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玄的武俠王道 易中天贊同

上官鼎筆下的「儒俠」讓易中天感觸良多。(新華社資料照片)

2月6日,前行政院院長劉兆玄(右)以上官鼎的筆名重出江湖,發表他的新作「王道劍」。(本報系資料照片)

前行政院長、現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的劉兆玄,封筆46年後、再度以「上官鼎」筆名重現江湖,長篇小說新作《王道劍》大陸簡體字版由三聯書店推出,8月31日劉兆玄並與學者易中天,以「江湖與廟堂」爲題探討武俠與「王道」,相較於武俠小說人物通常「非釋即道」,上官鼎筆下的「儒俠」讓易中天感觸良多。

香港武俠小說泰斗金庸曾評價臺灣的武俠作家,他最喜歡的「第一是古龍,第二就是上官鼎」。對此上官鼎也投桃報李對金庸「表示尊敬」,指出爲「避開」衆所熟悉的《倚天屠龍記》、明教教主張無忌,《王道劍》一書近200個人物,涉及很多明教人物,「但教主的名字沒有寫」。

歷史結合武俠寫懸案

《王道劍》除武俠小說必備的俠光劍影外,並以明朝「靖難」、建文帝失蹤之謎爲主軸,近年來歷史學者最新的考古發現也被寫入書中。有武俠小說的仁義,也有歷史小說的考據,二者融而爲一,讓武俠迷和歷史小說迷都能得到滿足。

「這段歷史很多地方是懸案,而通過歷史與武俠的結合,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王道』。」劉兆玄表示,以往武俠小說描寫主角因緣際會,學會「霸道」的蓋世武功,「串起來是更霸道的一個東西」;也讓他省思、追求武俠的另一境界,把所有武功當作「內力」,透過儒家仁義思想獲得表達,「拔劍出來不求勝利」。劉兆玄並提到,以往武俠人物的武功「來源非釋即道,少有來自儒家」,一心有所突破、創新的他,特地安排「儒俠」角色把武功轉化爲「內部的力量」,「但只有你有內部的力量,你纔不被欺負」。

強調儒俠內部的力量

易中天也贊同「王道」爲仁義之道。強調王者之師,即是仁者之師。劍本身是君子之器,大俠都用劍。易中天指出,歷史武俠小說有兩種,比如金庸的《射鵰英雄傳》,歷史是個背景,換個歷史朝代亦可,寫的「也是江湖恩怨、爭權奪利」。另一種則類似上官鼎「歷史佔的分量很重」的小說,但兩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