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頭部券商或迎高管對調 引發會否合併市場猜想

證券時報記者 馬靜

11月5日,中信建投公告稱,執行董事鄒迎光因工作變動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執行委員會委員、財務負責人等職務;高管張志斌亦因工作變動原因,申請辭去執行委員會委員職務。辭任後,鄒迎光和張志斌均將不再繼續擔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職務。

證券時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此番人事調整後,中信建投空置已久的總經理人選即將落定,或由中信證券前高管金劍華擔任。與此同時,還有相關消息稱,鄒迎光或迴歸中信證券擔任總經理。若最終成真,在打造國際一流投資銀行的政策目標下,兩家券商高管互相調任,釋放了什麼信號?

實際上,此次辭任的兩位高管,加入中信建投執行委員會的時間都不長。其中,鄒迎光於2023年11月起擔任中信建投執行董事、執行委員會委員,2024年8月被聘任爲財務負責人;張志斌則於2024年8月起擔任中信建投執行委員會委員,迄今還不到4個月。

隨着鄒迎光和張志斌提前結束任期,中信建投高管層成員又減少兩名。不過,證券時報記者瞭解到,中信建投空置一年有餘的總經理一職,即將由中信證券前高管金劍華接任。自從2023年6月中信建投原總經理李格平辭任後,該職一直由董事長王常青代爲履行。王常青今年62歲,已“超期服役”兩年。

即將走馬上任總經理的金劍華,今年53歲,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技術經濟專業,碩士畢業次年就加入了中信證券。在中信證券任職的25年間,金劍華主要在投行條線供職。2019年,金劍華進入中信證券執委會,成爲高管,此後主要負責中信證券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子公司金石投資的業務。數據顯示,自2019年到2021年,金石投資的淨利潤保持在8億元到11億元之間。

2022年6月,金劍華因工作調動辭去中信證券的職務,進入中信集團一級子公司中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任職,擔任董事。與此同時,還擔任中信投資的子公司中信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

隨着中信建投總經理人選落地,同在中信集團管理下的中信證券總經理人選也浮出水面。據相關渠道信息,辭任中信建投的鄒迎光將赴中信證券擔任總經理。目前,中信證券總經理一職已空置近半年,由董事長張佑君代行職責。實際上,在鄒迎光加入中信建投之前,他已在中信證券任職6年,擔任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行政負責人、經營管理委員會執行委員。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證券行業併購重組掀起了潮流,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會否合併也幾度引發市場猜想。尤其是隨着國泰君安併購海通證券落地,中信證券能否穩坐行業第一把交椅迎來了挑戰。目前,尚未有權威信源對此予以迴應。不過,隨着新的人事調整落地,兩家券商未來是否有合併的可能,也生出了一些空間。

從政策背景來看,證監會明確表示將支持頭部證券公司通過業務創新、集團化經營、併購重組等方式做優做強,打造一流的投資銀行。成立於1995年的中信證券,正是通過歷次併購不斷做大做強的典型案例。

從基本面來看,根據2024年三季報,中信證券總資產爲17317.16億元,歸母淨資產2865.15億元;中信建投總資產5547.40億元,歸母淨資產1011.77億元。以此計算,中信證券+中信建投的體量將遠遠超過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後兩者的這兩項指標加和分別爲16251.85億元、3008.2億元。

不過,也有市場觀點認爲,當下兩家券商的合併存在不少困難。雖然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兩家券商都在中信集團的統管之下,但雙方第一大股東並不一致,要達成股東層面的利益訴求一致會有難度。

目前,中信建投第一大股東是北京國資委麾下的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持股比例爲35.81%;中央匯金爲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爲30.76%;中信證券爲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爲4.94%。而北京國資當前持股的券商中,唯有中信建投體量最大。

與此同時,還有業內研究人士指出,9月24日股市大幅反彈以來,兩家券商的股價都來到了高位。若近期合併,定價會相對較高,這並不是一個特別適宜的時機。

此外,券商合併往往還面臨諸多風險,如何妥善處理好各項事宜以取得“1+1>2”的效果,並不容易。上述業內研究人士認爲,隨着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合併事項落地,也許能爲後期證券行業頭部券商的合併提供一個參考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