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從誡】林徽因和樑思成,培養出個不一樣的“公知”、人畜無害

樑從誡

在今天的中國,“公知”一詞已是100%的貶義,成爲水平有限、愛出風頭、亂放空炮、不可一世的代名詞。

據稱,最早提出“公共知識分子”概念的,是美國哲學家拉塞爾·雅各比,他在1987年出版的《最後的知識分子》一書中,認爲真正的知識分子應當有專業素養,有世界視野,有社會責任感,有改造社會的行動,有擔當社會引路人的勇氣等“五有”。

按照最初的這個定義,一個合格的“公知”是人畜無害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對公共事務發表意見的專業或非專業知識分子,一些有目的性地引導輿論或自以爲是地發表批判社會現象的媒體人,都常常自詡爲“公共知識分子”,這個人羣因而變得魚目混珠起來,各路牛鬼蛇神都混入其中,使得“公知”一詞的含義走向負面,成爲人們譏諷的對象。

在“公知”形象的顛覆過程中,《南方人物週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該刊的2004年第7期上,刊載了一個《影響中國公共知識分子五十人》名單。

樑從誡和夫人方晶

經濟學家

茅於軾、吳敬璉、溫鐵軍、張五常、郎鹹平、汪丁丁

法學家、律師

張思之、江平、賀衛方

歷史學家

袁偉時、朱學勤、秦暉、吳思、許紀霖、丁東、謝泳

哲學史家

杜維明、徐友漁

政治學家

劉軍寧

社會學家

李銀河、鄭也夫、楊東平

作家、藝術家

邵燕祥、北島、李敖、龍應臺、王朔、林達夫婦、廖冰兄、陳丹青、崔健、羅大佑、侯孝賢

科學家

鄒承魯

公衆人物

華新民、王選、高耀潔、阮儀三、樑從誡、方舟子、袁嶽

傳媒人

金庸、戴煌、盧躍剛、胡舒立

專欄作家、時評家

林行止、楊錦麟、鄢烈山、薛涌、王怡

致敬名單

殷海光、顧準、王若水、王小波、楊小凱、黃萬里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個名單的感想如何,對於如去而言,在這個名單裡,即有讓如去非常尊重的,也有讓如去爲之不恥的。而之所以在今去想起來這個話題,是因爲上面的名單裡一個名字,“樑從誡”。

這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名字。“樑從誡”名字的含義是“師從李誡”,而李誡是《營造法式》的作者,《營造法式》則是在兩浙工匠喻皓《木經》的基礎上編成的,北宋官方頒佈的一部建築設計、施工的規範書。

樑從誡是樑思成和林徽因的兒子,祖父是梁啓超,他祖籍是廣東新會,1932年8月4日出生於北京市;2010年10月28日,在北京病逝。值樑先生忌辰,如去特撰此小文、以志追思。

林徽因和樑從誡(懷抱中)、樑再冰

當年、樑從誡以兩分之差沒考上清華,轉而山上了北大歷史系,後曾師從陳翰笙攻讀世界史,畢業後他先後從事過教研、出版編輯等工作。他獲得廣泛社會影響,則是從他1993年開始關注民間環境保護活動開始的。

當時,樑從誡領導創建了中國第一家完全民辦的環境保護組織“自然之友”,此後開展了保護川西洪雅天然林,保護滇西北德欽縣原始森林滇金絲猴,保護藏羚羊與可可西里地區反盜獵行動等。爲保護藏羚羊,1998年年底,67歲的他登上4000多米高的崑崙山口,親手焚燒了收繳的近400張藏羚羊皮。

1999年,鑑於樑先生在環境教育和保護野生動物方面的貢獻,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和香港“地球之友”共同向他頒發了99年“地球獎”,國家林業局向他頒發了“大熊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