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24年 安寧緩和簽署破今年百萬人次 60到69歲簽最多

器捐中心今天舉辦路跑活動,北榮安寧病房輔助治療犬Oba(左一)也到場,吸引大小朋友目光。記者陳雨鑫/攝影

「救」與「不救」的難題,別再丟在家人身上。安寧緩和條例於民國89年通過後,今年已邁入24年,據衛福部統計,簽署人次於今年9月底正式進入100萬人次大關。以今年簽署的6萬5151人次分析,簽署安寧緩和最大宗的年齡落在60歲到69歲間。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隨高齡化社會來臨,近年發現50歲的族羣簽署率逐漸升高,面對生死已不像過去是難以啓齒的議題。

器捐中心今舉辦路跑活動,醫界近20年積極推動「安老善終」,衛福部陸續推動善終三法,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人自主權利法。其中安寧緩和條例,今年累計破100萬人次簽署,器捐簽署人次今年也累計超過63萬人次,病主法推動6年預立醫療人次爲8.7萬多人。

劉越萍表示,疫情過後,簽署安寧緩和、器捐、預立醫療的人數都有上升。根據統計,安寧緩和簽署人次在2019年爲9萬5818人,疫情期間簽署人次降到2022年簽署爲5萬8224人次、2023年爲5萬3945人次,而今年累計至今天簽署的人次爲6萬5151人次。

劉越萍表示,疫情期間的推廣活動較少,且過去的活動通常都是在醫院內推行,也讓疫情的簽署率較低,疫情後開始嘗試與不同的團體推廣善終概念,包含委託北藝大、臺藝大等學生團體,拍攝相關影片,增加學生族羣對於善終的概念。去年年中器捐中心推動的「聲紋卡」,多是20到29歲族羣錄製。

歌手小球說,前幾年自己碰到身邊的朋友家人接受安寧療護,看見這段歷程,認爲這是家人與患者之間「最後的溫柔」,別把救與不救的議題交給他人,每一個人都該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選擇自己喜歡且有尊嚴的方式,走完最後一哩路。

爲積極推廣善終,民衆可持今年起,可持「健保卡」直接在「預立醫療決定、安寧緩和醫療及器官捐贈意願資訊系統」,線上預立器官捐贈及安寧緩和醫療意願。

民國89年通過安寧緩和條例至今已24年,累計簽署的人次今年破100萬人次,以今年簽署的年齡層分析,多爲60歲到69歲族羣簽署安寧緩和醫療意願。圖/取自衛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