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當心鼻過敏感冒 養生首重潤燥
進入秋季後,氣候逐漸乾燥,易引發上呼吸道疾病,中醫師建議,立秋後民衆應注重「潤燥」。(本報資料照片)
醫師提醒,燥咳忌吃薑母鴨、羊肉爐等補湯。(本報資料照片)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不過,臺灣即便是進入了秋天,依舊偏熱,甚至因秋老虎發威,氣溫也常常超過30度以上,這個節氣容易引發上呼吸道疾病外,還會讓過敏加重,包括感冒、咽喉炎及咳嗽等,尤其是慢性鼻炎與過敏性鼻炎,會出現鼻塞鼻水、鼻涕倒流的問題。中醫師建議,立秋後應注重「潤燥」,留意保溼和吃潤肺生津的食物。
立秋代表秋天正式登場,「秋」指暑去涼來,意味着秋天的開始。中醫師陳潮宗表示,進入秋季後,氣候漸漸乾燥,許多人會開始出現「秋燥」,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峰期,加上季節改變之際氣候較不穩定,容易產生一系列的上呼吸道問題,引發的疾病有咽喉炎、感冒、腸胃疾病、呼吸疾病、腦血管疾病及皮膚過敏等。
陳潮宗表示,入秋後,許多人的過敏開始加重,包含慢性鼻炎或過敏性鼻炎,會出現鼻涕噴嚏,鼻塞鼻水、鼻涕倒流的問題,還會合並眼睛癢、鼻子癢、皮膚癢,再加上空氣乾燥,夜間不小心揉鼻子就會導致流鼻血,若不及早予以治療,未來會慢慢演變成鼻竇炎。
因此,陳潮宗指出,秋季養生的關鍵「潤燥」,滋腎潤肺,可多食用有助保養的食材,如梨子、白木耳、蓮子、山藥、豆漿及蜂蜜等,不宜吃太多會利尿的食物,如綠豆、咖啡、茶飲等。
此外,秋季特別容易「久咳不止」,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可根據不同症狀飲食,如痰黃而稠且伴隨發燒的屬於熱咳,飲食不宜吃到薑母鴨、麻油雞等較爲上火的食物。痰清、流鼻涕、鼻塞等,常伴隨頭痛及怕冷爲寒咳,飲食上應避免吃到太過寒涼的蔬果,例如西瓜、水梨等。
如果是乾咳無痰、但常覺得喉嚨癢、時不時就想咳一下,常伴隨嘴脣乾、喉嚨幹,則屬於「燥咳」,飲食上應避免吃到太過燥熱的食物,如羊肉爐、當歸鴨等,應多補充滋陰養肺的食物,例如木耳、山藥、銀耳、芝麻、豆腐及水梨等,可養陰潤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