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連年超徵,中央非要全部獨吞才滿足?

立法院財委會討論財劃法修法,國民黨立委舉「民進黨只搶錢 不顧人民救命錢」的手舉牌,現場藍綠立委吵成一團。記者許正宏/攝影

立法院正討論《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在野黨主張將更多資源分配給各縣市,使地方有能力實現在地的治理願景;民進黨則寸步不讓,堅持將豐厚的資源全留在中央。事實上,從國家資源分配的合理性、運用效能和多元發展看,財劃法都到了非修不可的地步;否則,若任由中央繼續恣意掌控揮霍,國家資源將出現嚴重的偏歧和浪費。

精省後,一九九九年《財劃法》將中央與地方稅收分配由六比四,改爲七成五比二成五,地方所能運用的資源大大縮水。此一「患寡又患不均」的問題,在直轄市由二都增爲六都之後,顯得愈發嚴峻。爲此,國內年年都有修法的聲音,卻因政治對立及一黨獨大等因素而難以實現。

今年的政局,恰是改正這項財政收支不均問題的大好機會。其一,是民進黨失去了「一黨獨大」的地位,而在野的藍白兩黨都支持修法,以求符合公平分配原則。其二,民進黨在二○二二年的地方選舉只攻下五縣市執政權,其餘皆爲在野黨或無黨籍取得。根據這樣的民意取向,重新調整中央與地方的財政收支分配,絕對符合廣大民衆的期待。

從資源分配的合理性看,民進黨政府近年四處揮霍及胡亂補助的作法,顯示國家公帑不斷被當成「政治武器」運用,已到了成癮的地步。例如,政府不斷地加碼發放各種名目的補貼,如農漁民生活補貼、休耕補貼、青年購屋補貼、育兒津貼等;目的除了討好特定族羣,有時更是「撒幣消民怨」的封口手法。補貼其實是一種最怠惰的決策,花掉了公帑,卻未實際解決問題;俟人們來日回看,問題往往更嚴重。「少子化」是最明顯的例子,「國家一起養」、「政府陪孩子長大」等漂亮口號一堆,卻是越補貼生得越少。政府看似好忙,但其實什麼也沒做。

再看,當中央壟斷所有資源及分配權後,各種浪費、虛矯也接踵而至。以八年八千八百億的前瞻建設爲例,表面上勾勒了一個國家共同的願景,但落在地方的項目,卻往往是七拼八湊的應景文章,變成「中央賞賜地方」的官樣建設。且看,高雄市的前瞻水資源建設,有三分之一花在滯洪池;高雄大肆興建了廿五座滯洪池,近年淹水反而變得更嚴重,而下水道依舊懶得疏濬。同樣的,政府撒大錢去補貼綠電,但大把銀子卻進了不肖綠能廠商口袋,這不嚴重嗎!

不僅如此,民進黨誇稱臺灣經濟廿年來最好,近四年更是年年稅收超徵,屢屢向全民發放現金以收買人心。以今年爲例,將是連續第四年超徵,金額在四千億元至五千億元之間。這些錢,爲何不能分配給苦哈哈的地方,讓他們也能依地方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妥善運用,以造福鄉梓?讓地方有自主運用的空間,至少能避免被中央大頭大腦的思維箝制,老是做一些華而不實的建設。以花蓮發生震災爲例,凡事都要仰賴中央伸援手;但中央又抱持濃厚政治成見,導致花蓮災後遲遲難以復原,這難道是後山居民的原罪?

民進黨執政這些年,對於藍綠縣市資源分配的「大小眼」,已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更因此造成藍綠縣市的發展及市容差異。這些點點滴滴,民衆都看在眼裡,不滿的心情反映在投票行爲上,纔會有近兩年藍綠版圖的驟然變化。對於這些警訊,賴清德和卓榮泰必須虛心自省、謙卑迴應,絕對不能再霸着偌大的國家資源,當成民進黨黨產般地自肥自沃,或任意向財團輸送利益。年年超徵數千億,中央非要一口獨吞,吃相豈會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