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假裝努力起來,有多可怕?!
你是班裡背單詞最積極的,平時總是詞書不離手;你是寢室的“卷王”,寧願在圖書館泡到關門也不加入室友們的嘰嘰喳喳;你六點起牀,學習一學10+小時,刷完無數TPO/雅思真題題庫和AP教材......這樣的你,沒有“出人頭地”也就算了,甚至成績一出一箇中下游,到底是咋回事?如果說這樣的“假裝努力”會毀了一個普通學生的話,那對留學生的殺傷力,簡直是MAX超級加倍!
From TD北美留學進化論
微信號:testdaily
努力的小孩,運氣不會太差?
我媽以前是哈佛女孩劉亦婷的超級粉絲。
沒錯,就是會讓小時候的我,飯前從冰箱裡抓一個冰袋15分鐘,凍得我呲牙咧嘴,但手滑了就不準吃飯那種。
此外,劉亦婷的“每天規劃到分鐘”,也成了咱家教育的黃金準則:6點起牀,6點到6點半必須站在陽臺上大聲朗讀課文,接下來的時間就被鋼琴、舞蹈、奧數等培訓班劃成精確的一塊一塊。
我家電腦上鎖,連家裡人打開電腦讓我玩兒休息的時間,也要掐着表算。
我媽鍾愛給我打雞血,什麼“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一萬小時法則”、“只有努力,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都是我從她這裡聽慣了的,也把我整成了一個熱血少年。
小學初中的我就可以因爲自習課從不擡頭被老師表揚,每次抄寫和糾錯的作業也是做得最漂亮的;一心一意幹這些的時候,我腦子裡總會自動響起燃情BGM。
可惜,漫畫裡的熱血少年很多都是笨蛋,我也差不多。成績永遠在85分以上90分以下徘徊,琴棋書畫樣樣都懂,樣樣不精。
媽的雞血雞湯庫庫灌,一看考試成績,將來一本準沒戲。
研究了不少隔壁家三姑六舅家的孩子並且再次研讀劉亦婷之後,媽大手一揮:
出國吧!
好像總是事與願違
剛走國際道路的我,依然是當年努力的小孩,媽媽也和當年一樣每天送我去培訓班,只是手上的書從五三變成了3000詞。每天,我像以前一樣,把不認識的詞整整齊齊地,抄了一遍又一遍。
閱讀,我把長難句逐字逐句翻譯出來,熟到助教抽背時,我能把句子的中文意思完完整整地背給對方聽:“在不同的生態區域,社會沿着非常相似的進化軌跡向着更加複雜的方向發展......”
聽力,我用0.75倍速一點點地聽,寫下原句,然後再和官方原文對比,用不同顏色的筆標出不一樣的、寫錯的地方;
口語的題目我也基本把現有的題庫大批地刷了,有時一道題錄好幾遍,直到一點兒語法錯誤也聽不出來,表達也趨近於完美;寫作也是,我的電腦裡塞滿了大大小小的作文,考場上每道prompt我看着都眼熟。
一番操作之後,我連續考了三四次,終於勉強上了100。
培訓機構的自習室裡高一、高二、高三和研究生來了一波,又走了一波,而我還是坐在那裡,眼睛盯着屏幕,手指因爲敲擊鍵盤變得僵硬。
直到最後一個老師過來告訴我,要關門啦。
不僅是語言,在其他考試上邊兒,我那“努力的好孩子”的魔法好像也失效了。
聽說Calc BC和經濟都很簡單,國內考生都愛學,於是我屁顛屁顛考試報名、學校報課。
上課時我瘋狂抄筆記;MC=MR, Elasticity的圖,微積分的公式。 因爲從小被父母定期檢查筆記培訓出來的習慣,我的筆記本依舊看起來十分漂亮:課堂上講的全部板書和PPT都抄在中間,每頁頂上有summary,還有高光筆畫出重點。
我特別沉迷於這個過程,看着自己記的滿滿的筆記,很有成就感!
課本我也是逐頁讀着,只是一下有點不習慣從薄薄一疊,變成巨厚可以砸死人的課本;要是還按我以前捧着課本早讀的情況,等能讀完我都畢業了。
但我依舊放不下課本,嗯,那個課間甚至寢室熄燈了還在打着小燈,抱着大書大啃特啃的“卷王”就是我。
但是課本上看的內容,和出現在quiz和test裡的大相徑庭;老師上課講到的倒是在考試裡看到過,我甚至記得它記在筆記第幾頁,用什麼顏色標出來的,可我一點兒也不記得需要在題目裡用得上的內容了。
不過,好在我“態度端正”,幾乎所有老師和教授都對我超級好,幾乎沒給我提什麼批評建議。
他們不能說,“多刷刷題“,因爲我已經幾乎每天抱着題目去問他們;他們也不能說“多花點時間”,因爲我每天不睡覺刷網課的傳說,已經從我的室友們傳得人盡皆知。
可是一年下來,我還是沒拿到幾個5分,連同時刷的經濟競賽也沒能拿到名次。
當然,我和誰都沒說。
好忙,但不知道在忙什麼
我好像從來沒有停下來過。
美本的課外活動也十分重要,而我還是學校辯論社的成員,暑假出了刷題出分,還要和海外大學的教授做科研,每年都有競賽,還要安排志願者和支教活動......
我的電腦時常開着幾十個tab,一會看看辯題的材料,一會兒寫幾句夏校的申請,忙忙碌碌,但一天下來,每個事兒的進度都推得不太多;這時候我就特別怕別人來打擾我,但凡有同學來找我聊天,我得說了兩句趕緊澄清“啊啊啊真不好意思我在忙”,免得手頭的事情做不完。
我已經不記得上一次11點前睡覺是什麼時候了;在午夜之後瘋狂敲擊鍵盤的感覺有點太好了,感覺自己的生產力簡直爆棚,和同學們互相交流着昨晚爲了某個作業或者項目修仙到晚上幾點時,報出的時間越遲,感覺就像是贏了人家一樣。
時間飛快,申請季時的我,看着列表裡滿滿的活動,想要回憶點什麼值得記住的時刻,但卻腦子空空。
裱花分數、競賽、獎項也七七八八,看起來和申到藤校的BG還有點相似——也就託福差了個五六分,競賽拿到的是前50%而不是30%,夏校科研的教授,不知道爲什麼也沒回答自己要推薦信的請求,吧。
ED放榜的日子每一天都很漫長,身邊同學陸陸續續拿到大小藤、T30、牛劍、還有G5,而我只有一個又一個的defer,唯一拿到的offer來自保底校。
因爲學校整體比較“卷”,平時大家都神神秘秘地也不告訴其他人自己在做什麼,但是拿到的offer可藏不住了。班裡幾個大佬在這個時候簡直就是視覺焦點,而作爲“隱藏大佬”的我,這個時候,卻格外安靜。
當老師們、同學們一臉期待地來打聽我的成果時,我不知道怎麼和他們說。
哦,XXX啊,就是那個每天通宵學習學的“卷王”、那個參加了十幾個競賽的大神、那個超級認真的學生——怎麼可能,全聚德呢?
“假裝努力”,只是效率低?
申請季結束的夏天,好感的學習博主被爆出錄視頻三年沒考上大學。我第一次在評論區,看到“假努力”這個詞。
那也是我生平第一次,覆盤了一下自己之前的行爲:
是的,我特別喜歡背單詞。可我背的多多少少都是自己已經學過,有點兒印象的單詞,因此才進度特別慢。因爲單詞沒背熟,所以我不敢多做題,生怕錯誤率高;因此更加努力地背單詞,形成了一個死循環。
是的,我能把閱讀長難句的中文意思全背出來,能逐字翻譯聽力lecture,刷了很多很多口語題和寫作題。可我背長難句的時候根本沒懂它的句子結構,連翻譯的中文也靠的是死記硬背;聽起來完美的口語錄音,天知道我中間偷偷暫停了多少次,而寫作也總離不開ChatGPT和Grammarly。
是的,我上課筆記記得特別漂亮。可是我只顧欣賞自己工整的、宛如學習博主一樣的筆記,根本沒跟上老師的思路,漂亮筆記也鮮少被翻開過幾次;
還有,我每天熬到這麼晚,純純是因爲我十一點前能坐在桌前刷3個小時某抖卻寫不出一行字,一到11點後突然靈感爆棚狂肝完一整天的進度......
我“騙”過了自己,“騙”過了同學和老師,但最終沒能騙過大學。
看似做了很多事情的我,其實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我只是不想讓別人覺得,我是一個“沒事幹”“不努力”的人。
可是那些花在感動自己上邊兒的時間,明明可以用在刀刃上的。
努力是給自己看的
覆盤之後,新的一個學期再次到來,我也奔赴美國,在那個錄得不情不願的“保底校”讀下去了。學校很好,教授講課也很棒很耐心,可我還是堅定地,想要轉到自己當年浪費掉的夢校。
這一次,我知道要怎麼做,纔是“真正努力”。
首先是目標明確。我在學校的求職課程裡學到了制定計劃的SMART goal,覺得特別適用於我:一個合格的計劃,要滿足具體(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實現(Achievable)、相關性(Relevant)、有時限(Time-Bound)四個條件,纔不算是無用功。
就拿語言考試來說,一開始就應該對自己要出多少分,每個目標小分了然於心,就比如託福的各科達到25分以上,也同時能滿足“可衡量”的條件;
然後也要實際一些,比如說第一次考試根據自己實力,出80-90分都是可以接受的,不用非得一次就上110;做好的計劃要和總體的規劃相關;最後,給自己規定時間,比如三個月內得出到110+。
還有要杜絕形式主義。過去的我要啥啥沒有,儀式感倒是特別足,開始複習前必得擺好咖啡,掏出各色的高光筆和花花綠綠的文具還有便籤,中間是不是要調整一下自己筆記的排版,實際並沒有過腦子。
現在的我,筆記難看點不要緊,但是確保自己先理解教授講的內容的思路,能完整的看着筆記複述出來,纔是王道。
最後,我發現以前我一直忙忙碌碌卻一事無成的原因,其實是因爲效率太低了。一個糾錯明明十分鐘可以搞定,我卻非得把解析和答案一字不漏全抄下來,其實根本沒必要!看一件事情有沒有完成,不是看花了多少時間,而是最終成果。
畢竟,真實的生活不會自帶精緻BGM;努力可能會是假的,但結果不會騙人。
本文系授權發佈, From TD北美留學進化論,微信號:testdaily,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