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不與中國貿易將付出代價 製造更多摩擦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圖/美聯社資料照)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指出,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的佔比已增加,若不和中國發展貿易,不僅會付出很大代價,還會製造更多摩擦。他同時強調「必須保持平衡」,並表明新加坡會加入印太經濟框架。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李顯龍本月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作出上述表示。根據李顯龍新聞秘書提供的文字實錄,李顯龍在專訪中有相當篇幅是就中國參與亞太事務、美日在亞太的角色、印太經濟框架等課題闡述看法。
李顯龍表示,機會和市場都在中國,各國不能不和中國做生意,並且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他同時表明,許多亞洲國家也希望加強與世界各地,包括與歐盟和美國,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的聯繫。他說:「我們必須在世界各地尋找機遇,也必須保持平衡。」
李顯龍說明,隨着中國經濟佔全球經濟比重增加,與中國有更多貿易往來「是正常」的,「假如你說雖然中國佔很大一部分,但我不想和他們進行貿易,那你不僅要付很大的代價,還會製造更多摩擦,並減少維護和平的機會。」
李顯龍還提到,中國一直有計劃地參與亞太地區事務,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現在也有「全球發展倡議」,新加坡支持這些倡議,也是「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的成員。「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由中國在聯合國發起成立,剛於5月9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了高級別視訊會議,有60多個國家的代表參加了會議。
在評價中國對地區事務的參與時,李顯龍說:「我們認爲這有積極意義,因爲一個繁榮發展、參與區域事務的中國,遠比一個我行我素,不與區域其他國家好好融合、協調,並遵守同樣規則的中國來得強。如果中國失敗、貧窮和動盪,也會給亞太地區帶來很多的困難。」
談到美日能在亞太地區扮演什麼角色,以讓本區域達到更好的平衡,李顯龍指出,日本是僅次於中國以外的亞洲最大經濟體,新加坡希望與日本有更多經貿往來,以維持平衡、保持韌性,不會過度依賴任何一方。「我們能夠共榮發展、獲益於相互依存的關係,而這也會促使大家共同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與安全。」
★李顯龍:IPEF不能完全取代TPP
至於美國,李顯龍提到,美國曾在歐巴馬總統執政期間積極推進《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但因政治原因最終無法加入。在日本主導下,其他成員在2018年達成《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受國內政治牽制,美國不太可能重返CPTPP,但美國總統拜登去年10月提出印太經濟框架(IPEF)構想,並將在本週訪日期間,宣佈正式啓動IPEF。
李顯龍認爲,IPEF不能完全取代TPP,但它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議程,「它給了我們一個寶貴的信號,也就是拜登政府明白在亞洲展開經濟外交的重要性。」
李顯龍表明,新加坡對IPEF持積極態度,雖然相關細節還未談妥,但大方向已定,新加坡會加入其中,並設法制定一些實質和互惠互利的倡議。新加坡有興趣討論數位經濟、綠色經濟合作、可持續能源、可持續金融和碳交易的規則。
他說:「我們看到了達成協議的機會,希望能展開討論。」
★李顯龍:中國大陸和臺灣加入CPTPP決定權不在新加坡
新加坡是今年的CPTPP輪值主席,中國大陸和臺灣去年都先後提出申請加入這項協定。
被問及新加坡要如何處理時,李顯龍表明,雖然新加坡是輪值主席,但決定權不在新加坡手上。他說,CPTPP是個開放的組織,達到CPTPP高標準的經濟體都能加入,而成員需通過協商做出一致決定。輪值主席會徵詢和聽取各個成員的意見。
李顯龍預計,諮詢過程需要一段時間,個別成員會有各自的觀點,也可能會先和提出申請者分別討論,才向輪值主席表明立場。成員在做決定時會考量貿易和投資等經濟效益,也會從戰略和更宏觀的角度思考這件事。
李顯龍也重申,新加坡歡迎中國大陸加入CPTPP,但中國大陸得達到標準。他說,這是必須詳細探討的問題,最後的決定還取決於成員達成的共識,而大家很可能會有不同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