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報價“按兵不動” 今年降準可能性和必要性更大
3月20日,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3月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爲3.1%,5年期以上LPR爲3.6%,已連續第5個月維持不變。
市場人士普遍認爲,3月LPR報價“按兵不動”符合市場預期。展望未來,LPR等利率下降的節奏、幅度,市場不可抱有過高的期待。而下一階段實施降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更大。
LPR報價連續第5個月維持不變 符合市場預期
對於3月份LPR報價保持不變,東方金誠首席宏觀研究員王青表示,作爲LPR報價的定價基礎,3月以來政策利率,即央行7天期逆回購利率保持穩定,已在很大程度上預示當月LPR報價會保持不變。
央行數據顯示,近期央行在公開市場開展的7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保持在1.5%水平。
3月政策利率及LPR報價繼續“按兵不動”,王青認爲,根本原因是受去年一攬子增量政策延續效應帶動,年初宏觀經濟保持較強增長動能,消費、投資增速加快,貿易戰的影響尚不明顯,降息的必要性、迫切性不高。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亦指出,年初以來,面對前期市場一致性寬鬆預期及搶跑帶來的利率過快下行,以及穩匯率壓力加大,央行適時提出“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政策重心階段性轉爲穩匯率、防利率風險、防空轉,開年以來貨幣總閘門總體較緊,資金面維持緊平衡狀態,引導市場修正預期。
“近期,穩匯率壓力有所緩解、市場利率中樞明顯上行,貨幣政策階段性目標逐步達成;但海外政策不確定性仍大、掣肘猶存,同時國內經濟的短期企穩和長期宏觀趨勢改善,也使得貨幣寬鬆的預期雖仍然存在,但暫不急迫。”溫彬進一步指出。
此外,銀行負債成本高企、盈利承壓,LPR繼續下調受限。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從銀行方面看,隨着持續向實體經濟減費讓利,銀行息差縮窄的壓力不斷增大。雖然2024年銀行多次下調存款利率、大力壓降負債成本,2025年息差收窄壓力或將減輕,但下降趨勢仍然未變。因此,銀行缺乏壓降LPR報價加點的動力。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的數據顯示,受各類貸款利率持續下行牽動,2024年四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降至1.52%,較上季度下行0.01個百分點,在1.80%的警戒水平之下再創歷史新低。
政策性降息仍需相機抉擇 市場預計LPR下調時點後移
在“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下,今年政策利率和LPR報價是否還會持續下調?對此,受訪的業內人士認爲,LPR下調時點或後移。
董希淼認爲,從短期看,LPR再次下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並不大。LPR保持相對穩定,有助於銀行將淨息差維持在合理水平,增強銀行體系的穩健性和服務實體經濟的持續性;有助於減輕中美利差壓力,促進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有助於減少資金空轉和套利,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如果政策利率和存款利率繼續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持續下行,下一階段LPR仍有下降的必要和可能,年內LPR第一次下降或在二季度。但對LPR等利率下降的節奏、幅度,市場不可抱有過高的期待。”董希淼表示,總體而言,下一階段LPR的變動,需要在穩增長、穩息差、穩匯率等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
“未來爲強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激勵效果,降低銀行體系負債成本,利率具有較大調節空間,預估下一階段調降幅度在25bp左右。”溫彬表示,在結構性降息之外,降息成效的顯現,還可通過其他途徑實現,如通過與財政協同,保持財政貼息力度,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以及更好發揮自律機制作用、暢通利率傳導,通過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強化存貸款利率協同,也可進一步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繼續下降。
不過,王青認爲,3月政府工作報告重申“適時降準降息”,意味着今年下調政策利率還是大方向,關鍵是落地時點。綜合當前房地產市場、外部經貿環境變化,以及整體物價走勢,我們判斷二季度降息窗口有可能打開,屆時會引導LPR報價跟進下調。
“今年LPR報價還有可能在政策利率保持穩定的同時單獨下調,或LPR報價下調幅度高於政策性降息幅度。”王青指出,根據央行披露的信息,仍然存在部分報價利率顯著偏離實際最優惠客戶利率的問題。這主要是指部分報價行的LPR報價顯著高於其實際最優惠客戶利率。
他預計,後期央行將着眼於提高LPR報價質量,更真實反映貸款市場利率水平,不排除單獨下調LPR報價,或引導LPR報價下調幅度高於政策性降息幅度的可能。這也是今年“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完善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的一個體現。
今年降準有望優先落地 4月中旬將成重要觀察期
相較於降息,市場人士認爲,今年降準有望優先落地。
溫彬預計,短期內,貨幣政策重心依然在穩息差、穩匯率和防範中小銀行投資長債風險。後續,考慮到銀行負債端壓力,以及強化貨幣與財政協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的需要,降準仍有實施必要,但要綜合考慮政策利率水平、流動性充裕程度、實體經濟融資條件等,4月中旬或爲觀察期。
董希淼也認爲,下一階段實施降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更大。降準除了向市場釋放長期流動性之外,還將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推動金融機構保持息差基本穩定,同樣有助於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繼續下降。
董希淼預計,今年一季度央行將可能實施全面降準,下一步存款準備金制度5%“隱性下限”將可能打破,存款準備金工具的政策調控功能將得到更充分發揮。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