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娜入選23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評論》“TR35”

近年來,李曉娜的研究主要圍繞全固態鋰電池方向,發展了多種氯化物固態電解質材料,以及非金屬多硫化物電極材料如富硫相的磷硫分子、富硫相的硒硫固溶體。有效利用二次電池儲存清潔能源代替傳統化石能源,是踐行基於“雙碳”目標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針對全固態電池面臨的世界性技術瓶頸,開發突破 400Wh/kg 大容量高安全性全固態軟包電池,具有風向標意義。針對固相離子傳導行爲等關鍵的科學問題,李曉娜以實現高穩定性和高離子電導率共有的電解質材料及高能量密度、與高性能共存的全固態電池爲突破口,從電解質材料、金屬鋰負極及高能正極、全固態電池新體系三個方面着手,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在固相傳導行爲方面,她基於對固態離子傳導模型的解耦,提出傳導過程中遷移熵效應。在固態電解質材料方面,她繪製了鹵化物電解質材料體系的結構相圖,全面釐清陰離子密堆積型鹵化物電解質材料的成相規律與離子傳導規律,開發了多款具有商業應用價值的超低成本鹵化物固態電解質材料。在高能量密度全固態電池體系方面,她聯合有研(廣東)新材料技術研究院等合作單位,實現了基於鹵化物體系全固態軟包電池的試製和技術突破。

入選理由:通過研發新一代鹵化物固態電解質材料和揭示其固相離子傳導等行爲規律,拓展全固態鋰離子電池鹵化物體系的技術路線,大幅提升了全固態動力電池技術性能。

編輯: 金計瑋

責編: 張純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