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立委陋習不改 奢談國會改革

民進黨立委邱志偉(左)、郭國文(右)等昨天舉行記者會批評立法院長韓國瑜剝奪他們的質詢權,並直奔院長室理論。記者潘俊宏/攝影

立法院長韓國瑜「沒收」總質詢引發爭議:對於昨天下午表定質詢的委員,想必一肚子委屈。另一角度來說,也正代表立法院習於便宜行事,凡事都馬馬虎虎。如今有人切實遵守議事規則,反而造成雞飛狗跳,立法院會開了天窗,閣揆和行政官員在臺上枯坐乾等,登記質詢遲到的立委,事後竟還好意思歸咎於主持議事的國會議長和議事人員,國會尊嚴掃地。

立委放棄當面口頭質詢官員,改爲書面爲之,是個人的權利。但以昨天風波而言,原訂下午第一棒質詢的陳亭妃,中午才向議事處要求改爲書面,導致下一棒的羅明才趕不到場,更後面的洪申翰等人,更是一個也不在。於是主席依據議事規則,一一唱名之後,宣告本日質詢結束。

多數立委行程滿檔,按照質詢順序預先安排到場時間,有人臨時開天窗,後面委員自然可能趕不到。若立委們覺得,院方應允許最後關頭更改書面質詢,就應體認到,自己可能因同僚臨時不現身,提前一棒甚至兩三棒上場,便不能把行程安排到如此緊湊。若立委不願提前待命準備,就不該要求議事處可以允許自己或同僚,臨時更改出席質詢與否。

其實,在立院各委員會,向來是唱名不到就跳過,唯獨院會纔有立委臨時改書面質詢,主席就爲其休息配合的狀況。這當然是過去幾位院長,政治風格都「以和爲貴」,凡事絕不當壞人所致。連帶所及,整個立院的管理,往往崇尚「便宜行事」,箇中的「水分」甚至「油水」,也就不難想像。

立法院形象向來不佳,新國會理應展現新氣象,強力監督行政部門,卻陋習不改,立委們連到場開會、準時質詢都做不到,奢談什麼國會改革?改革不是空喊口號,委員們若想扭轉社會形象,須先從約束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