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納入義務教育、發展人形機器人……代表委員熱議人工智能

3月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首場新聞發佈會,大會發言人婁勤儉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發佈會上也提到了當下備受熱議的人工智能話題。

在迴應世界大國之間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競爭話題時,婁勤儉表示,5G、芯片、人工智能都屬於計算機和通信範疇。近年來,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帶來交叉融合創新、集成創新和應用創新,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各國在科技領域出現競爭是正常的。中國主張,開放合作纔是探索科學前沿、推動科技發展的正確選擇,科技競技場應遵循科技發展規律,符合市場經濟規則。搞“脫鉤斷鏈”、“小院高牆”只會阻礙全球科技進步,損害全球產業發展,拉大全球發展鴻溝。

另外,婁勤儉還表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研究推進科技創新方面的立法,特別是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前沿科技領域有關倫理、道德、安全等重要問題,不斷完善科技法律體系。

事實上,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早已就人工智能話題展開熱議,並帶來了富有前瞻性和洞察力的建議。

譬如,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準備向大會提交《關於加強培養人工智能人才滿足科技變革需求的建議》,“建議將人工智能素養教育納入九年義務教育內容,設置人工智能通識課程,同時將相關內容納入中小學社會實踐活動。從基礎理念到簡單應用,全面激發中小學生的興趣,培養中小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認知能力和應用能力,爲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另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全國人大代表、農工黨中央委員、南昌大學元宇宙研究院院長閔衛東閔衛東認爲,我國要把握好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和契機。今年兩會,他基於“新一代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帶來了2份建議。

閔衛東說,“人工智能是一個非常廣的領域,要落實到生產方面,人形機器人要去大力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天娛數科副總經理賀晗認爲,場景驅動成爲大模型技術創新和產業增長的重要模式,所以今年兩會他帶來了《關於加快拓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應用場景》的提案。賀晗表示,地方政府、領軍企業、行業協會和專業服務機構搭建全國級、地方級、行業級等多層次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應用場景供需對接平臺,實現技術、模型、數據等資源對接,不斷提升供需匹配效率。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今年兩會建議有關各學科應引入人工智能的通識教育。

“生命科學的、化學的、製藥的、物理的、材料的各個領域,都應該要把人工智能通識課引入進來。”劉慶峰說。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今年兩會帶來的提案是《創新發展“AI+安全”護航中國式現代化》。齊向東說,“鼓勵各個行業的龍頭公司和網絡安全公司合作,把AI安全技術融入到數字化場景當中,進行有效安全防護,藉助AI的能力,加速網絡安全技術創新、安全防護體系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