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防禦型個股浮出水面
美國政府關門天數創高,川普是否還有收放自如的本事,全球股市都在看。臺股在美中貿易戰多空拉鋸中震盪,財報利空出盡的防禦型個股,相對安全。
文/馮泉富
美股過去五個交易日(元月八~十四日)呈現碎步盤堅的走勢,應驗了先前所說的,負乖離短暫修正之後的反彈型態,將呈現時間大於空間。在政經訊息方面,由於川普總統仍堅持興建邊境圍牆,美國聯邦政府局部停擺已進入第二十五天,刷新過去紀錄,對金融市場的影響難保不會擴散,且隨着英國脫歐協議方案投票日逼近,市場觀望氣氛增加。
美股反彈續航力 前瞻指引成關鍵
另一方面,中美貿易談判雖已積極進行,但未來進度是否符合市場期待,不無疑問。目前美國對中國的強迫性技術移轉、智財權的保護、不當補貼等大問題仍不輕言妥協,且這些問題並非中國大陸一時半刻能解決的,這是中美談判中最大的不確定性。
美股接下來若欲期待相對明顯的上攻,就要依賴基本面數據有驚豔的表現,例如近期由金融類股領先開展的超級財報周,是否有指標企業出現讓人眼睛爲之一亮的超市場預期財報,或指標企業對新的年度端出樂觀的前瞻指引,畢竟股市上漲的依靠終究是上升的估值和盈利。
根據FactSet資料,去年第四季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至少七二家發佈獲利預警,此數量爲發佈正面財測企業的兩倍,可視爲十二月股市領先下跌的主因。目前投資人可能會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現階段美股的修復期是否代表財報利空已出盡?
第二個問題更重要,根據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數據顯示,二〇一九年第一季S&P500獲利成長可能大幅放緩,估計年增幅僅三.九%左右,所以目前任何指標企業發佈的今年前瞻指引就特別重要。因此,就指數而言,這樣的反彈行情要不要參與,投資人就得自我衡量風險/報酬比的接受度,沒有標準答案。
基本面的利多題材暫時求之不易
先前就總經數據方面,例如製造業PMI、耐久財訂單、消費等等已把目前所處的環境輪廓悉數勾勒。美國消費基本面的支撐,加上薪資年增率強勁,搭配升息循環可望提前結束,將給予多頭市場延長與喘息的空間。不過,趨勢雖得以延長,卻難以迴避經濟擴張力道趨緩的事實,所以最終仍得迴歸實質基本面變化。
觀察攸關美國整體企業營運概況的ISM製造業新訂單指數(類似臺灣外銷訂單),由十一月的六二.一大幅滑落至十二月的五一.一,創二〇一四年一月以來最大降幅,以及二〇一六年八月(川普勝選前三個月)以來最低,代表整體需求快速走軟;生產指數亦由十一月的六〇.六降至五四.三,爲兩年來的低位。
新訂單指數爲ISM製造業指數兩大領先指標之一,目前的數據已透露海外景氣明顯趨緩以及全球需求的快速降溫,未來經濟前景的不明朗將持續干擾美國跨國企業的營運,顯然二〇一九年第一季的美股財報(四月中下旬開始公佈)變數仍多,先前蘋果的營收預警也不會是單一事件,投資人不宜太過樂觀。
由於股價通常會領先反應,第一季美股指數的發展空間容易被基本面限縮。初步研判,若中美貿易談判出現優於市場預期的結果,美股可望在基本面不強的背景下維持高檔區間橫向發展;若中美協商再度破裂,美國對中加重關稅下,全球經濟仍將陰霾密佈,美股走勢仍得反覆測底尋求支撐,負面影響再度擴散全球。
臺灣整體制造業去化庫存的時間將延長
面對二〇一九年外部變數驟增的環境,臺灣很難自外於當今的貿易生態。經濟部統計預估十二月臺灣外銷接單金額約降到二五五~二六五億美元,年減率預估四.一~六.一%,直接延伸的影響就是整體上市櫃公司一月~二月的營收肯定不好。由臺灣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可以獲得佐證,臺灣十二月製造業PMI由十一月的四八.〇(已掉入榮枯線五十以下)快速掉到四四.八,創下二〇一二年七月指數編撰以來的最快緊縮速度。
若從更細部的「未完成訂單-客戶存貨」來觀察,國內廠商營運的壓力正十分快速的增加當中;未完成訂單爲考量產能與新接訂單下,尚未完成交貨的部分,以五十爲臨界點,五十以上顯示未完成訂單量增加,反之亦然。
而客戶存貨指數同樣以五十爲分界線,若低於五十則表示需求大於供給,下游廠商需要更多的商品,進而刺激增加訂單。當未完成訂單-客戶庫存大於〇時,即顯示訂單擴張且客戶缺貨,將帶動良好的訂單循環。
可惜的是,根據國發會的資料顯示,「未完成訂單-客戶庫存」早已在九月翻到零軸以下,十月負值開始快速擴大,最新的十二月數據已擴大至負十一,顯然,庫存累積的速度快速增加,而來自外部的新訂單又縮小,營收將下降,未來消化庫存的時間勢必延長,現階段營運概況十分險峻。
財報已利空出盡 臺塑具市場指標
由於整體內外部基本面變數仍多,加上距離農曆年封關已近,在交易策略上以個股防禦性爲重,兼顧產業能見度佳的族羣,相對能吸引市場長線資金。例如前一段時間因國際油價重跌而修正,財報已利空出盡的臺塑(1301)具市場指標,臺塑爲塑化原料中下游生產廠商,營運範疇包括從鹼氯至下游聚氯乙烯(PVC)垂直整合廠商,以上游乙、丙烯原料生產泛用樹酯聚丙烯(PP)、聚乙烯(PE)與其他特用化學產品等,生產基地位於臺灣以及中國寧波,業外轉投資包括臺塑化(6505)持股二八.六%、臺塑美國持股二二.六%。產品結構PVC佔二一%、PP佔一六%、HDPE佔九%、AE佔九%、液鹼佔八%。
主要銷售地區,中國佔三七%、臺灣佔三五%。未來長線的主要亮點在美國的轉投資,有臺塑美國德州三期擴建計劃的乙烯一三〇萬噸、LDPE四〇萬噸(臺塑美國全資)、HDPE四〇萬噸(臺塑全資)今年第三季投產。
另外PP二五萬噸(臺塑美國全資)預計於二〇二〇年下半投產,同屬於德州三期的EG八十萬噸(南亞全資)計劃於二〇一九年底試車;雖然先前國際原油價格大跌,拖累美國HDPE價格下跌至九〇五美元/噸,現貨利差降至四〇〇美元/噸,不過由原料乙烯成本低,因此利潤仍高於亞洲與歐洲,未來美國PE仍是極具有成本競爭優勢。
展望二〇一九年,PVC的原料乙烯價格走跌將可使利差提升,燒鹼與多數特化產品新增產能有限,供給面仍是偏緊,目前雖然貿易戰未能有效緩解,缺少需求的推進,但以臺塑集團一貫廠的競爭優勢,加上美國新廠陸續投產,法人預估二〇一九年EPS約七.〇五元,本益比不高,可望吸引壽險長線資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