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年度演講實錄:美國製裁讓小米認真思考造車,我要做最懂車的車企CEO

雷軍漂移視頻(來源:本站科技報道)

出品|本站科技《態度》欄目

作者|丁廣勝

雷軍首次對外披露,小米造車的背後原因,很重要的一點是被美國製裁。

2021年1月15日他上班路上接到電話,“雷總,你們被美國製裁了。”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小米董事會緊急開會商量對策:

如果手機不能造了,公司三四萬人怎麼辦?小米的未來怎麼辦?

這個時候,越來越多的人建議小米造車,且高管全部同意。雷軍開始認認真真思考,到底要不要造車?萬一輸了,這輩子就要灰溜溜的收場嗎?還有足夠的精力重新創業嗎?

最終,小米組成了六人調研組,用了70多天,走了10多個城市,做了85場調研、訪談200多人以及4次高管會。還有蔚來CEO李斌和小鵬汽車CEO何小鵬的力勸。

他還回憶打趣到:“我不知道李斌和何小鵬勸我造車對他們有什麼好處,多了一個友商,後來我覺得,他們是真的對我好,對小米好。”

一|“親自試駕170多輛車”

雷軍回憶,決定造車之後,小米就內部宣佈絕不走捷徑,“這得益於我們招小米手機的經驗,造車就要從底層核心技術出發,十倍投入,認認真真造一輛好車,從電機、大壓鑄、智能駕駛、電池包等等。”雷軍舉例,一個電池包做下來需要十多個月,幾千萬的投入,小米做了幾十個。

還有人經常問他,小米造車晚不晚,雷軍再次迴應說;“我們比新勢力晚了六七年,但智能化是電動汽車的靈魂,智能化纔剛剛開始,汽車是一個百年賽道,只要你真心喜歡、真心想幹,任何時候都是最好的時候。”

現場,雷軍振臂高呼,“無論面對何等巨大的危機,都不能被嚇倒,破釜沉舟的勇氣,纔是突出重圍的關鍵。”

他還講了一個細節,造車除了要全部自研,更重要的是老闆要懂車、愛車、親自帶隊,所以,小米SU7最開始的目標是要造一臺工程師喜歡的車,小米進行了大規模的內部調研。

也爲此,雷軍本人多次在小米科技園停車場借車,還“全副武裝”去各種4S店試乘試駕,造車前後,雷軍已經試駕了170多輛車。他還要成爲最會開車的車企老闆之一。雷軍說,他已經如願拿到了賽車牌照。

二|“軍兒,收手吧,外面都是XX”

小米SU7是小米7000造車人的心血,但剛開始,幾乎所有人都認爲我們賣不動。

還有更多的人問,“蘋果造車十年都不成,憑啥小米三年就能幹成?““軍兒,收手吧,外面都是XX!”雷軍迴應,蘋果造車幹不成我哪知道!

雷軍篤定的是,小米SU7的交付已經遠遠超出預期。回憶2024年初的訂貨目標,其實是7萬6千輛,雷軍無比的糾結,怕不夠賣也怕壓庫存。

他回憶小米SU7發佈會當天就像一個學生參加高考,“當我得知小米SU7 4分鐘破一萬輛,27分鐘破五萬輛的時候,我如釋重負!”後來,小米把2024年度目標改爲保底10萬輛,力爭12萬輛。

雷軍談到,小米SU7首戰告捷,他總結,小米SU7成功的背後凝聚着巨大的勇氣。這不是某一個人的勇氣,而是小米集團40000多人共同的勇氣。

勇氣,並非沒有恐懼,而是面對恐懼,依然堅定不移。勇氣,來自堅定的信念,奔涌不息的熱情,和每一步的腳踏實地。勇氣,就是人類最偉大的讚歌!

以下爲雷軍2024個人演講實錄,AI轉錄,小編完成校對,未經本人審覈:

3月28號小米SU7正式發佈,熱度遠超想象,一夜之間就成了現象級的爆品。過去的三個多月的時間,我感覺每天都像在夢一樣。回顧過去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小米汽車發生了太多的跌宕起伏的故事。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小米造車源於一個意外。那是在2021年的1月15號早上7點多,我在上班的路上接到了一個朋友的電話。他說:“雷總,你們被美國製裁了。”那一下子猶如晴天霹靂,我馬上就懵了。我們很快就召開了緊急的董事會,商量如何應對。就在這個董事會上,有一個董事說:“假如你們手機不能做了,你們三四萬人怎麼辦?”對,假如我們手機不能做了,我們三四萬人怎麼辦呢?有一個董事就建議我說,你們要不要認真考慮一下造車?

當天下午,我們第一次認真討論造車。幾乎所有的高管都支持我,覺得造車風險太大,我們還是認真地做個調研。於是我們組成了一個六個人的調研組,在七十多天的時間裡面,馬不停蹄地去了十多個城市。有時候早晨去,晚上回來,風塵僕僕。我們調研了85場,面訪了200多人。在調研的過程中,有兩位好朋友一致力勸我造車,就是李斌和何小鵬。

說實話我在寫這個PPT時,我都在想:“他們倆說我造車對他們倆有啥好處?他們難道不怕汽車行業又多了一個友商嗎?”我一直在想,也許他們就是單純的爲我好,爲小米好。所以隨着調研的不斷深入,我越來越感受到智能電動車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所以在3月24號給董事會的彙報中,我是這麼講的。

我說:“智能電動汽車大勢所趨,而且汽車行業正在和消費電子行業相結合、相融合,我覺得小米必須幹。”同時,我也表達了我的擔心。汽車行業會不會跟手機一樣贏家通吃?最後全球可能只能活下去5到8家。如果我們不能幹到全球前五,有可能我們就會活不下去。所以,如果你要造車的話,首先要有長期打算,其次一定要奔着全球前五去,這就意味着要準備燒很多錢。我們當時的觀點認爲最少需要100億元。

董事們經過激烈的討論之後,給了我一個肯定的答覆,說支持造車。但是由於投入實在過大,雷軍本人必須帶隊親自幹。說實話,我完全沒有想到董事會會有這樣的要求。

在之後幾天的時間裡面,我每天都在糾結中度過。那個時候的小米,正處在多事之秋。當時我們上市兩年半,整個公司正處在從游擊隊向正規軍的轉型中,特別痛苦。而且我們手機的高端化剛剛開始千頭萬緒。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我們培養多年、寄予厚望的年輕高管,給了我當頭一棒,他就是周受資。我還是送上了非常美好的祝福,雖然心中有萬般的不捨。我們就處在這樣一個多事之秋,這些事情全部交雜在一起,在我內心亂成了一團麻。而就在這個時刻,我要思考我們到底要不要造車,我自己要不要帶隊造車其實是挺不容易的。我覺得在每一個深夜,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決定大幹一場,第二天早晨醒來,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又迷茫。

我反覆的在問自己:“創業這麼貴,我真的還要從頭再幹一遍嗎?而且風險這麼大,萬一輸了,我這輩子就這麼灰溜溜的收場嗎?還有,我真的有足夠的體力和經歷殺入一個全新的行業嗎?”這些問題在我的腦海裡思來想去,想了整整一個星期,特別特別煎熬。3月30號,我正式回覆了董事會:如果這件事情小米必須幹,如果大家覺得我合適,爲了小米,我願意挺身而去。

這不是一時的衝動,也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我深思熟慮的結果。縱使面對千萬人的質疑和阻攔,我也要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當天我們就正式公告,小米駕駛造車,雷軍帶隊,十年內全資投入100億美金。這個消息震撼了全行業。當天晚上,我們舉辦了發佈會。其實那天我的狀態特別不好,我重感冒,嗓子幾乎都說不出話來。在臺上我沒有給自己留任何退路,當時我斬釘截鐵地說,這是我人生最後一個創業項,我願意押上一生全部的聲譽和成就,爲小米汽車而戰。

當時現場響起了掌聲,大家給了我很多很多的鼓勵。直播屏幕上、彈幕上全是“幹翻特斯拉”。那天晚上是我們小米的不眠之夜,也是汽車行業的不眠之夜。

我收到了很多很多的信息,最打動我的一條是凌晨五點一個同事的信息。他叫劉安昱,是小米早期的創業者,37號員工。他從小就癡迷汽車,以爲這輩子跟汽車無緣了,在業餘時間自己開來一輛大房車來過年。那天他正好在廣州出差,看到我們自己的直播發佈會以後,激動地當即拉着幾個同事到珠江邊喝酒,喝完以後還覺得不盡興,又在江邊走了整整一晚。到了凌晨五點,他終於下定了決心,這個機會他一定不能錯過。他就給我發了一條信息,只要讓他參與,幹什麼都行。

那一夜徹夜難眠的還有很多很多人,比如李田原,他當時是寶馬德國總部的設計師,算是在歐洲混的很不錯的中國設計師。小米的發佈會深深地震撼了他,讓他萌生了加入小米的願望。各位想一想,對每一個人來說,放棄寶馬總部的工作,放棄歐洲舒適的生活,說服家人一起回國,這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他依然果斷地收拾行李,舉家回國,投身到小米汽車的創業中。還有胡崢楠,他之前兩次拜訪過小米,發佈後的一個晚上,他給我打電話說。他造車二十多年,幹過國企,幹過民企,自己也創過業。他跟前東家的合同到期了,他特別想出來看看互聯網到底是怎麼造車的。後來他加入了我們,再後來他兼任了我的顧問。就這樣,一羣熱愛汽車的人從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

我們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裡就組成了超過1000人的團隊。在過去三年多的時間裡面,我們汽車部門已經超過了7000人。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我們聚集了超過1000位技術專家。所以那個發佈會對我們組建團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前幾天晚上我們的HR部門算了一下,三年多時間裡面我們收到了38萬份簡歷。在這裡我還特別想說一下,我們永遠歡迎優秀的工程師繼續加入小米汽車的團隊。如果我們想成爲一家全球前五的車廠,我們還需要更多優秀的小米造車員工。

這件事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我的一羣企業家朋友們也特別關心。他們帶着很多很多的問題,4月5號組團到訪了小米。其實主要是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們現在才下場,是不是太晚?”確實,小米造車和新勢力相比晚了六七年。但當時我是這麼回答的,我說:“智能化纔是汽車的靈魂,而智能化在電動車的時代纔剛剛開始。而且汽車是一個百年賽道,只要你真心喜歡,只要你真心想幹,我覺得任何時候都是最好的時候。”

他們問的第二個問題是:“那爲什麼小米汽車不拿出來獨立融資,獨立上市呢?”很多人一聽到上市就熱血沸騰,而且當時造車很火,新能源汽車公司的股票飛漲。我跟大家交流說,的確有幾家VC給小米汽車開價了,市場估值100億美金。各位想一想,剛起步,什麼都沒有就估值100億美金,而且花別人的錢造車幾乎無風險,誰能拒絕這樣的好事呢?

實話實說,我們也動過心,但是想來想去,深思熟慮後拒絕了。爲什麼?因爲造車的週期很長,如果我們拿了別人的錢,想法想要在長時間保持一致,幾乎不可能。而且在小米內部造車,大量的人才、技術都可以直接用。我非常清楚造車難度很大,光靠我一個人肯定不行。我需要小米集團的每個人都能毫無保留的支持,大家都能全力以赴一起造車,我們纔有勝算。所以最後我們決定:小米全是自己的。錢全部自己扛,風險全部自己扛。

那天王傳福來了,李想來了,何小鵬也來了。我還記得後來王傳福跟我說,他特別佩服我們的勇氣,但是多少還是爲我捏把汗。這就是小米造車的起點。如果不是遭遇美國製裁這樣意外事件的巨大沖擊,我們不會貿然進入汽車這麼複雜的行業,也不會有今天的小米SU7。所以。無論面對何等巨大的危機,都不能被嚇倒,破釜沉舟的勇氣纔是我們衝出重圍的關鍵。

當我們決定造車以後,其實還面臨無數的挑戰。汽車行業每年發佈兩三百款新車,是一個卷的不得了的行業。作爲一個新來的,第一輛車非常重要。我們該怎麼造車?我們該用一輛什麼樣的車呢?

剛開始我們的團隊找了一大堆的報告,開始學習、研究,寫了上百頁的分析材料。我說:“各位不要想這麼複雜,我們能不能先造一輛小米工程師們都想買的車,如果我們自己都不想買的話,那輛車造出來也沒用。”我說我們把問題先簡化。

第二個問題來了,小米工程師到底想買一輛什麼樣的車呢?我們組成的團隊的確挺專業的,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個調研公司花幾個月做一份報告。在討論的時候,我再次提醒大家別浪費時間了,100份報告也替代不了一個真實用戶面對面的溝通。我說我們應該馬上開始,動員所有人不辭辛勞地和工程師一個一個聊。其實兩三個星期裡我們就聊了三百多次,聊完以後大家覺得還不過癮,就跑到小米每一個辦公區的停車場,一點一點去看大家到底開什麼車。這個方法看起來很很簡單,但是很直接、很有效。

很快我們就知道大家買的品牌、車型和價格了,比如說轎車和SUV各佔一半。從研發角度來說,高車容易低車難,做SUV相對容易,做轎車要難一些。所以大部分車企都是先做SUV。但我的觀點不一樣,我們決定了不走尋常路,先從純電轎車幹起,先從難的幹起,等轎車幹好了,其他車型就容易多了。所以我們下定決心全面投入轎車。中國的產業鏈非常成熟,其實創一輛車還是比較容易的。

三年前有很多朋友勸我說,你們已經晚了,趕緊找家代工就可以了,千萬不要什麼事情都自己幹。剛開始我們也這樣想過,既找過代工也想過收購,但是沒過多久我們就下定決心從核心技術幹起,絕對不要想走捷徑。

爲什麼?因爲之前我們吃過大虧。14年前我們小米創業的時候就是新模式。從模式創新開始,初期速度很快,但是根基不紮實,後來遇到了很多挫折,到今天爲止我都覺得我們還在補課。所以當我們再一次創業的時候,我們決定不走捷徑,不收購,不再工,從核心技術做起,十倍投入,認認真真造一輛好車。

當我們下了這個決心以後,我們的投入非常的艱鉅。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講電池包。電池包可能一般人都覺得很簡單,實際上還是特別複雜的。一個電池包做下來差不多需要幾個月,幾千萬的投入。所以行業裡面開發一輛新車,一般做兩個電磁閥,多的做三個。大家知道我們初期做了多少個嗎?我們做了十多個電池包,甚至爲了把電池包的技術搞明白,我們還自建了一個電池包工廠。這不僅把我們自己的團隊折騰得夠嗆,把供應商也折騰得夠嗆。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專門打電話給寧德時代的曾總解釋。曾總說他理解,他當年給A公司做過電子。A公司的一款手機其實只需要一個電子方案,他們在研發過程中做出了兩百多個。他說,他理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產品做好。我們就是這樣從核心技術出發,開始我們的項目。

一開始我們就啓動了核心技術的研發,我們披星戴月地幹了大半年。到了2021年年底春節前,第一次項目正式評審會開始,我們大家都挺激動。結果這個會開下來,開得特別鬱悶,大家的分歧特別大。吵來吵去,最後下決心,整個產品方案推翻重來。

春節期間,我覺得大家的春節都過得不好,都特別焦慮我們的項目進度。春節後上班的第一天,我取消了所有的日程,把我們汽車部最核心的十幾個人全部抓過來開會,商量怎麼解決。就這麼一個臨時召集的會議,誰也沒有想到,一開開了整整二十多天,開成了一個馬拉松式的會議。

剛開始大家還比較矜持,第二天就開始越來越激烈,有時候一個問題能從早上九點吵到晚上九點。在這個爭論的過程中,我就下定決心,我們的團隊什麼時候吵明白了,我們就什麼時候散會,我們就一直開到吵明白爲止。其實當時我們團隊一千多人,大家都在等我們這個會議的結果。我們就是在進度壓力巨大的時候,把所有的事情放下來先吵清楚。今天回想這個會議對我們很重要,因爲我們來聽不是很不同的背景,第一次有如此長時間、高密度、面對面的討論,幫助了大家相互瞭解,相互融合。

這21天的會我總結下來,我覺得形成了一個最重要的共識,就是小米作爲一個新來者,只要能順利上臺,就是巨大的成果。最關鍵的是這句話,小米造車要尊重行業規律,守正出奇,要先守正再出奇,不要一上來就顛覆。

所以基於這21天的會,我們這十來個人就成了真正的戰友,可以背靠背信任,才能應對之後的無數的考驗。誰也沒想到,春節開了21天的會,春節後開了21天的會,會議結束,考驗來得這麼困難。上海疫情爆發,我們有不少工程師在上海,我們研發怎麼辦呢?大家手提肩扛,把能扛回去的設備全部扛回了家,在家裡做研發。有一位同學,他就這樣把設備搬回家以後,在家裡打了一套工作間。超級電機的控制軟件,就是在他家的客廳第一次真正運轉起來。

這是一段非常難忘又奇特的經歷,我們相隔如此遙遠,卻又感覺如此緊密。我記得初期的很多很多產品決策,就是在各種各樣的視頻會議中完成的。我們甚至在這個期間開辦了幾次線上的慶功會。當我們遇到階段性的成果的時候,我們就把紅酒寄到每一個同學的家裡,大家就聯網雲喝酒。就是由於這樣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幫助我們克服了重重的困難。我們的項目被耽誤,居然還能夠按計劃進行。到了2023年8月16號,第一輛試產車緩緩的從廠家駛出來。現場所有人都激動。

經歷了這麼多的峰迴路轉,我們小米SU7如期交付,這真的是個奇蹟。我相信創造這個奇蹟,是我們汽車部六七千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我覺得我們的團隊真的挺了不起,每一個團隊都是超水平的發揮。我還記得在下線儀式結束後。大家散去,我一個人圍着四剷車轉了一圈又一圈,最後打開車門又在裡面坐了很久很久。真的不敢相信我們的車真的造出來了。在那個時刻,真的百感交集。

所以說到這裡,我們選擇了做最難的純電轎車,我們選擇了從核心技術做起,我們選擇了在相對壓力最大的時候停下來開21天的會。這些都需要巨大的勇氣與決心。因爲我們深知,只有堅持做正確的事情,我們才能走得更遠,小米汽車才能真正成功。

過去三年時間,其實我個人琢磨的最多的是,我怎麼可以把車做好呢?其實我琢磨了很久,後來我發現其實很簡單,就是懂一行愛一行才能做好這一行。如果我要做車的話,我一定要懂車,一定要愛車,纔有機會把車做好。所以我個人造車的第一步,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就是自己開車。

說實話,十多年前由於工作繁忙,公司給我配了專車司機。從那以後,其實我很少開車。當我決定造車的那天起,我就下決心自己開車。重新開始開車,就有點像新手上路手忙腳亂。我的的確確花了好幾天才慢慢地適應。當時我讓司機坐副駕,同事們看到有人開玩笑說:“你的司機好有面子,老闆親自開車。”

因爲我們小米汽車來了非常多有經驗的同學,他們都幹了一輩子,見多識廣,開過很多的車,經驗非常豐富。其實我跟他們工作的時候,我有巨大的壓力。我後來想,我一定要儘快補上這一課,我一定要試駕足夠多的車,我一定要迅速抹平信息鴻溝。所以我首先就跟周圍的朋友去借車,接着就跟周圍的同事借,結果一兩個月的時間就全部借完了。爲什麼?他們買的車型都差不多。後來我決定要把各個品牌的4S店都逛一遍,去那邊看車試駕。

每次去我都戴着帽子和墨鏡,全副武裝。但是好像沒什麼用,很快就被認出來了,特別尷尬。後來我找了一個好辦法,在我們小米的地下車庫裡看見沒開過的車,就要進去借。有很多同事很驚訝,覺得真的是雷老闆要借嗎?還有人專門打電話問我是不是真的。我借了車以後,特別喜歡跟車主聊天。一般我主要問三個問題,就是這輛車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你當時爲什麼要買這輛車?假如你要換車,你打算換一輛什麼樣的車?這些我都記下來,接着再認認真真地開個一兩天。

這還不算完,我接着再去網上找這輛車所有相關的資料,再去看網上各種各樣的評論,然後把它們記下來。這樣的話,我對一輛車的認知就比較完整了。結束以後,我再加滿油,洗好車,放回去。不知不覺三年下來。我大概試駕了170多輛車。

我看在座有不少我們的同事和朋友我都借過車了,謝謝。前幾天我整理了一下筆記和資料,居然有二十多萬人。所以我是認認真真把這一課補起來了。爲了補課,我還專門抽時間看了很多汽車巨頭的傳記,甚至把過去看過的賽車隊全部找出來重看了一遍。以前主要是看明星、看劇情、看熱鬧,這一次不是,這次主要看車。

看完了這些以後,我感慨說爲什麼賓利做得好,保時捷做得好?人家老闆、創始人都是賽車手。你說你不懂,你怎麼能把車做好?我心裡就開始想,我說我能不能定個小目標,成爲國內車企老闆的開車最好的。

當有這個想法以後,我的第一反應是:“開賽車是不是很危險?而且像我這樣的人去開賽車是不是有點不靠譜?”我想了很久,還是下決心去試試。當然要開賽車先要考個賽車駕照,我的賽車是夏天學的。我不知道大家對賽車有多瞭解,因爲賽車主要是處理賽道上的路況,所以賽車裡面能拆的都拆了,基本上都把空調拆了。各位想一想,北京的夏天,溫度一高也是40度,車裡就是60度,熱的要死。而且各位再看一下,這就是我學賽車時的照片,穿着防火材料做的賽車服,帶上這麼大的頭盔,坐在運動座椅上,運動座椅是超硬的。可能很多人不理解,爲什麼那些性能車和運動車的座椅都硬的不得了?是因爲要有夢感,你的車壓過一個石子,你都能夠迅速感受到。還有安全帶在開車時都是往死裡勒着你,都有點痛。像這麼全副武裝在車上坐好的時候是不是看起來很帥,實際上就像幾十圈跑下來全身溼透,就像洗了一次桑拿。每次休息的時候,我都覺得像虛脫了似的。而且新手學賽車,一不小心就衝出了賽道,很容易就撞上防護牆,老司機管他叫上牆,說你開賽車每一個牆上過是吧?每一個牆上好幾遍,賽車才能開得好。

我覺得我們平時開車撞一次車是天大的事情,但是一旦開賽車就稀疏平常了。而且賽車是沒有保險的,被撞了的話只能自認倒黴自己修車。無論是撞別人還是被撞,都是各修各的車。反正我們每次有同事撞了都挺激動,因爲平時大家開車都很小心,基本上都很認真,但是這在賽場上是經常出現的。所以說到這裡,賽車看起來很危險,實際上也不安全。

但是這裡我要提醒大家,我們開賽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最重要的是你的賽車一定要經過改裝,要改剎車、輪胎,甚至我們改了安全座椅,裝了防滾架。只要你遵守規則的話,我覺得安全係數還是很高的。我在學賽車時,教練就反覆要求一定要遵守規則。你不能拿一般的電動車去跑賽道,爲了把教程學好,我還買了一個很高級的七軸模擬器,在家偷偷練了不少。

不僅僅自己,我們也訓練管理團隊和工程師團隊超過了100人達到了賽道。因爲我相信,一支真心熱愛汽車的團隊,才能真正把車做好。你們同意嗎?

爲了提高水平,我們經常在內部舉辦各種比賽。玩賽車以後,我對車的認知進了一大步。因爲之前自己開車,我從來沒有開過地板油,遇到剎車的時候也是一腳踩死。而且我也不知道什麼叫轉向精準,什麼叫操控,什麼叫指導剎。開完賽車以後,我全明白了。後來才發現車跟車差距真的大極了,所以就更深地理解了什麼叫人車合一。所以我真的覺得學下來以後對我幫助是挺大的。而且我對我們汽車研發的每一個關鍵節點,都一直能夠自己親自參加。

2022年年底,我們的工程如期開始了。第一次冬測是在黑河,零下三四十度。這對於小米汽車來說是第一次大的測試。我和我們管理團隊都親自去了現場,現場負責人說他幹了二十多年,第一次看到董事長來。

而且在晚上吃飯的時候,食堂專門加了個菜。第二天我又參加了,夏測在吐魯番。吐魯番的夏天氣溫能到50度,各位想一想,你的車在陽光下有多燙。我看我們有的對標車,車裡的溫度高達90度,真的讓你痛苦的不得了。我在下車的那一瞬間,真的覺得把防曬做好太重要了,我們的車裡的溫度能比人低十幾度。所以這個夏測很艱苦,但是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

我今天能回想起來的是什麼呢?是吐魯番的西瓜。吐魯番的西瓜又大又甜,一個就是二十來斤,特別好吃,而且便宜到你不敢相信他們賣的價格不是按斤算的,是按公斤算的。各位你們知道吐魯番的西瓜一公斤多少錢嗎?一公斤五毛錢。我們現在正在吐魯番的兄弟告訴我說,今年更便宜,一公斤三毛錢,一個二十多斤的西瓜只要三塊多,便宜到我忍不住賠了四五個運費,你發現運費是100倍的批發錢。

因爲小米第一次坐車,我覺得質量對我們非常重要。在今年1月份,我們還開展了整個房間最大規模的路面測試。我們投入了576輛樣車,測試了三百多個城市的大街小巷,所有的公總測試里程達到了540萬公里。我覺得今年年初大家應該都看到過我們的測試車隊,覆蓋面非常的廣,應該是行業裡面第一次大規模的測試。

有網友就評價說,你們小米汽車行不行,就看你們高管敢不敢自己開。我們有一位工程師看到以後,專門轉到羣裡。他的意思我懂,我又默默地轉到了高管羣,並專門安排了所有人測試。我覺得我們小米的高管素質還都是挺高的,立刻全體響應,全部參與了測試。他們要用自己來證明是靠譜。

我們所有的高管在上市前測試了超過10萬公里。我自己測試了十多次,累計測了5000公里。我覺得我最難忘的一次是什麼呢?是今年1月份從北京到上海,早晨六點到晚上九點,一個人開1276公里。我從來沒有想過我一個人能開這麼遠。

回想這個事件,實話實說,剛開始我們的公關同學是不讓我們這麼做的,他們不擔心試車,他們擔心雷總你萬一蹭了颳了怎麼辦?一不小心就成了輿論危機。我一個人在開車,他們一邊很多人盯着我開綠道,比我都緊張很多倍。結果一路上非常的順利,而且我覺得今天的高速公路再加上智能駕駛,整個體驗還是蠻輕鬆的。而且這次測試下來,最讓我意外的收穫就是我覺得小米手機的續航特別過癮,這一點讓我特別的踏實。我覺得正是因爲我們在電子技術上下了這麼大的功夫,我們纔有如此傑出的表現。

所以說到這裡,我覺得重新自己開車,學賽車,親自參加冬測、夏測,還有長途測其實看起來都是小事,都很簡單。但是我的體會是什麼?勇氣不是口號,而是每一步腳踏實地的行動。大家同意嗎?

說到這裡,網友在過去的幾個月不停地催我說什麼時候表演一下飄逸。我後來想起來,我有一次直播吹牛說我會漂移,從那以後每個人都吹過。當我真正打算去挑戰的時候,我發現其實我的確能漂得起來,但是水平很一般。我想這個視頻要是出來以後,不少專家肯定要把我罵死。前一段時間鼓起勇氣拍了一段,拍的不好,大家湊合看看行嗎?

所以其實就是這麼一個激動人心的事業。所以感謝三年前的意外,使我進入一個這麼有趣的行業。我們就是這樣苦幹了三年多時間,在研發過程中一直非常低調,沒有做任何宣傳。

三月底,小米汽車第一次亮相。很多人覺得很突然,覺得有點橫空出世。剛開始熱度特別大,但沒過幾天,撲面而來的就是各種質疑、批評、詆譭。最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蘋果十年都幹不成,憑啥你三年就能幹成?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難以回答。我咋知道蘋果爲啥十年不成?其實這個產業都已經很成熟了,我覺得三年幹成的確就是一個標準的時間,所以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詆譭潮水般襲來,再加上幾家友商推波助瀾,漫山遍野的調侃和嘲諷。有一句話大家應該都聽說過:軍兒收手吧。大家看到過吧?

我覺得真正的困難是我們拼盡全力做的、傾注了我們這7000人無數的心血的汽車,因爲前期保密好,我們在上市前的兩三個月跟大家溝通交流的時候,居然發現所有人都認爲那是……給我急的不行。我跟他們說,我們的配置體驗都比model 3好很多,再加上買model 3的都是特斯拉和馬斯克的鐵粉,他們肯定不會買SU7。我說好吧,那30歲的人該不該升級更智能的電動車呢?我不知道大家知道34C這個詞,就是寶馬、奧迪A4和奔馳C簡稱,就是BBA的入門款。我說34C的用戶是不是要升級成更智能的電動車?價位差不多才能更好。

我們的幾個部門給了我三份報告,每一份洋洋灑灑幾十頁,我看完只有核心一句話,說人家34C買的全是品牌的,是吧。

還有我們精心爲女車主設計的防曬收納。很多人說女車主肯定不買這樣的性能車,那咋辦?你想我們幹了三年多,這麼多人花了一兩百億做完了。我就讓市場部請一些媒體的朋友們來幫忙出主意,一共請了23位。我也萬萬沒想到的,他們認爲,能賣3000輛就要燒高香了。這就是當時大家的結論,我覺得大家說的都是心裡話,我有點不服氣,我就嘗試去說服他們。

當然他們都是對行業都非常瞭解,比我經驗都多。我說了兩三個小時,說到口乾舌燥,完全沒有改變他們的觀點。這讓人無比的絕望,我們整個團隊都籠罩在焦慮之中。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大概就是今年3月,很多人都說我憔悴了,正好網上有幾張不堪回首的照片。在那個時候,我是極度鬱悶。

在我最鬱悶的時候,我想起了我試駕過的一輛車,那是我們一個同事買的車,我借來試駕過幾天。那是一輛福特野馬,四十多萬的性能車。那個同事跟我說,那輛車就是他的Dream Car,是他用工作了十年之後積攢的錢買給自己的獎勵。他跟我說,每天早晨一上班坐到車裡踏下油門的那一剎那,他就熱血沸騰。每天晚上回家了還要坐一會兒再上樓。我此時此刻都能回想起他當時跟我講這些話造成的衝擊。

我真的相信人生值得被獎勵。我們的小米SU7其實就是爲奮鬥者設計的。所以我相信人們對Dream Car的嚮往,我相信三年多時間我們整個團隊的全力以赴,我也相信小米SU7的魅力和強大的產品。無論多少人不看好,但我始終堅信。

其實真正考驗我信心的是今年2月份要確定產能。汽車生產很複雜,供應鏈條很長,我們要確定全年產能。要進多少貨呢?我內心是非常矛盾的,定多了擔心賣不掉,定少了擔心不夠賣。我還記得在2、3月份接受央視的採訪直播,我既怕賣不動,我又怕不夠賣,是極度矛盾的。月銷1萬輛在純電轎車只有一輛車,就是特斯拉。也就是說我從第一天定下的目標就是第一。

如果賣不出去,意味着什麼?大家看我這個工廠很大是吧?工廠只能存三天的車。大家想一想,1000輛車的車庫有多大呢?反正車一開始庫存就是漫山遍野,所以這對我們來說是個滅頂之災。這個76000輛,我深知這是個瘋狂的目標,但我也很清楚,其實我們沒有退路,我們就像過河的竹子一樣,只能拼命往前衝。

就在我巨大的焦慮中,我們離發佈的日期就越來越近了。在三月中旬的發佈會前,我們辦了唯一一次的媒體試駕。媒體老師們的第一次真正的接觸了小米汽車,初期有一些人的觀點開始改變了,他們說無法想象這是小米造的第一輛車,它的完成度是如此之高,駕駛質感也特別的高,也特別高級。他們說小米確實有高人。我懸着心才稍稍踏實了一下。

但更大的難題呢,是定價。價格定錯了,後果不堪設想,上百億的損失,三年的時間付之東流。但是很多並不瞭解,因爲新能源汽車跟純電車是兩個概念。新能源汽車包括增程式,包括了倉庫這些車是油電混合。純電車成本很高,除了特斯拉,幾乎所有純電車都在鉅額虧損。所以合理定價,我們的業務才能持續成長,超低價只是飲鴆止渴。當時網上有謠傳說SU7要定多少?149000,甚至有人說99000。太離譜了,你這不搗亂嗎?

當然,更大的壓力來自我們內部。我們銷售的同學們都是老闆,是很有經驗的,他們對純電轎車一致信心嚴重不足。在發佈會的前一天,我們最後的價格決策會時間不長,但爭論非常非常激烈。我認爲我們的初期配置體驗遠超model 3,我們要有勇氣進到215000,我覺得競爭力已經非常強大。但銷售的同學們還是非常擔憂,我講完以後,整個會場一片寂靜,我真的很無助,一片寂靜。直到現場的一位高管說,這個價格,無論賣多少輛,我們小米都認得。

3月28號發佈會。我極度的緊張,嗓子沙啞,就像十年寒窗苦讀的學生,終於參加高考。我在臺上大概講了半個多小時,才能進一步放鬆下來。講到初期爲誰做的時候,三年來,壓着我內心的很多很多話脫口而出。我說,SU7就是爲這樣一羣人做的:他們不甘於平庸,還在爲夢想奮鬥;他們嚮往先進的科技,渴望幸福的生活;他們心中有火,眼裡有光,渾身都閃耀着樂觀與自信的光芒。

完成發佈會後,我接受媒體採訪,一個同事非常激動的跑進來告訴我:四分鐘破1萬,27分鐘破1萬。那一剎那,彷彿一切都如此美好。三年來,所有的痛苦、委屈、不理解,全部煙消雲散。而且同事說有很多很多的用戶沒有試駕過,初期甚至沒有見到過車,就直接定車。

而且有一個朋友講了一位米粉的故事,更讓我特別的感動。這位米粉,39歲,是川大數學學院的一位教授,多年來一直默默地支持小米。三年前小米官宣造車,他覺得這是小米的關鍵時刻,他必須要站出來吃,然後第一時間在小區裡買了一個車位留給小米汽車。他就在發佈會當晚第一時間下了訂單。如今空置了三年多的車位等來了SU7。這就是米粉朋友們給了小米什麼樣的信任。

各位,我們再看一下售車儀式,當我彎腰爲車主開車門的時候,這是對米粉發自肺腑的感激。這個無意之舉,在網上就成了千億CEO開車門的段子,後來搞的車企老闆們都要去開車。到了北京車展,我就成了別人眼裡的營銷之神,行走的流量。說以前車展看車模,現在車展看CEO。我知道這全部來自於小米初期巨大的成功和一眼萬年的魅力。在SU7的巨大的成功下,在所有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五月份我們發佈了新的交付目標,年底我們保底交10萬輛,力爭12萬輛。

其實我們四月份纔開始上市,只有九個月的時間,要幹12萬輛,這對整個小米汽車供應鏈的所有合作伙伴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所以這就是我們對朋友們的承諾。小米SU7首戰告捷,這意味着小米汽車終於擠上了臺階。但我們真正的成功還差很遠,我們的長征纔剛剛開始。

過去的三年對於我,對於小米都是一段脫胎換骨的經歷。小米SU7成功的背後凝聚着巨大的勇氣,這不是某一段的勇氣,這是我們小米集團四萬多名員工共同的勇氣。

勇氣並非沒有恐懼,而是面對恐懼的時候依然堅定不移。勇氣來自於堅定的信念、奔涌不息的熱情,還有每一步的腳踏實地。勇氣就是人類最偉大的戰爭。

朋友們,願你任何時候都擁有勇往直前的決心和披荊斬棘的勇氣。今年我們的年度演講就到這裡結束。