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PRI)劉珺如:ESG投資如何助力中國高質量發展
9月23日,由本站財經主辦的“2023本站財經ESG趨勢論壇”在深圳舉行。本屆論壇主題是“凝聚ESG共識、聚焦關鍵行動”,由廣州市綠色金融協會、深圳市南山區金融行業協會、大灣區碳中和協會提供支持。來自ESG國際組織、評級機構、學界、企業界的嘉賓出席了本次論壇,並基於ESG議題發表重要演講與深入交流。
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PRI)高級政策分析師劉珺如在論壇上圓桌對話環節表示,ESG投資可以通過優化資源配置與對投資影響的管理助力中國高質量發展。在資源配置層面,機構投資者將ESG因素納入投資分析和投資決策,能把資金引導到綠色轉型過程中更具有韌性以及更具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比如在投資決策中考慮被投機構的可持續性相關的風險敞口,以及是否制定了可信的具有雄心的短中長期發展戰略來管理這些風險,以及把握轉型過程中產生的機遇,等相關因素。在投資影響的管理層面,尤其是投資期限偏長的機構投資者爲了實現對客戶及受益人的責任,需要通過積極踐行盡責管理等方法來塑造投資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來減緩或消除可持續性相關的系統性風險,以確保長期投資收益和回報。
劉珺如指出,希望通過機構投資者運用盡責管理,推動被投公司在轉型過程中持續提升ESG的表現,實現可持續增長。同時,機構投資者對盡責管理的必要性認識不足或能力有限、聚焦短期收益而缺乏參與機構治理的動力等,仍是當前盡責管理中存在的挑戰。
以下爲現場實錄:
主持人:接下來把時間給到UNPRI劉總,我們這個圈子內沒有人不知道PRI,我希望劉總可以從PRI的角度,幫我們剖析一下它是如何在中國境內發揮它的作用,助力中國的經濟高質量發展的。
劉珺如:謝謝主持人。
首先感謝本站財經的邀請,今天非常榮幸跟各位專家代表參與這個討論。剛纔幾位發言人的發言也非常有意思,我也希望接下來這個討論能夠進一步去探索機構投資者通過ESG投資怎麼去支持中國的高質量發展。
我主要想從兩個層面談這個問題:一是資源配置,二是投資影響的管理。
負責任投資原則的第一條原則是鼓勵和支持機構投資者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因素納入投資分析和投資決策。這一原則旨在鼓勵和推動機構投資者在投資分析中評估被投機構在ESG方面的風險敞口,考慮被投公司是否建立了管理ESG風險和機遇的目標、戰略、治理架構等。ESG因素以氣候變化爲例,比如氣候風險通常包括實體風險和轉型風險,那麼將ESG納入投資分析和決策就需要評估實體風險和轉型風險是怎麼影響投資組合公司的,風險敞口有多大,以及被投公司有沒有制定出可信的、有效的轉型戰略,去應對以及管理這樣的轉型和實體風險。同時,公司是否有制定相關的戰略,去抓住這個轉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機遇。通過這樣,是把資金引導到轉型過程中更具有韌性以及更具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通過這樣,也像剛纔幾位嘉賓講到的,把資金分配到質量更高、轉型前景更好以及管理風險更有效的一些企業當中去。
從管理投資影響的角度,我也想簡單聊幾句。
機構投資者爲什麼要去關注投資影響?主要是兩個層面:一方面是機構投資者可能在獲取專戶投資合約的時候,一些資產所有者(asset owner)是有明確的投資影響目標的。另一方面,機構投資者需要去管理投資影響,是因爲這些投資影響可能會加劇或減緩系統性的風險。比如,剛纔我旁邊的楊總以及馬首席都聊到氣候風險,再比如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風險。它們其實都是一種系統性的風險,會影響到整個經濟金融系統的穩定。投資期限較長的機構投資者,比如養老金、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爲了能夠去實現對於客戶以及受益人的責任,那它需要採取必要的行動來減緩或消除這樣一個系統的風險,以確保客戶和受益人是能夠拿到這樣一個長期的收益和回報,或者合同約定的給付金額(如保險)。
要管理這樣一個系統性風險不能僅僅只看單個被投機構的風險敞口,還要看投資對於這個社會系統、環境系統的外部性是否加劇或者減緩了系統性風險。以氣候風險來講,需要關注的投資外部性主要是被投機構或者投資組合機構的碳排放,它是怎樣去通過管理碳排放來減緩氣候變化,從而最終確確保經濟和金融系統是具有可持續性的。從風險的角度,從投資影響的角度,我覺得ESG投資是可以這樣去實現和推動中國的高質量發展的。
主持人:劉總您作爲PRI的角色和視角,您剛剛也提到投資人蔘與到上市公司的治理當中去的重要性。對於目前A股市場上,您認爲這些投資人可運用做一些ESG 投後管理的手段有哪些?您認爲目前在A股市場上大家做這種盡責管理時有哪些困難在?
劉珺如:謝謝您的提問。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盡責管理。負責任投資原則的第二項原則支持和鼓勵機構作爲積極的所有者,將ESG因素納入所有權決策和實踐。簡單來講就是鼓勵,投資人運用自己的影響力,積極推動被投公司提升ESG績效和影響,最大限度地實現整體長提價值。
開展盡責管理,機構投資者首先需要運用投研來分析所持股或者投資組合公司中的風險敞口以及影響權重,去識別盡責管理的對象。有的機構會專門建立一個分析框架或評分卡去做識別,並且基於盡責管理對象的風險敞口或ESG績效表現可能會設定的相應的盡責管理目標和策略。在識別盡責管理的對象之外,機構投資者需要建立盡責管理的政策和戰略,比如盡責管理需要實現的可持續性相關的目標,盡責管理的流程和治理架構來確保盡責管理能夠得到有效的落地,投資影響的目標能夠達成。。基於這樣框架和流程,機構投資者可以跟選定的被投機構進行溝通,定期參與股東大會行使投票權等,來明確投資者的期待。如果在後續的評估中被投機構沒有達到預期,機構通投資者可能會採取升級措施,比如更高層級的溝通和對話,投反對票並解釋原因,等等。
綜合使用這些手段後,我們希望通過機構投資者運用盡責管理,推動被投公司在轉型過程中持續提升ESG的表現,推動被投公司可持續的增長。
目前我們識別出的挑戰挺多,我現在主要想聚焦在兩方面:一是我覺得機構投資者目前對於盡責管理必要性的認識不夠,以及開展盡責管理的能力有待提升,所以我們PRI近期投入大量資源在中國做持續的針對機構投資者的盡責管理能力建設;二是部分機構投資者可能比較聚焦於短期的收益,可能會聚焦於一些短期的交易等。採取短期投資策略的投資者可能對參與被投公司治理沒有太大的興趣,不會有很大的動力開展盡責管理。我們鼓勵保險基金、社保基金、養老金這些長期投資者在選任和監督投資管理人時納入一些長期績效評估機制,來推動資產管理人建立和實施長期的盡責管理戰略。
這大概是我們目前觀測到的一些挑戰以及我們可以提出的一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