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親緣,紙短情長”,紀錄片《兩岸家書》半夜看哭觀衆

紀錄片《兩岸家書》日前在嗶哩嗶哩、海峽衛視、東南衛視播出,收穫了兩岸觀衆的熱烈反響,評論區看到了許多“值得一看”“感謝這部紀錄片……”“半夜看哭了”等好評。2024年8月24日,該片的上海點映會暨同名衍生藝術展開幕式,在上海BFC外灘金融中心正式啓動。

《兩岸家書》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嗶哩嗶哩、中國外文局解讀中國工作室、福建教育出版社聯合出品,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衛視中心與臺灣視納華仁(CNEX)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攝製。兩岸創作者歷經數年,輾轉多地,遍訪兩岸百餘年來各方人士,從12000多封兩岸家書中精選了二十個案例,有名人的,也有普通人的,可見個體命運與時代交融、思想力量與美學韻味並蓄。一封封家書成爲宏闊歷史的堅實註腳,於細微處見精神,於私語間察時代,書寫了海峽兩岸不可分割的歷史,陳述了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史實。

本次上海點映會選映《兩岸家書》第五集《倚窗猶識夢中人》,現場觀衆無不爲片中37年間往來於兩岸的200萬字情書動容。時代造成了片中主人公王德耀和劉谷香數十年的離悲,而他們卻以數百萬字的信守,寫就了勝卻人間無數的愛情傳奇。

點映會現場,嘉賓現場誦讀紀錄片中的家書片段,“三十年分離,三十年相思,淚水都流乾了,你還記得我吧……”字句間更讓片中主人公們的思念,以字爲浪花,如潮水奔涌匯聚,在嘉賓們的誦讀與觀衆們的聆聽時,無數次複寫、疊加,讓那思念之海的輪廓逐漸清晰。現場亦有臺灣觀衆贈書法字“兩岸家書”給紀錄片總導演洪雷,表達觀看紀錄片後難以言表的激動之情。

“《兩岸家書》實現了我們很早以前就萌生的一個心願——拍一部給年輕人看的臺灣影像史……我們平時總說家是談感情的地方,其實兩岸也是一樣,我們是一家人,希望這部紀錄片的播出能夠成爲家人之間一次敞開心扉的‘有效溝通’”。《兩岸家書》總導演洪雷如是解釋紀錄片的創作初衷。

紀錄片《兩岸家書》上海點映會暨同名衍生藝術展,是嗶哩嗶哩在精品知識內容上的一次新嘗試。在堅守精品、深度的基礎上,嘗試從更多維度去拓展知識內容的邊界。展覽以“思念成海”作爲對於《兩岸家書》的延展,試圖去挖掘“家書”背後更爲具象的涵義,進而給每一位觀衆帶來個體化思考——“思念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在展覽現場,彷彿置身於一汪關於兩岸家書的思念之海里,觀衆可以憑藉多功能導覽手冊,完成一次獨屬於自己的家書體驗。除了能看到紀錄片中的家書往來,收聽“思念的聲音”,也能看到許多珍貴的資料與展品,其中包含了晉江鑑湖張氏族譜;著名語言學家,魯迅摯友許壽裳與家人、朋友真實的往來信件等。觀衆還可以親自寫一封家書,與紀錄片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互動。“不同於商業式、消費式的展覽,這次的衍生藝術展可以給喜愛紀錄片,關注兩岸親緣關係,熱愛精品內容的觀衆,帶來一次獨特的、深度的觀展體驗”。

“從一種基於紀錄片形態的‘視聽’體驗,到線下展覽的藝術衍生形態,《兩岸家書》是一次我們對於知識內容的新嘗試。紀錄片是嚴肅的、深度的,對於部分年輕觀衆而言是有比較高的消費門檻的;但是這次的展覽,我們基於‘家書’概念的‘看、讀、聽、寫、說’,能夠給觀衆提供更豐富的感官形態,去理解‘家書’背後的情感力量,也試圖將觀衆從一種線性的思維裡跳脫出來,將兩岸親緣、思念,與觀衆的個人感官體驗、情感體驗連接起來”。 嗶哩嗶哩紀錄片內容總監、《兩岸家書》總製片人張昊如是說。

真實的家書,真實的故事,《兩岸家書》憑藉影像與展覽的媒介形態,試圖勾勒出臺海兩岸三百多年間的共同記憶,亦如親臨到跨越海峽的記憶現場,深切體會“兩岸親緣,紙短情長”。

採寫:南都記者朱蓉婷 實習生葉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