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做的不是企業家IP

引言:十多年前,我來杭州出差,這裡並沒有多少人會談論櫻花,我現在搬家到杭州來了,到了煙花三月,卻發現,人們都在各種景點圍得水泄不通,就是爲了拍一組櫻花的美景,這種結局,是因爲櫻花呢?還是因爲時間呢?

從2024年開始到現在,中國整個商業圈,都在問,如何複製雷軍IP,能不能認識幾個小米負責傳播的人,去學習一下,這種話,聽都聽煩了,耳朵也起繭了,所有人都認爲小米的傳播已經成仙,過去取取經,或者挖一兩個人過去,就可以奏效。

我其實挺哭笑不得的,稍微對小米熟悉一點的人都知道,小米現在的組織架構和傳播體系,是高度依賴雷軍個人的,你的公司有雷軍這樣的傳播大師嗎?他創業初期,我去他辦公室專訪他,他還想着幫我取標題,取得還挺好,在之後的媒體生涯裡,我再也沒遇到過這樣的企業家。以我個人對雷軍淺薄的認知,他如果當年進了媒體圈,那可能就是我們這個圈子裡最牛逼的人,小米爲什麼沒有王帥這樣的角色?因爲雷軍在傳播上甚至比馬雲還有天賦,他太知道他的用戶想要什麼了,也太知道該如何討好用戶。

所以我一直開玩笑說,雷老闆一定要保重身體,千萬別感冒發燒,小米沒人能替他。

但是,但是,我很喜歡但是:雷軍今天在做的事情,真的是在做企業家IP嗎?

我的個人觀點,他在做的是企業家網紅,同期很火的周鴻禕也是如此,他們都是在用媒體思維做網紅,在利用流量幫助自己的公司去撬動大衆認知,當然我對他們是尊重的,我也不認爲他們做網紅有什麼錯,而且在此之前,他們也在企業家IP這件事上,也做過積累,有大量的書籍出版,也有自己的系統性思考,當然距離稻盛和夫、安迪格魯夫、傑克韋爾奇那種開宗立派,還差很遠。

本質上,這一波,所有企業家都在做網紅,沒有人做IP。

在這件事情裡,我找到四個因素點,企業家、創業者、IP、網紅,組合起來就是,企業家IP、企業家網紅、創業者IP、創業者網紅。

企業家,是已經功成名就,有一定成功基礎的商人;創業者,是還沒有成功,在努力走向成功的商人;IP是一種從商業圈內走向公衆的嚴肅商業傳播路徑,以經營管理等商業知識爲基礎;網紅是一種完全面向公衆的流量思維,以人設、故事、銷售、段子爲傳播基礎。

在中國整個商業圈,目前只有兩個人,在我看來,完成了企業家IP這件事,一個是任正非,一個是張瑞敏,這兩個人都有自己的管理哲學,有智囊團,有理論系統,有文字支撐,有大量深度採訪支持,也就是說,商業理論沉澱足夠厚,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有商業界的人在研究他們的理論,目前來看,還沒有人去研究雷軍,也沒有人去研究馬化騰,馬雲之前在這件事上,做了一半,後來戛然而止。

網紅和IP是兩件絕對不能混爲一談的事情,但是恰恰現在又有一堆人,在拿這件事情做生意,當然,目標不是企業家,而是認爲自己是企業家的創業者,一堆人在收割韭菜,教創業者怎麼做IP,當然去參加這些課程的創業者,大多也是想割消費者韭菜,沒幾個認真做產品。

還有一些網紅,成爲很多企業背後的流量顧問,最終把一些原本體面的企業,玩得越來越下三濫不入流。

我看了看,現在的網紅課程基本內容大差不差,就是教你怎麼做一個演員,立人設,博眼球,搞話題,討好大衆,獲取流量,我說實話,這是一個苦差事,如果你天賦不足,真的要消耗掉你很多時間,不要把這件事想得很簡單,我舉一個例子,你就明白了,那麼多圖文媒體老師,那都是媒體專業人士,但是到了短視頻時代,依舊沒飯吃,面對鏡頭立刻就原形畢露,隔行如隔山,我文章能寫得飛起,但是視頻的飯依舊吃不了,所以你想着去培訓一下,就能成網紅了,別做夢。

這種課程,在我看來,基本價值就兩個,一個是混圈子,騙子認識騙子,搞點資源,另一個 就是去聽聽課程,回來試試,基本一個月兩個月就放棄了,因爲發現流量沒起來,公司卻越來越糟糕,買個教訓。

所以這件事情,一開始就要想清楚,無論是企業家還是創業者,你到底是要IP,還是要做網紅,先把這件事情想清楚。

創業者其實沒什麼可能性做IP,因爲你沒成功過,誰會信你,你沒有說服力,圈內圈外都不信,所以做網紅是比較好的選擇,我建議培訓班以後改個名字,創業者網紅培訓。

企業家可以選擇做網紅,也可以選擇做IP,我覺得根據各自性格以及所需,來劃分。

比如董大姐,她可能就是想做網紅,無論是用什麼姿勢,有流量就可以,走自己的路吃自己的麪包,比如前段時間海爾老闆周雲傑兩會出道,我當時還跟海爾的同學們聊了一下,周總是要做IP,還是要做網紅,不知道答案,就是先順勢推出來,看市場反應。

其實,走什麼路,企業家自己心裡是清楚的,就是不要擰巴自己,做自己,企業家不是演員,不能一直表演自己,演戲終究是要落幕的。

有少數企業家享受在鎂光燈下的成就感,有些企業家喜歡孤獨的思考,然後形成思想影響更多的後來者,而有些企業家被逼無奈,只能挺身而出,自己以身示範,做網紅帶領企業走出困境。

我去年跟周鴻禕去泰國辦活動,他路上跟我說了一些,很多人看他做網紅,說不務正業,但是隻有創業者自己知道,做永遠比說要難得多,風涼話誰不會說?用行動去解決問題,纔是最直接的選擇。

我年輕的時候,不是很喜歡張朝陽,幾次去搜狐採訪的時候,很感覺他很輕浮,但是他年紀大了之後,我越來越喜歡他,他這幾年做了物理課後,我覺得搜狐變成了一家有自己節奏的好公司,員工開心,公司賺錢,老闆在做一件自己喜歡對社會有價值的事情,真的要一萬億市值才能叫成功嗎?

俞敏洪也是,周鴻禕也是,他們每次直播,我並不能感覺到有什麼快樂幸福可言,但是他們依舊要這個歲數出來爲了公司拋頭露面,做一家企業非常困難,新東方和360各自有各自的困難,創始人就是一家企業最後兜底的人,當所有的招數都不行的時候,老闆就是最後的壓艙石。

我自己也在創業,我太明白這其中的痛苦,所以,企業家或者創業者出來做網紅,絕對不可恥,那種在逆境中求生不服輸的掙扎,是企業家和創業者羣體,最閃亮的性格特點。

然後,你可能會問,你說了這麼多網紅的事,那麼到底什麼是IP呢?IP和網紅,最底層的區別就是,如何與受衆接觸。

IP需要跟大衆之間用媒體做隔離,也就是說,大衆並不能直接跟企業家交互,必須要通過媒體採訪、書籍、報道、故事等手段,間接瞭解,不能直接得到的,永遠是最美好神秘的,而且這些內容很大部分有閱讀門檻,學術系統是基礎,然後以前用知音、讀者、故事會,現在用抖音、視頻號、B站、快手做大衆二次解讀,最終形成一個由內向外的企業家IP,這種人設是通過社會認知層層分解的,這個IP的核心是這位企業家的思想系統。

網紅的邏輯就很簡單了,以前受限於傳播路徑,現在有了社交媒體後,馬斯克就敢喊出了裁撤公關部,因爲他在直播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什麼事情,自己就在社交媒體溝通了,這種趨勢也在我們這邊上演,所以小米今年的公關策略也在發生360度大轉變,我以前一直想不通,網紅公司爲什麼不在公關上花錢,這下算是徹底明白了,人家自己就是媒體,網紅與受衆之間,沒有媒體阻礙,爲什麼還要給你錢?

但是,但是,我又要但是了,對此,我持保留意見,一年之後,如果小米能用這套新的方法完全跑通,我覺得才能算階段性成功,理想汽車之前也這麼幹過,特斯拉在中國也這麼幹過,後面的反噬很大,華爲當年強大到那般地步,也沒有做到。

最後,我還想說一件事,是時間,尤其是我們這些碼字的人,更要尊重時間,不要在時間面前,做舔狗,或者做絕對的批判者。

十年前,我們中的很多人,還在嘲笑小米是一家沒有研發精神的組裝公司,屌絲、爲發燒而生,但是今天在祖國大江南北的飯桌上,小米突然變成了一家人人都要學習的公司,小米的底色真的發生變化了嗎?我們有沒有真的仔細去思考這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階段性的結論,會不會在十年後,再次打我們自己的一個大嘴巴子?

在此之前,我們已經看到很多公司起起伏伏,蘋果、微軟、聯想、阿里巴巴都是如此,企業和人生一樣,是一條上下起伏的波,我們如果能看到大趨勢,實屬三生有幸,千萬不要爲三五年的波動去舔和打。

巴菲特說,你如果沒想過持有一家公司股票十年,那麼就一股也別買,大概這個意思,原話記不住,我覺得我們這些碼字寫作的人也是,如果你不能堅持觀察一家公司十年以上,那麼就別下結論。

我也很驚訝自己的變化,從一個非黑即白的年輕人,一下子就走到了圓滑世故的中年。

春節的時候,我不想待在杭州,跑去日本待了很長一段時間,一路見了很多大師,雖然都是民間的,有做懷石料理的,有做鐵壺的,有做陶罐的,有做漆器的,敲敲打打一輩子,做好一件事,我看到了人生的另外一種可能性。

在我的世界裡,我重新定義了成功、大、價值、美好、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