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收益率8.53%的光伏項目都被國家電投叫停?
作者 |劉洋
編輯 |楊亦
電力央企對新能源的態度轉變,成爲業界密切關注的一大焦點。在一系列“甩賣”存量光伏電站的動作之後,又開始對新建光伏項目“動刀”了。
10月24日,國家電投集團旗下內蒙古電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對外發布了《關於覈銷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40MW戶用分佈式光伏項目公告》。該項目總投資1.63億元,2022年9月立項,2023年7月完成投資決策批覆。
根據測算,該項目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爲8.53%。內蒙古電投能源稱:根據分佈式光伏項目投資收益率最新要求,已不具備繼續推進條件,建議覈銷。
收益率預期8.53%的光伏項目,竟然都被覈銷終止了,這讓外界頗感錯愕。按照行業平均水平和央企以往的操作,如此收益率已經是個很不錯的項目了。
與此同時,國家電投仍在持續“甩賣”新能源資產。近日,國家電投北京中和零碳能源有限公司一次性轉讓了10家新能源項目公司的股權,涉及四川、雲南、浙江等省55MW分佈式光伏、83.9MW地面電站項目。
新能源開發的排頭兵,爲何要“推翻”收益率達到8.53%的項目投資?怎麼讀懂這背後的邏輯演變?
其實,遠不止國家電投,在急劇變化的大環境下,“對錶”後的電力央企都在試圖重新校正新能源項目的投資標準。從此前的趨之若鶩、瘋狂爭搶,到現如今的挑肥揀瘦、謹小慎微,電力央企對新能源態度的微妙轉變,預示着光伏項目開發的標準徹底變了。
曾經的瘋狂
收益率8.53%的光伏項目被砍掉,這在一兩年前是無法想象的。此前針對央企投資風光大基地項目,主管部門要求的項目投資回報率是不低於6%。彼時,電力央企競爭風光大基地項目的態勢,可謂“瘋狂”。
一個業內流傳的故事是,某五大發電集團旗下公司斥資45億元,在青海建了一個100萬千瓦的光伏電站項目。該項目通過“青豫直流”向河南供電,但後來,電網公司提出特高壓輸送新能源電壓失穩,衝擊電網安全,要求項目加裝調相機,增加無功功率以穩定特高壓輸送新能源。
1臺調相機就需要投資1億元,100萬千瓦光伏項目需要配套2臺調相機。對於電網這一投資要求,該電力央企眼睛都沒眨一下,就痛快追加投資兩個億裝上了。
在地方上投建新能源項目,當地政府往往會向電站開發方要求“產業換項目”。地方政府要求產業配套(比如配套光伏製造產業等),甚至捐贈一些公益項目,比如修一條路、建一個學校等等,這已經成爲不成文的“潛規則”。但爲順利拿下項目,這些要求對於電力央企而言都“不在話下”。
由於光伏電站項目增長過快,2022年以來,青海省要求所有新上馬項目都要配套用電負荷。比如,爲了上馬100萬千瓦大基地項目,一五大發電集團花了3億元購買了一家光伏製造企業的用電指標,該光伏企業在青海投資建設了10GW的單晶硅棒生產線。
各地方的項目指標,也一度炙手可熱。
中鋁集團青海鋁業公司原本在青海擁有40萬噸電解鋁產能,爲了做大投資光伏電站的指標,中鋁集團計劃將雲南的10萬噸電解鋁產能遷移過來。很多企業聞風而動,踏破門檻要買中鋁集團的光伏電站指標。但是中鋁集團還是決定自己幹,斥資20億元建設光伏電站,測算投資回報期爲16年。
如此這般的你爭我奪,帶熱了整個新能源項目開發市場,電力央企也順利搶到了可觀的份額。2023年近2億千瓦風光大基地項目“放榜”,國家能源集團拿到了超過4000萬千瓦的裝機,國家電投和華能分別超過2000萬千瓦,三峽集團接近2000萬千瓦,大唐集團超過1000萬千瓦,中廣核、京能集團則分別超過500萬千瓦。
電力央企投資風光大基地項目,對於很多地方來說都是“史上最大投資”。比如在內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華電集團、華潤集團等多家央企開發的騰格裡沙漠新能源基地,總投資額約860億元,規模非常可觀。
2030年前總數約6億千瓦的風光大基地項目、“沙戈荒”基地項目中,接近5億千瓦的項目都被髮電央企收入了囊中。電力央企風光大基地項目電源投資要砸進去多少錢呢?答案是3萬億元以上。如此投資規模,穩定、可靠的投資收益是必不可少的。
如今的謹慎
在“雙碳”目標甫一提出的2020年,國家電投集團風光裝機爲6000萬千瓦,而短短三年多以後,這一裝機數字已經翻一番,攀升至近1.3萬億千瓦。同樣,2020年底,中國風電、光伏裝機合計才5.34億千瓦,而現如今,中國新能源裝機已經超過了12億千瓦。
新能源裝機三年翻番式的狂飆突進,首先就給電網系統的承受能力帶來巨大沖擊,這一承受能力又反作用於新能源項目,進而造成嚴重的新能源消納問題。
有電力系統內部人士表示,由於新能源發電具有較強的隨機性、間歇性、波動性特點,當局部電網的風光裝機比例超過了30%,電力系統可用的靈活性調節資源就十分緊缺,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與新能源消納之間的衝突矛盾就會驟然上升。於是乎,風光新能源場站棄電率驟升,個別時段二三成的上網率也並不稀奇。
在前述青海100萬千瓦光伏電站項目的案例中,儘管爲了促進電網消納,項目方追加投資2億元,加裝了2臺調相機,但是,該項目棄電率還是達到了驚人的50%。
與此同時,新能源結算電價也在大幅走低。以西北省份爲例,2024年上半年,新疆風電結算均價0.21元/度,光伏結算均價0.16元/度;甘肅風電結算均價0.27元/度,光伏結算均價0.18元/度;青海風光發電結算均價也在持續走低,1月,新能源結算均價0.228元/度;2月是0.228元/度;3月是0.248元/度;4月是0.222元/度;5月是0.252元/度;6月滑落至0.212元/度。
根據業內人士測算,即使是前兩年新能源消納率很有保障(95%左右)的情況下,風光大基地項目電價也需要達到0.26-0.3元/度,才能夠覆蓋住成本。
現如今,原本超過90%的消納率保不住了,參照燃煤標杆電價獲得的0.3元以上(很多地方接近0.4元)的上網電價也保不住了,投資收益下滑是必然的事情。對此,要天天看財務報表的電力央企們,不可能無動於衷。
從全國市場看,新能源電價還會繼續走低,電力央企的投資模型需要進一步調校。
在分佈式光伏大省山東,電力現貨市場在2022年共有176天全天最低電價小於0元/kWh,其中共有135天出現-0.08元/kWh的最低負電價,這對企業投資分佈式光伏的意願產生了嚴重衝擊。
山東省2022年以來連續出現負電價,向市場傳遞出了清晰信號,這意味着,相對於有限的系統消納能力,分佈式裝機量已經超配了、過剩了。
山東省也並非孤例。早在2023年,即便如黑龍江這樣的分佈式光伏裝機排名並不靠前的省份,經官方組織評估,結果也是有81地分佈式光伏剩餘併網容量爲0,遍地是“紅區”。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電力央企避險情緒急升,尤其是對分佈式光伏開發變得更加謹慎,似乎也並非不可理解。“蘿蔔快了不洗泥”的做法肯定要變,此前被國家電投集團“甩賣”的山東那仁太公司,2023年淨資產收益率僅爲1.8%,對這樣的低效資產確實該“喊停”。
今年3月,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向中綠電(中國綠髮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間接控股上市公司)提問:公司投資光伏電站項目的全投資內部收益率(IRR稅前)是多少?工商業和全額上網項目的收益率有區別嗎?彼時,中綠電的回答是:公司在新能源項目投資建設可研論證時,均堅持資本金收益率不低於7%的底線。
對照這一回答,“內部收益率爲8.53%”的項目被棄也就能夠理解了。風險的逐漸暴露,電力央企新能源開發避險情緒上升,新能源項目將面對更加嚴苛的審視,選項目、做投資的思路要徹底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