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克難前行的新變數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當前兩岸對立性高,敵意螺旋上升,已有的結構性矛盾與新產生的矛盾導致臺海局勢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危險。兩岸關係的新變數,影響最大的恐怕還是我國即將啓動的「憲改工程」,如果民粹被進一步激化,勢必衝擊未來發展

然而,蔡英文總統運用

中華民國臺灣」這塊招牌凝聚國人共識的同時,也全面解構中華民國。具體活化做法包括:以深化民主政府體制順暢運作藥引,啓動憲政改革,是否全面翻修中華民國體制,在制度運作上最大限度地去中國化,中共憂心修憲雙重性賦予政治的操作空間。

民進黨自認不挑釁,但修憲委員會看在中共眼中確實充滿挑釁,甚至會使北京感到「必須出手做什麼」的緊迫感。問題是,北京連讓世衛組織邀請臺灣在「一中原則」下參與WHA都不做,早就引發國人不滿。

直言之,修憲與公投是一般民主國家自主性作爲,爲臺灣打造更完善運作的民主憲政體系,除了朝野政黨要有修憲共識與決心外,政府亦必須同時考量未來的「修憲過程」與「修憲結果」是否再爲兩岸關係添加新變數?

深入分析,憲改時刻的變數有兩個,第一是國民黨無核心價值,自修憲案改由公民複決後,早就無力制衡民進黨;第二是從蔡總統倡議修憲後,包括獨派、青年團體,泛綠陣營內部不乏對正名制憲的衆聲喧譁。而隨着2022年地方大選提名逼近,話題炒作引發各種事件,或可能不同程度衝擊兩岸關係。

另一方面,國臺辦透過不斷警告修憲、正名「必遭嚴懲」。近期中國大陸民間武統論述有攀升趨勢,如果未來兩岸民粹再繼續互相激化,「國家統一法」的可能頒佈,也勢必衝擊兩岸關係均勢發展。

除了修憲變數外,中共也在意美國變數,美國扮演的角色已出現階段性變化。從「三公報一法」增加爲「三公報四法六項保證」,四法是除了《臺灣關係法》之外,新增加《臺灣旅行法》、《臺北法》、《臺灣保證法》的美國國內法。美國「一中政策」的豐富化,「外交助臺」處理不慎也可能引發兩岸危機

關鍵在於,過去幾年兩岸對抗主要集中在政治場域,在中共強調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大政方針之下,兩岸軍事矛盾並不突出。然而,大陸軍機軍艦繞臺、美對臺軍售美臺各種高層互動關係升級,也埋下兩岸摩擦風險的因素。

衆所周知,蔡英文的表達善意,是在堅持立場下的善意,意在不使目前的僵局惡化,不是真的對兩岸關係有所期待。從蔡英文連任後的系列談話觀察,民進黨未來4年的政治議程已經設定好了,如果中共仍然不改其對臺政策思維路線,兩岸關係還能維持多久不變呢?(作者爲臺北海洋科技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