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康民/從家庭教養看美國總統川普 媒體人嘆「身邊沒有真正愛他的人」
● 劉康民/社會觀察者
正當美國總統大選如火如荼展開之際,許多父母可能會有類似的疑問:到底世是什麼樣的家庭,養出川普這樣的總統?從川普姪女-本身是心理學博士瑪麗川普出版的暢銷書《過猶不及:我家如何養出一個全世界最危險的人物》 (Too Much and Never Enough: How My Family Created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Man)來看,可以一窺父母教養是如何影響川普個性發展,尤其在美國總統任內所有行徑解釋,找出端倪。
▲ 川普與13歲兒子拜倫(Barron Trump)。(圖/路透社)
川普的父親是紐約地產商,瑪莉書中描述是個不折不扣的商業殺手,對人端看是否有利用價值,不許孩子表現出任何同情與關愛等弱者情緒。在當時不但擁抱白種人優越感與男性沙文主義,也出現反社會傾向(sociopath)。
在此環境下,比川普大八歲的長兄,喜歡結交朋友,熱愛飛行,對於接掌家族事業不甚熱衷,導致父親不諒解,四十二歲臨終前都得不到父母前往醫院探視的愛。
親眼目睹這一場父兄糾紛,小川普發展出與兄長截然不同的個性。在兩歲半時,母親不幸罹病需長期住院,在與父親親子關係疏離下,極度缺乏愛與關懷。加上青少年期的極端叛逆,父母必須將他送到軍校就讀,而心生不滿。但爲了爭取父親肯定,據說在升大學時找槍手代考美國升學SAT考試,如願進入長春藤名校就讀。
接掌家業後,原本事業平凡的他,意外被《福斯》(Fox)電視延聘爲「實習生」(Apprenticeship)節目主持人之ㄧ,一夕間變成家喻戶曉人物,不但創造川普品牌,也擺脫ㄧ連串性醜聞,當上美國45任總統。
面對川普的爭議,美國媒體曾評論,這位總統將個人成長的負面教養經驗,帶入白宮,影響個人施政,其中包括:
一、個人利益高於國家利益
違背美國常規,將家人延攬進白宮,擔任要職;無懼「通俄門」國會彈劾;不顧疫情專家警告,在白宮玫瑰園舉行活動,公私分際不清。
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締造強者形象
將家族商場上的功利導向,帶進美國優先政策,無論對個人、制度,甚至國際關係處理上,都建立在能否創造財富而進行交易等層面上。
因此,可以不顧誠信,找人代考作弊;動用聯邦軍警驅逐民衆,到教堂前高舉聖經留影,將信仰工具化;更指責陣亡將士爲失敗者;以擊敗新冠肺炎,宣揚勇者形象等。
三、強烈的自戀傾向
喜歡公開誇讚個人的聰明才幹,貶抑對手的無能;將白宮官員當作家臣般指使與解聘;與他國領導人會面,包括北韓與俄國等,慣常以友朋相稱,以共同合影留念爲樂,無視美國元首的高度與立場。
▲美國總統川普與已故父親佛瑞德川普(Fred Trump)。(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川普父親過世時留下龐大遺產,川普卻經營不善,旗下產業六次宣佈破產,巧妙擺脫債務。因假借「川普大學」名號吸金遭控;利用主持電視節目,指控歐巴馬國籍問題,企圖製造陰謀論而聲名大噪。
2016年假借雷根總統「讓美國再度偉大」競選口號,讓藍領階級的白人誤以爲找到爭取權益的代言人。
日前,更在造勢場合幾近「撒嬌」的要郊區婦女「喜歡他」,票投給他。
這些行徑充分顯示內心長期的矛盾與不安。
五、物質與精神層面落差,難以同理與相信他人
無論對美國種族衝突中被員警誤殺的黑人,新冠肺炎過世的民衆,數千萬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民,甚至不顧疫情、堅持開學的聯邦政策,都被世人詬病缺少憐憫與同理心。
近來,更以連任爲首要任務,無視美國疫情嚴峻,公開詆譭疫情專家,挑戰口罩防疫等政策。
因此,包括瑪莉川普在內的美國心理學家們,都看出川普人格脫序問題,已難勝任國家領導人職務。
尤其,外表愈強勢,愈加顯現內心缺乏心理依附的軟弱。誠如美國資深媒體人的感嘆,川普身邊沒有真正愛他的人,可以勸阻或疏導,連日前染病期間,都必須快速康復,證明自己的強大,更摘下口罩,極力擺脫「生病是弱者」的形象,猶如小時候父親不准他軟弱哭泣一般。
所謂「養子不教,誰之過」? 如果川普父母地下有知,是否會有所懺悔? 畢竟這位總統大人,影響不只是美國而已!
► Her和她 女孩想要的都在這
熱門點閱》
► 藍弋豐/國民黨史不會告訴你的真相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