日向媒體透露,中國電動汽車廠商還在計劃邀請充電樁企業共同出海,立足長遠開展業務。
突尼斯《晨報》日前撰文表示,非洲國家的電動汽車市場仍處於發展初期,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中國企業在幫助非洲推動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擴大電動汽車市場規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提供了豐富的產品選擇和必要的技術支持。全球知名清潔能源媒體「清潔技術」評論說,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生產的較高性價比的電動車產品和相關生產技術經驗,正在非洲地區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