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校長:在變革的社會,我們既要有“變的勇氣”,也要有“不變的堅定”

當前,我國小學教育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人工智能時代浪潮洶涌、創新人才培養學段下沉到小學、新課標新教材落地實施......這些都對小學教育提出了挑戰。

課堂是育人的第一陣地,面向未來,小學課堂教學需要變什麼、怎麼變?需要堅持的又是什麼?

11月7日至8日,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2024年學術年會舉行。本次年會以“弘揚教育家精神 深化小學教與學改革”爲主題,同時設置了“校長教學領導力、大單元教學、跨學科教學、教學評一體化、數智賦能”五個分論壇。

來自教育部、中國教育學會等相關領域的專家,以及全國各地小學知名校長、教師共600餘人,共同探討小學教育領域的最新前沿,展望未來教育發展趨勢,旨在將教育家精神轉化爲新一輪教與學變革的主體驅動力。

國家督學、教育部教指委副主任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育專委會理事長、北京市正澤學校校長李烈在年會上發表開幕致辭。

李烈校長圍繞“弘揚教育家精神 深化小學教與學改革”,分享了自己的三點體會。京城教育圈今天摘錄整理了李烈校長的發言,一起來看——

我以爲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在於愛與奉獻、開拓與躬耕、進取與堅守。在變革的社會中,我們既要有“變的勇氣”,因爲時代在變、學生在變、環境在變;也要有“不變的堅定”,因爲人的發展、教育的實施、學習的過程有着根本性的核心規律。

—— 李烈校長

01

“校長教學領導力”

是引領課堂教與學變革的關鍵

校長作爲學校的領導者,是教師隊伍中的先行者、引領者和示範者,是培育和踐行教育家精神的關鍵主體。課堂教與學的變革要求校長髮揮教學領導力,把深化教學改革、提升教學水平作爲自身領導職責的首要目標。爲此,校長要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要做到堅守課堂“主陣地”。校長要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對課堂教學的關注和引領上,帶領教師研究課堂、改進課堂,讓課堂真正成爲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成爲學生思維發展的課堂、成爲學生真實成長和不斷被激勵的課堂。

其次,要高位思維、低位行動。在引領課堂教學變革中,校長既要注重“高位思維”,以更具系統性、前瞻性、時代性的思維,把握教育規律和發展趨勢,形成“高屋建瓴”的思考與理解,又要能夠“低位行動”,通過最基礎、最直接的教學指導活動(如聽課、評課等),有效地將“高位”思考滲透、轉化於“低位”的具體行動和操作,指導教師不斷更新和改進課堂教學的理念與方法。簡言之,帶着理念走進教師,帶着教師走進理念。

第三,要堅持清靜辦學之道。面對當前社會中的浮躁之氣,校長要堅持教育的本質與初心,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清靜辦學;少一些個人得失,多一些大氣格局。“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總是先人後己的人反而能夠受到擁戴,總是將名利地位置之身外的人反而能夠成就自身。多爲教師“搭臺子、引路子、鋪底子”,全方位助力教師成長,做賦能型的教師引領者,纔是校長教學領導力的真正內涵與意義。

02

“方式方法創新”

是實現教與學變革的主要路徑

隨着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頒佈,以及配套新教材的逐步推行,一系列有助於落實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與實踐,成爲課堂教學領域的基本共識和變革方向。

其中,大單元教學、跨學科教學和教學評一體化,不僅直接改變着課堂教學的內容組織、環節設計、學習方式,更是直指我國基礎教育教學中長期存在的重學科體系、知識傳授、教學設計,輕綜合運用、能力素養、學習評價等方面問題。

通過構建大單元教學體系,可以打破傳統教材單元和課時教學的侷限,將相關知識、技能和能力進行有機融合,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及思維品質的培養。

通過跨學科教學的探索,讓學生通過完成更具挑戰性、綜合性、合作性的學習任務,在多學科交織融合的學習過程中,發展核心素養,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教學評一體化設計,將評價貫穿於教與學的全過程,實現教、學、評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讓評價也成爲學習過程的有機部分,成爲教學目標達成的有效手段。

我們深知方式方法是載體是手段是路徑,改變教學方式方法的目的,則是追求教育的最高境界,即對學生主體“激發內在動力、培養獨立能力”。

03

“數智賦能”

是助力教與學變革的重要力量

當前,以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爲代表的信息技術,正推動社會從工業時代進入信息時代、人工智能時代。

AI時代對基礎教育有兩個層面影響:

在技術層面,要求我們充分認識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爲教學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的支持,讓教學更加有效、高效和有趣。

在育人層面,要求我們迴應智能時代的育人要求,激發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索能力和求是精神,保持人類在機器智能面前應有的主體權利和創新優勢。

實現真正的數智賦能要有兩個堅持:

堅持教育的立場。現代教育的精神和靈魂是“人道性”,也就是要尊重人。尊重人首要就是尊重人的發展規律,比如人生理髮展上的階段性與連續性統一的規律,人在學習上“身心一體”的具身性認知規律,以及不同個體間發展不均衡的差異性規律等等。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教學,不該是單純的技術應用,而是要利用技術改進乃至改變傳統的教學與評價方式,讓教育更具“人道性”,更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核心素養的形成。

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學生爲主體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出發點,也是課堂教學創新的落腳點。用於課堂教學的新技術、新舉措的有效性,不在於其技術是否先進或形式是否新穎,而在於它是否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是否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是否促進了學生的成長。

我以爲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在於愛與奉獻、開拓與躬耕、進取與堅守。在變革的社會中,我們既要有“變的勇氣”,因爲時代在變、學生在變、環境在變;也要有“不變的堅定”,因爲人的發展、教育的實施、學習的過程有着根本性的核心規律。

“低頭趕路,敬事如儀,自知其心,其路自明。”讓我們專注使命,以弘揚教育家精神爲引領,以深化小學教與學改革爲動力,堅守教育的本質與理想,爲推動我國小學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編輯|京教君

今日推薦視頻

歡迎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羣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們要是不給京城教育圈加星標,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親們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標!

重要的話說三遍!

然後,多點在看、多點贊、多分享,

不然我們就要失去彼此了……

親們,快加星標,風裡雨裡,

京教君在這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