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產業興起 KPMG:將帶來龐大商機
發展再生能源是當前國際趨勢,也是我國重要能源及產業政策。政府發展再生能源,不僅促使企業使用綠電,更鼓勵銀行參與綠色金融,以落實能源轉型與永續發展。
KPMG安侯建業攜手臺灣德國萊因主辦「2021太陽光電專案融資及ESG盡職調查工作坊」。
政府設立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20%的目標,其中太陽光電目標裝置量爲20GW,KPMG安侯建業認爲可帶動產業發展,也衍生可觀的投融資需求,爲國內金融機構帶來龐大商機。
再生能源爲資本密集型產業,以我國綠能主力的太陽光電和離岸風電而言,預計在2025年有上兆元資金需求。有別於過去本土銀行熟悉的企業融資放貸,此類專案通常以專案融資方式進行。工作坊上半場便透過太陽光電廠財務模組與發電量,探討銀行融資時可能面臨的相關風險。
KPMG安侯建業綠能產業服務團隊主持人陳文正指出,專案融資的特性是以特殊目的公司(SPV)經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作爲還款來源,以及以本身資產作爲擔保。委任第三方辦理專案盡職調查是金融機構授信時須遵守的準則之一。
KPMG安侯企管陳俊瑋經理表示,專案的財務模組是銀行評估融資條件的主要依據,透過KPMG的財務模組檢核工具Model Review Tool進行追蹤與紀錄,可增加檢核的效率和品質,替專案進行完整的財務可行性及風險評估。
近年在永續發展的潮流下,將永續議題與銀行核心業務結合、鼓勵銀行落實企業社會責任,不提供資金給對環境、社會有不良影響專案的「赤道原則」應運而生,截至目前我國已有8家金融機構宣佈加入赤道原則。越來越多銀行在再生能源專案的融資上不僅關注財務風險,還得將ESG及責任投資的影響納入考量。
安侯法律事務所資深律師倪伯萱指出,專案融資時進行法律盡職調查是爲了評估專案執行過程中面臨的法律風險,包括土地取得、政府許可、合約內容是否保障借款人的權益等。近期太陽光電法令有許多修法調整,包括放寬銀行對太陽光電專案授信的限制、嚴格把關農地種電、確立漁電共生先行、以及推動環境及社會檢核等措施,其中環境及社會檢核機制與赤道原則之立意不謀而合。
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協理狄佳瑩表示,銀行簽署赤道原則後,需採用國際標準如國際金融公司(IFC)的績效標準與世界銀行的環境、健康與安全指引,對銀行來說會是不小的挑戰。我國「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對於鼓勵金融機構簽署赤道原則的政策方向明確,建議銀行及早引入相關資源並建立工具,才能將對業務與專案時程的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